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林和草原素材屠格涅夫作为文学大师的三绝第一绝油画般的写景能力屠格涅夫对于景色的描写看似不经意,但却处处显得那么真实而富于动感:夜气未散的森林清晨,星空穹隆的沉默草原,空气中饱合苦艾的新鲜苦味和荞麦甘香,桦树笔直金黄,白色尖顶教堂,小屋里闪着燃烧柴火的红光,门后传出带着睡意的人声……难怪托尔斯泰会说:“只要他描上三笔两笔,自然景物就会冒出芬芳,以至于他以后,没有人敢下手碰这样的对象—大自然。
”在作家的笔下,俄罗斯的乡村,“缓坡小丘的长长坡面上,葱茏的黑麦正轻轻地泛着涟漪,几片云朵投下的淡淡阴影在它上面缓缓地移动着。
远处森林郁郁苍苍,池塘波光潋滟,村庄橙黄闪亮,成百的云雀忽地飞起,歌唱着,又急速落下来,伸长脖子,停在土堆上……”这才是真正的俄罗斯,任是由人们怎样的添改或者美化丑化,历史可以改变,黑白可以颠倒,唯独风景实实在在,它不声不响,就在那里。
第二绝独特的视角:从小人物出发的深厚人文关怀精神《猎人笔记》以第一人称写就,主人公是一位开明的贵族地主,背着猎枪游走于俄罗斯乡间,接触的人当中既有尊贵的地主、管家,也有中间阶层的仆人,部分已经赎回自由的农人,但更多的是处于人身不自由状态的农奴。
(19世纪中叶的俄罗斯仍旧实行着封建农奴制。
一旦为奴隶,子孙世代几乎都逃脱不了奴隶的身份。
没有自由,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地主。
甚至连农奴死了之后还可以被地主将他们的灵魂出卖挣钱(通过钻制度的空子),果戈里的《死灵魂》写的就是这种罪恶。
)我印象极为深刻的一篇是《利戈夫村》,作品中主要刻画了弗拉季米尔(管家)与苏乔克(农奴)两个人。
佛拉基米尔深受当时社会风气毒害,对上层阶级奉承献媚,歧视下层人民,对不如他的人讽刺挖苦,是一个可怜而又可悲的人物。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苏乔克,他出场已是六十左右的老人,“光着脚丫,衣衫褴褛,蓬头乱发,外表像丢了饭碗的家仆”,声音“疲惫而微弱”,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他的生活经历早已教会了他服从。
一生被卖六七次,仅仅是作为土地的附带品而被卖出或被继承。
职业是不由他选择的,厨师、车夫、戏子、船夫……一切只能随着主人的好恶而定。
面对主人公的问话,苏乔克回答毕恭毕敬。
丑恶的一切已把他对生活的期望值挤压到了动物的层次“有口饭吃,就谢天谢地了”。
更别提别的“人”权了。
怪癖的女主人终身未婚,她就不允许所有人结婚。
可怜又善良的他却祝她“进天堂”。
屠格涅夫通篇都没有直接鞭挞主人的恶行,相反还将整个过程写得“婉转超然“和”通情达理”,但读者读下来,心里只剩下对主人的痛恨,对于苏乔克遭遇的莫大同情。
这里,作者“点到为止”的功力十分了得,却也事出有因,因为当时为了避开审查,只能这么写,不过后来受到好评后,当局也看出了作品的真意,不但负责审查的官员被撤职,屠格涅夫也因此被沙皇政府流放。
第三绝描写之细腻,堪称写实手法巅峰《猎人日记》不仅描绘出一幅充溢油画质感的俄罗斯风情画卷,展示大自然的深邃与伟大的安息,永久和无穷的生命;同时作为故事讲述者的屠格涅夫,老练甚至超然,用不多的人物、简单的情节,刻画出俄国独特而敦厚的世情民风,为读者打开极为辽阔的视野,同时使人感到深久的感动与悲哀。
作者写景功力深厚,短短几笔挥就,但在需要强调或者着力描写的地方,作者是不惜笔墨的,其描写之细腻,堪称一流。
印象中最深刻的是《歌手》中关于一位获奖歌手歌声的描述。
(开个玩笑:如果当今哪位记者采访“我是歌手”大赛冠军后不知如何写稿,完全可以借鉴屠格涅夫的写法。
:-))作者在听到了这位歌手(后来获得比赛胜利)的歌声时这么写道:“他深深地透了一口气,然后唱歌了。
他最初唱出的一个音微弱而不平稳,似乎不是从他的胸中发出,而是从远处传来,仿佛是偶然飞进房间里来的。
这颤抖的、银铃般的音,对于我们所有的人都产生奇怪的作用。
我们大家面面相觑,尼古拉·伊凡内奇的妻子竟挺直了身子。
”“在这第一个音唱出之后,第二个音就跟上来,这个音比较坚定而悠长,但是还是颤抖的,仿佛弦线突然被手指用力一拨而响出之后终于急速地静息下去时的震动声;在第二个音之后,又来第三个,然后渐渐地激昂起来,扩张起来,流出凄凉的歌声。
”“我实在难得听到这样的声音:它稍稍有些破碎,仿佛零珠碎玉的碰响;开头甚至还带有一种病态的感觉,但是其中真挚而深切的热情,有青春,有力量,有甘美的情味,有一种销魂而广漠的哀愁。
”“俄罗斯的真实而热烈的灵魂在这里流露着,它紧紧地抓住了你的心,歌声飞扬起来,散布开来。
这是一种不很显著的,内在的,像箭一般刺入听者心中的热情的颤抖,这声音不断地剧烈起来,坚强起来,扩大起来。
”“记得有一天傍晚,退潮的时候,海水的波涛在远处威严而沉重地汹涌着,我在海岸的平沙上看见一只很大的白鸥,它那丝绸一般的胸脯映着晚霞的红光,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只是偶尔对着熟悉的海,对着深红色的落日,慢慢地展开它那长长的翅膀——我听了雅科夫的歌声,就想起这只白鸥。
”“他唱着,完全忘记了他的竞争对手和我们所有的人,但显然是凭着我们的沉默而热烈的同情的支援,像勇敢的游泳手凭着波浪的支援一样。
他唱着,他的歌声的每一个音都给人一种亲切和无限广大的感觉,仿佛熟悉的草原一望无际地展开在你面前一样。
我觉得泪水在心中沸腾,从眼睛里涌出。
”。
后面还有很多,由于篇幅关系,请原谅我就引用到此吧。
看不见摸不着的歌声竟能被如此形容和重塑,读着读着我不由想到自己喜欢的那首“夜空中最亮的星”,张杰在“我是歌手”中的演绎……读屠格涅夫《猎人笔记》是一种莫大的享受,这次我特意找了丰子恺先生的译本,被他的早期白话文风格所深深打动和陶醉其中,仿佛获得了双重享受。
树林和草原1.学会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
2.朗读课文,体味作品的语言特色。
3.激发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重点:学会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
1.作者简介。
屠格涅夫(1818—1883),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其代表作有《巴拉莎》《猎人笔记》《父与子》等。
他的小说不仅迅速及时地反映了当时的俄国社会现实,还通过对大自然情境交融的描述,塑造出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2.根据拼音写汉字。
rú(濡)湿目xuàn(眩) 铿qiāng(锵)zhēn(榛)树qióng(穹)隆贪lán (婪)3.解释句中的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夜里蕴蓄..着的一股暖气立刻向你袭来。
积蓄在里面而未表露出来。
(2)过多的芬芳之气使得你头晕目眩....。
指花香浓郁使人感到一切都在旋转。
4.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附近的空气似乎特别清澈,像玻璃一样。
(比喻)(2)一棵橡树贪婪地伸开它那掌形的枝叶;银色的大水泡摇摇摆摆地从长满细致柔滑的青苔的水底升起。
(拟人)5.本文以第二人称的视角来写,文中主要人物身份是猎人,是按时间顺序来描写草原上的景物的。
问题一: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时间段景物特点黎明时候清新、湿润在阳光底下虽然凉爽,但炎热已经逼近太阳越升越高空气新鲜清爽,景物欢快明亮黄昏来临了景色变换,空气清新夜幕降临了温馨问题二:作者是怎样把草原景物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的?(提示:可从本文语言特点来谈)示例:(1)形象而准确的描写如:成熟的黑麦“黄灿灿的”。
“拨开濡湿的树枝,夜里蕴蓄着的一股暖气立刻向你袭来。
”“泉水上面,一棵橡树贪婪地伸开它那掌形的枝叶;银色的大水泡摇摇摆摆地从长满细致柔滑的青苔的水底升起。
”“树木、丛林和高高的干草垛,都投下长长的影子……”(2)修辞的恰当运用比喻:“晚霞像火焰一般燃烧,遮掩了半个天空。
” “附近的空气特别清澈,像玻璃一样。
”拟人:“一棵橡树贪婪地伸开它那掌形的枝叶。
”(3)口语化的语言如:“然而这是什么呀?”“赶快跑!”“我的天啊”“这是什么,火灾吗?”问题三:写法和情感把握。
晚霞像火焰一般燃烧,遮掩了半个天空。
太阳就要落下去。
附近的空气似乎特别清澈,像玻璃一样;远处笼罩着一片柔和的雾气,看上去是温暖的;鲜红的光辉随着露水散落在不久以前还洒满了淡金色光线的林边草地上;树木、丛林和高高的干草垛,都投下长长的影子……此段是如何写景的?仔细品读,体会文字中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远到近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意境优美的黄昏图。
蕴涵了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的关系,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和陶醉其中的心情。
问题四: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描写一下夏景。
(不超过100个字)示例:七月的天气,简直让人难以忍受。
毒辣辣的太阳烘烤着大地,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槐树无精打采地,热浪在田间滚动,处处憋闷,处处烫手,人也几乎喘不过气来。
树林和草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查找、整理信息资料,总结屠格涅夫写景作品创作风格。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具有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通过感受屠格涅夫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人物遭遇及主题思想,对他们的情操能有所陶冶,在人生观的形成过程中,能有一些积极的思想影响来他们。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查找、整理信息资料,总结屠格涅夫写景作品创作风格。
教学用具课件标签树林和草原教学过程一、导语农民的幸福是耕耘,工人的幸福是生产,画家的幸福是绘画,猎人的幸福是什么?(让学生自由作答,不必提示)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散文《树林和草原》看猎人的幸福是什么?二、散读l、读完后,每人说一句话:猎人的幸福是,他看见了的美丽景色(要让学生有充分的阅读时间,鼓励学生用文中的优美词句归纳,不要求全,只要敢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都给予肯定)。
学生说话时,允许其他学生质疑,若有质疑,要让学生读课文,互相探讨。
(要点提示:猎人的幸福,自由自在;走进自然、享受大自然的美。
他看见,濡湿的树枝、粘着白露的草叶、芳香的空气……火焰般燃烧的晚霞、傍晚的雾霭等美景)2、猎人是什么时候看到这些美景的?(学生交流,找出表现时间的词句:黎明的时候、在阳光底下、太阳越升越高、黄昏来临了、夜幕降临了,明确作者写景的顺序时间顺序)3、小结:猎人的幸福不是打猎,猎人的幸福是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那濡湿的树枝,粘着白露的草叶?充满植物芳香清新的空气,像火焰般燃烧的晚霞,傍晚的雾霭,颤抖的星星,甚至森林中的雷电和暴风雨,都让猎人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去。
三、选读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语段,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1、以“我最欣赏的语段或句子”为话题说几句话。
(1)要求说出欣赏的理由,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品味语言的妙处。
(2)学生朗读中,注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小结: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让我们闻着大自然芬芳的气息,充满感情朗读课文(教师范读第1段,其他段落学生齐读)。
四、创读课文使用的标点符号有点特别,你发现了吗?l、省略号在文中有何作用?(学生交流发言,教师适当引导)要点提示:(1)表示省略(2)留给读者想像的空间(舒缓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