统筹用好身边的“红色文化”资源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这阐明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它们是一脉相承的。
红色军事文化遗产是人民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力证明了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导向。
新一代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命运,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
红色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有利于学习革命斗争精神,有利于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传承红色基因要建设好红色文化旅游景区。
中共深圳小学总支委员会最近组织部分党员和学校骨干到位于惠州市罗浮山的东江纵队纪念馆开展党性教育学习,这里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去处。
红色文化景区,作为革命文化遗产,承载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
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是丰厚的精神财富、永久的精神丰碑。
我们发现,有许多家长趁周六日带孩子来参观,就近让孩子们重温革命战争时期的艰苦岁月,感受先辈们无惧艰险、甘愿奉献、乐观豪迈、依靠群众的革命精神,对于塑造青年们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广东文化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在近一个世纪的革命历程中,保存和遗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红色遗产。
据统计,全省有4300多处革命遗址,其中包括313处红色军事文化遗产。
这更需要深入挖掘红色故事,科学制定红色旅游发展规划,有序加强对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利用,推进红色旅游重点项目建设。
传承红色基因还要创新手段,寓教于游。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时代,如果只空谈红色革命精神,单纯地说教去激励感召年青一代,取得的效果是一般的。
特别是发展红色旅游,如果简单地停留在实物的参观,革命旧址的游览,图片的展示上,那红色旅游的内涵感染力将大大的削弱。
发展红色旅游必须让历史、革命遗物“活起来”,让革命圣地在游人心中留下特殊的精神和文化。
因此,红色旅游景区在规划建设时,要考虑参观者来了以后能体验到什么,如何去体验,最后是否会形成深刻的体验。
布展时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雕塑、油画、半景画、微缩景观、通电玻璃、多媒体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战争历史,同时围绕主题策划设
计各种体验活动,提高游客的参与度。
如井冈山“吃一顿红米饭,唱一首红军歌,走一趟红军路,读一本红军书,听一堂传统课,扫一次红军墓”的“六个一”活动,瑞金的“重走长征路”长征体验游产品,都让游客们在“情景再现”中“亲历”难忘岁月,让人有强烈的“体验感”,教育效果自然好。
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凝聚民族磅礴力量的时代主题。
我们要不忘本来,继承好革命文化,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年血液,把党的光辉历史和光荣传统,一代代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