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单元习题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述一、选择1.狭义的教育是指(B )A一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B 学校教育C家庭教育D 社会教育2.广义的教育是指(A )A一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B 学校教育C家庭教育D 社会教育3.《学记》中“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表明中国古代教育主要被理解为是(C )A知识教育B技能教育C道德教育D生活教育4.下面强调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身范”效应的是(C)A“天明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B“以善先人者谓之教”C“教也,上所施,下所效也”D“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5.从学校教育制度的角度考虑,中国古代教育最主要的特征是(A )A 政教合一B因材施教C阶级性D六艺教育6.中国古代最先倡导“因材施教”的人是(B )A老子B孔子C孟子D荀子7.古代教育的主要特征是(A)A等级性、工具性、专制性、非功利性B民主性、平等性、开放性C国际性、功利性、应用性 D 终身性、公平性、人文性8.文艺复兴以后教育的主要思潮是(C)A 工具主义教育B宗教教育C人文主义教育D科学主义教育9.西方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和教学问题的教育学著作是(A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C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D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10.中国最早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C)A《论语》B《道德经》C《礼记•学记》D《孟子》11.被称为规范(科学)教育学建立的标志的著作是(B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C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D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二、名词解释1、教育的概念①.广义的教育:是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2.狭义的教育:为学校教育,是指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2、教育学萌芽时期的代表人无及其著作中国:孔子《论语》战国末.乐正克《学记》唐.韩愈《师说》西方: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3、教育学形成期的代表人物及论著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英洛克《教育漫话》法卢梭《爱弥尔》瑞土《林哈德和葛笃德》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4、教育多元化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及著作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以儿童中心代替教师中心,以活动课程代替教学。
中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是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编写的教育著作。
前苏凯洛夫《教育学》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教育学。
第二章教育的构成一、选择1. 从社会义务的角度理解,教师的主要职业角色是(B )A管理者B文化传承者和人力资源开发者C保姆D心理咨询者2. 教育机智主要体现在教师的( C )上。
A.组织能力B.自我控制能力C.应变能力D.语言表达能力3.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B )。
A.传递知识B.教书育人C.思想教育D.培养学生能力4.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有多方面的条件,但首先要( C )。
A.高尚的道德品质B.好的口才C.热爱学生D.具备教师业务素养5.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我国教师专业地位的是(B )A 1966年联合国颁布《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B 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C 1995年国务院《教师资格条例》D 2000年《<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6.教师权威意识淡化,片面强调学生主体性、独立性作用的师生关系类型是( B )A命令-服从型师生关系 B放任-自流型师生关系 C民主-开放型师生关系D 其他7.教师与学生相互平等、相互合作与信任,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的师生关系类型是( C )A命令-服从型师生关系 B放任-自流型师生关系 C民主-开放型师生关系D 其他8.《礼记·学记》中记载“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心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是强调教师应遵循( B )教学原则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启发诱导D联系实际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反映了教师职业的(B )A.创造性B.示范性C.公共性D.模糊性10.影响教师成长的根本因素是(D )A社会环境B学校文化C个人经历D专业自主性11.新任教师一般处在教师专业发展的( C )阶段A“非关注”B“虚拟关注”C“生存关注”D“自我更新关注”12.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性动力因素是(D )A专业学习B专家引领C同伴互助D个人反思13.学生的主要任务是(A )A学习B兼职挣钱 C 谈恋爱D搞人际关系14.学生的发展主要是指( D )A身体发展B社会关系发展C认知发展D身体与心理和谐发展15.对学生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D )A社会环境B学校教育C家庭生活D个体自觉实践16.教育要素中,最主要的部分是(A)A教育内容B教育方法C教育技术D教育情境17.强调教师和学生同为教学活动主体的师生关系观点是(D )A教师中心论B学生中心论C“主导-主体”说D“主体间性”说18.在教育实践中,能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B )A学校B教师C学生D家长19.在教学活中其主导作用的因素是(A )A教师B学生C知识D环境20.狭义的教学情境是指(A )A具有文化属性的特定教学环境B学校文化环境C社区文化环境D 社会文化环境二、简答1.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和途径有哪些?(理解)○1.“非关注”阶段。
该阶段时限是在正式教师教育之前,可从一个人进入接受正式教师教育一直追溯到他的孩提时代。
○2.“虚拟关注”阶段。
该阶段时限一般是职前接受教师教育阶段(包括实习期)。
○3.“生存关注”阶段。
新任教师一般处于这一阶段。
○4.“任务关注”阶段。
在度过了初任期之后,决定留任的教师逐渐步入“任务关注”阶段。
○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处于该阶段的教师,其专业发展的动力转移到了专业发展自身,而不再受外部评价或职业升迁的牵制,直接以专业发展为指向。
教师成长的途径:○1.专业学习○2.专家引领○3.同伴互助○4.个人反思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和影响因素有哪些?,影响因素中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1.专业知识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知识,指教师比较完善而合理的知识结构及其程度。
它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本体性知识、一般文化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
□2.专业能力的发展:○1.设计教学的能力○2.表达能力○3.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4.教育教学交往能力○5.教育教学机智○6.反思评价的能力○7.教育教学研究能力○8.创新能力□3.专业情意的发展:○1、专业理想:是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的向往和追求。
○2、专业情操: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
○3、专业性向:是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具备的人格特征。
○4、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在职业生活中对自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
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1.社会环境○2.学校文化○3.个人经历3.师生关系的类型有哪些,你比较认同哪一种,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角色是谁?(理解)○1.“教师中心说”(外在论、外塑论):教师在教学中起权威作用,否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
○2.“学生中心说”(内在论、内生论):教学中占中心地位的是学生,一概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
○3.“主导-主体”说: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而教师的主导作用恰恰就表现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上,而非压制,二者应很好地结合起来。
○4.“主体间性说”:在没有内在与外在压力与制约的情况下,彼此真诚敞亮、交互共生的存在状态。
4、教师成长的含义:教师成长是指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以及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
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作为人的教师”的成长,强调教师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二是“作为教师的人”的成长,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材料分析“新时期中小学师生关系大调查”中,从学生答卷反映的情况看,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只有12.3%的学生首先想到教师,“心里有话要说的时候,”只有48%的学生找老师说。
而从教师答卷调查结果看,却有90.2%的教师认为“所有学生”或者“大部分学生都很信任”自己,有81%的教师愿意与“所有学生”或者“一部分学生”交朋友。
而当调查问到“有人认为,对学生适当体罚是必要的”,居然有53%教师“可以理解”,认为“确有一定效果。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新时期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主体间性说”:在没有内在与外在压力与制约的情况下,彼此真诚敞亮、交互共生的存在状态。
(1)平等对话——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不仅是指他们之间狭隘的言语交谈,而且是双方心灵窗户的“敞开”和情感的“接纳”,是对双方的倾听,是双方共同在场、相互吸引、相互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
平等对话应该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接纳与分享,是双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承领。
要真正实现师生平等和生生平等。
(2)互相尊重——在课堂教学中,作为独立的交往主体,师生之间应该做到相互尊重。
当前,师生之间的尊重更多地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上,其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和情感,二是在此基础上尊重学生的行为选择,三是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
(3)彼此评判——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交而不往”,究其原因大概是交往主体之间缺乏评判。
师生交往缺少学生对教师的评判;生生交往中只有相互间独白式的“倾听”,而无彼此的分析、讨论。
(4)共享智识——师生是课堂教学生活的创造者,都是课堂教学的资源,课堂教学效实际上是师生共享智识的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使之能够以一种超越的和理智的态度,来面对和汲取他人的智慧。
(5)讲究实效——一是要丰富课堂教学交往的类型,二是教师要从启发学生思维、完成教学任务等角度来思考问题,使交往围绕实际内容展开,促使师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第三章教育功能一、选择1. 现代教育的基本功能是( A )A影响人的发展 B影响社会的发展 C 构建社会和谐 D 促进经济发展2.现代教育的扩展功能是( B )A影响人的发展 B影响社会的发展 C 构建社会和谐 D 促进经济发展3.对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D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实践4.在通常情况下,对人的发展影响甚微的因素是( A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实践5.古代教育的主要功能是( A )A政治伦理功能 B发展个体功能 C改造社会功能 D筛选人才功能6.现代教育的主要功能是( C )A政治伦理功能 B发展个体功能 C改造社会功能 D筛选人才功能7.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C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实践8.提出教育就是为个体的”完满生活”做准备的人物是( D )A卢梭 B夸美纽斯 C康德 D斯宾塞9.“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只会打洞”以及“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卖葱,儿卖蒜”的说法认为个体发展的决定因素是(C )A环境 B教育 C遗传 D个体实践10.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捏,与之俱黑”,说明( A )对个体发展有影响A环境 B教育 C遗传 D个体实践二、简答1.简述教育的个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