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断层解释ppt课件

断层解释ppt课件

二、 断层解释
• 断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复杂地质现象, 我国各大含油气盆地里,断层均相当发 育。含油气盆地中断层对油气的运移和 聚集起着很重要的控制作用,与油气藏 的形成,分布,富集有着十分密切的联 系。因此正确解释断层是地震资料解释 特别是构造解释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 断层的地质特征
• 地层错断、断层面两侧不同时代的 地层相接触,并产生破碎带,沿断 层面的岩性结构变化很大。
• 用绕射波极小点来确定断层是比较可靠 的,如果浅、中、深各层均有绕射波的 话,各层绕射波极小点的连线是可靠的 断层面
• 有断面反射波出现的地方,也是断层存 在的可靠标志
断层面确定的注意事项
• 标准层及辅助层的断点,注意断层面不应穿过可 靠的正常反射段
• 断层下盘往往受上盘的遮挡而产生屏蔽作用导致 下盘产状畸变,反射杂乱或出现空白带。所以断 层下盘的反射层中断点或产状突变点位置不能反 映断层面的位置。
• 断距和落差对分析构造演化有很大 的帮助。
断点
落差
上升盘
下降盘
断层 面
断距
上升盘
夏101-盘13井南北向连井地震剖面
b.夏103-商53井南北向连547商54 商

541
64
临19
商51 商53
商37-夏131井南北向连井地震剖面
夏131 夏13
新商60 商74
公司发明并获得1997年的美国专利,该技术被 称为近几十年来三维地震解释方面最重要的突 破。与原来揭示地下异常体的方法相比,相干 体技术更能清楚地识别断层和地层特征。相干 体技术的特有算法是通过三维数据体来比较局 部地震波形的相似性。相干值较低的点与地质 不连续性如断层和地层、特殊岩性体边界密切 相关。对相干数据体作水平或沿层切片图,可 揭示断层、岩性体边缘、不整合等地质现象, 为油藏描述提供了识别油藏特征的有利证据。
• 一般而言,地表条件引起的同相轴扭曲 对不同深度的同相轴影响是一样的。而 地层岩性变化及波的干涉所引起的变化 是我们探测地下油气资源所期望的。
5.异常波的出现
• 这是识别断层的主要标志。地震时 间剖面上,在反射层的中断处,往 往伴生出现一些异常波,如断点产 生的绕射波,断面上产生的断面反 射波等。
• 断面反射波的位置往往沿断面下倾方向偏移,需 经过必要的校正,方能正确地反映断层面的位置,
• 由于断层的牵引作用,使断层附近的地层形成局 部弯曲带,下降盘凹陷处出现回转波,利用回转 波进行解释,也可以帮助确定断层的位置。
2、断层升降盘及落差的确定
• 断层升降盘及落差应根据断层两侧同一 标准层在两盘的升降关系来确立
• 断层的性质:断层一般分正断层、 逆断层,走滑断层等
中国东部渤海盆地第三系拉张式构造模式示意图 中国西部挤压式构造模式示意图
(二)断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基本特征
• 反射波同相轴错断,但两侧波组关系稳定, 波组特征清楚;
• 反射同相轴数目突然增减或消失,波组间隔 突然变化;
• 反射波同相轴形状突变,反射零乱或出现空 白带;
• 两盘的垂直深度差就是断层的落差。
• 一般而言,反射层处于较深的一侧称为 下降盘。如果反射层由于断层的牵引作 用,在断面附近出现局部弯曲,往往是 局部凹界面的一侧为下降盘,而出现局 部凸界面的一侧为上升盘。
3.断面倾角的确定
• 断面倾角的确定与断层的走向有一定的 联系,也就是说,剖面上断层的倾角与 剖面和断层的相互位置关系有关,当剖 面垂直断层走向时,剖面上断层倾角为 断面的真倾角,其他情形下,剖面上的 断层面的倾角均为视倾角,且视倾角均 小于或等于真倾角。
• 断面真倾角应以垂直断层走向的剖面上 获取为误差最小。
4、断层形成时期的确定
• 一般来说,深层断而浅层不断的断 层为老断层;
• 深、浅均断且落差相近的断层为新 发育断层;
• 断层的落差上小、下大则属于边沉 积边发育的生长断层,也叫同生或 同沉积断层;
5、断距的确定
• 断面产状确定以后,同一反射层断 面两侧断点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断 距,垂直距离称为落差。
商744
商62
商39 商70
商7
商37
桩海11潜山过井剖面SN1777
桩海11潜山是埕北古3断层的下降盘,是埕岛潜山断落到黄河 口凹陷的“二台阶”,地层向南抬高,南部以桩古46断层使潜 山太古界地层与黄河口凹陷西延部分分别为东倾和西倾的正断 层,形成地垒型断块山
东营凹陷南北向剖面
盘11—盘37南北向地震剖面
1 1
地 A、
2.反射同相轴数目突然增减或消失, 波组间隔突然变化
• 在断层的下降盘地层变厚,而上升 盘地层变薄甚至缺失。这种情况往 往在某一盆地的边界附近,可能为 基底大断裂的反映。其特点是断距 大,延伸长,破碎带宽。这种断层 对地层厚度起着控制作用,一般是 划分区域构造单元的分界线。
3.反射波同相轴形状突变,反射零 乱或出现空白带
• 这些异常波的出现,一方面使地震 记录的复杂化,另一方面也成为确 定断层的主要依据。
(三)断层要素的确定
• 断层面的确定 • 断层升降盘及落差的确定 • 断面倾角的确定 • 断层形成时期的确定 • 断距的确定
1、断层面的确定
• 将对比解释中确定的浅、中、深层的断 点连起来即为断层面的位置,
• 断层面的位置主要依据上盘反射标准层 的中断点或产状突变点等来确定
• 标准反射波同相轴发生分叉,合并,扭曲, 强相位转换的现象,
• 异常波的出现 。
1.反射波同相轴错断,但两侧波组关 系稳定,波组特征清楚
• 剖面上表现为反射标准层的错断和 波组、波系的错断。这一般是中、 小型断层的反映。其特点是距离不 大,延伸较短,破碎带较窄。
543.2 测线古生界顶面剥蚀现象
p11
p5
p37
禹城北三维南北向地震剖面(460)
新田家三维区南北向442测线
设计井
T2
T3 T4 T6
地震剖面断裂及构造解释
地震剖面断裂及构造解释
地震剖面断裂及构造解释
T2 T2
T4 T4
T6 T6
(四)相干数据体的构造解释
• 相干体分析技术
• 相干体技术是由相干技术公司(CTC)和Amoco
• 这是由于断层的错动引起的两侧地 层产状突变,或是断层面的屏蔽作 用和对射线的畸变造成的。
4.标准反射波同相轴发生分叉、合 并、扭曲、强相位转换的现象
• 一般为小断层的反映。但应注意,这类 变化有时可能是由于地表条件变化或地 层岩性变化及波的干涉等引起的,解释 时应综合考虑上下波组关系进行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