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一:
广东省佛山市2013年度中小学优秀论文征集登记表
(内容注明:□普通高中、□普通初中、√小学、□幼儿园请在□内打“√”)学科:
让语文课堂纪律管理充满“语文味”
佛山市东平小学骆亚军 528315
【摘要】目前的语文课堂纪律管理呈现干硬、严肃、枯燥、无趣等现状,大大影响了授课效果。
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让课堂的纪律管理充满“语文味”。
可用如下方式让纪律管理充满语文味:识记式调控;条理化引导;表演式吸引;幽默化批评。
这样的方式融“语文味”与纪律管理为一体,让课堂教学更为有效。
【关键字】语文味;纪律管理;调控;批评;
课堂上,什么最让老师头疼?不是知识点的难度,不是学生的聪明度,而是课堂的纪律管理。
一两个不听讲的学生,几处与课堂无关的讨论声,歪歪扭扭的坐姿……教师能罗列出的要管的现象可谓数不胜数。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放任这些现象不管,那就与教书育人的初衷相悖,更何况那些现象会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
该怎么办呢?教师们在课堂上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督促、批评,真可谓是苦口婆心,然而效果却不是很好。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该如何做呢?笔者经过实践发现,其实在课堂上的纪律管理,只要让其充满“语文味”,就可以改变这种现状,并且能让课堂教学更为有效。
一、目前的现状
长期任教一线的教师都明白,要想让课堂维持下去,就必须要抓好课堂的纪律管理。
那种不需要纪律管理的课堂,是很难出现在我们的常态课堂上的。
那种点名或者不点名的批评、加减分的考评、作业的威吓等手段,似乎成了我们管理课堂的法宝,而且看起来效果还不错。
然而,这样的课堂管理方式如何?其效果不是从课堂的表面上得出,而是要从学生的感受里看出。
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对这样的管理是什么感觉呢?干硬、严肃、枯燥、无趣,如一块块狰狞的石头横亘在课堂之上。
带来的结果是学生厌学、课堂低效、学习乏趣、师生不和……有些恶劣情况甚至让人不堪回首——如倒在血泊中的那位年轻老师。
当然,也有一些如眼神示警、小组竞赛等有效方式在课堂上应用着。
可是,无论罗列出来的哪种方式,都无法让课堂充满语文味。
二、有“味”的对策
经过多年实践,笔者结合名师的课堂教学及新教育实验、生本教育实验,发现要想让常态课堂的纪律管理充满“语文味”,也并非难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识记式调控
所谓识记式调控,就是将学生所学的或者将要学的古诗与四字词语规定好,并和学生约定好接诗句或四字词语的方法,一旦需要进行全班的纪律调控,则采用教师与学生接对的方法来进行。
如教师说“床前明月光”,学生接“疑是地上霜”,学生边接边调整坐姿。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用来调节全班在讨论后或者自由朗读后的坐姿、注意力调整,还可以用在记录重点词汇时所用。
这样的调节方式,在于让学生思维动起来、行为跟着进行改变,在于能活跃课堂、让师生互动、提高学习兴趣,还在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记忆,真正地达到“日积月累”。
(二)条理化引导
小学生的作文,尤其是起步阶段的习作训练,最不容易做到的就是条理化。
在进行课堂管理时,我们完全可以将条理化融入其中。
如,在对全班的坐姿、学习态度、书写姿势等进行评比时,可以用“首先……然后……最后”或“第一……第二……第三……”或“最……其次”等形式来说,也可以边给小组评分边点评。
之所以用这样的方式来点评,是因为学生都希望听到老师对他们行为的评价,哪怕是“最后”或“其次”的那类的表扬与肯定。
这样的表扬与肯定有利于学生形成学习的持久力与兴趣度,也有利于形成全班的学习凝聚力,并且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下逐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达。
(三)表演式吸引
在课堂上,每位教师其实都是演员,都有表演的成分在内。
全班什么时候是最为认真的呢?是看电视节目!电视节目里有什么?有形形色色的表演,可以让孩子们或惊奇或感叹或愉悦或难过……如果我们在课堂上,能吸收这些表演的成分,课堂就会十分地吸引学生了。
经过实践我发现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演”的形式来进行纪律管理。
1、声音长短、高低、粗细变化。
课堂上突变的声音,可以充分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提醒、调整的作用。
比如,课堂上教师讲到高潮处,看到有学生走神或说悄悄话,就可以将所讲内容的最后一个字的字音拉长、变低,辅助严肃目光。
这样,不用其他措施,那不听讲的学生就能回归正常课堂了。
有时候,一些错位的声音变化,同样可以达到纪律管理的效果。
如,教师在进行角色扮演朗读时,可以故意将男声读成女生,大人声音读成小孩声音,学生在听到错位声音时,可以纠正老师,提高学习兴趣,同时,也将不听讲学生的思维给拉了回来。
声音变化所带来的朗读、表演示范,是学生最喜闻乐见,也最容易模仿接受的
2、肢体语言的充分应用
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它主要包括眼神、表情、手势、动作及姿态等。
在课堂
上充分应用肢体语言来进行纪律管理,配合以精彩的语言——修辞、诗句、俗语等,会取得出乎意料的效果。
如,有学生上课走神看天,你可以用犀利的眼神盯着他,用手不停作出“拉”的动作,嘴里说“终于把飘到空中的眼神拉回来了”,学生在愉悦中不仅收到了教育,还能感受到修辞的魅力。
又如,在课堂上看到几个人不听讲,教师可以突然停下说讲说做,用沉默代替一切,用固定姿势来吸引学生,当所有学生都听讲时,可以动情地说“沉默不是空白,是此时无声——(学生接)胜有声”。
再如,当你看到全班坐姿或小组坐姿较好,你竖起大拇指,用平淡模样和夸张神态来赞扬“一个个像小战士,精神百倍,真好”时,所取得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如果能做到夸奖超过了他的实际行为,让他感觉不好意思,那他自然地会按照你所夸奖的去做。
其实,这也是“罗森塔尔效应”的一个应用。
3、句式的变换
课堂上教师的纪律管理大都是陈述句或祈使句,学生听多了后,会感觉了无生趣,会变得机械盲从。
其实,我们在课堂上管理纪律时,完全可以将疑问句、反问句、双重否定句、设问句进行综合运用。
这样的方式,既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促进纪律的好转,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如,在课堂上,有学生走神或私下聊天或坐姿不正等,那就可以这样来讲:“刚刚有人走神了,是谁?”“是你吗?不是,你刚刚很认真。
难道是你同桌?嗯,也不是。
”“哈哈,看来是我看错了。
”简单地问答中,学生就能迅速地调整好自己的行为。
教师在进行句式变化时,一定要夸张地运用肢体语言,让学生充分感受你此时的内心——或疑问或生气或愤怒或高兴等。
只有这样,才能让师生共同入“戏”,才能让“导”有效。
(四)幽默化批评
幽默是智慧。
课堂上,教师诙谐幽默的话语,在带来笑声、激发兴趣的同时,也可以达到纪律管理的目的。
如,在教《触摸春天》时,面对乱动的学生,可以说“你如痴如醉,手舞足蹈,可别吓走安静的小蝴蝶哦”。
面对坐姿不好的学生,上《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可以夸张地说“哎呀,你也累了,也连续挖了36个小时吗,真是太累了。
”面对私下讲话的学生,可以鼓励地说“你们的讨论真热烈啊,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呢?”面对走神的学生,可以悄悄地说“嘘,别打扰他,他正和文中的主人公交流呢。
”这样的表达方式,可以消除由不当行为带来的“剑拔弩张”的气氛,让课堂充满生机、趣味,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魅力,同时可以让犯错学生产生自责心,进而回归课堂。
通过识记式调控、条理化引导、表演式吸引、幽默化批评等形式,进行充满“语文味”的课堂纪律管理,可以改变师生关系,增强课堂的张力与活力,提升学生在听、说、读、写、演中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与艺术性,从而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