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服装工业制版第三章推版知识

服装工业制版第三章推版知识

2、腰节长: 计算方法为:腰节长档差-上端放缩量
3、袖窿深:取2/10胸围档差 4、前胸宽:取1.5/10胸围档差(1.8/10) 5、后背宽:取1.5/10胸围档差(1.8/10) 6、袖窿宽:取1/10胸围档差
7、胸围大:四开身结构按照1/4胸围档差,三开 身结构按照胸宽加袖窿宽的档差计算。
3)肩点C点:肩宽是根据背宽
4) 后背中D点:D点在基准线后中线上,则 D=0。
5) 袖窿深E点:因为DE=B/4+3,所以E=胸围 档差/4=1。
3、基准线和基准点
放缩时,各结构部位按照档差大小放大或缩小, 但是各结构部位放缩必须有一个共同的基准, 否则相互之间的结构关系就会混乱。因此,应 确定基准线和基准点。
确定一条垂直基准线,一条水平基准线。垂直 基准线作为围度放缩的基准,水平基准线作为 高度放缩的基准。
4、放量
确定基准线和基准点后,各个放缩点按照各个 结构部位相应的档差移动,可以用一对相互垂 直的箭头和数值表示移动的方向和距离,称为 放码量。
三、推板的方法
1.推画法
在标准样板的基础上,根据数学相似形原理和 坐标平移原理,按照各规格和号型系列之间的 差数,将全套样板画在一张样板纸上,再依次 拓画并复制出各号型规格系列样板。
2.推剪法
先绘制出小规格标准样板,再把需要推板的规 格系列样板,依此剪成各规格近似样板的轮廓, 然后将全系列规格样板大规格再下,小规则在 上,按照各部位规格差数逐边、逐段地推剪出 需要的规格系列样板。
②成品规格:按照服装款式和穿用要求加放松度 而定长度、围度,制定服装各主要部位的成衣 规格尺寸。
③配属规格:是各主要部位以外的各较小部位的 成品尺寸。
2)规格系列档距 同一部位排列的相互之间的差数为档距。
所有部位的规格是均衡增减,档距都相同为完 全规格系列;有一个或多个部位档距不完全相 等,即为不完全规格系列。
1、服装结构制图过程中比例计算的基数是服装 成品尺寸,而服装推板过程中比例计算的基数 是服装各尺码之间的规格档差;
2、服装推板过程中某些没有计算公式的控制点 或控制部位可以采用该部位所占整体比例进行 推算。
(一)上装推板计算
1、衣长:一般坐标x轴设置在与袖窿深线相重合 的位置,所以衣长的放缩量由上下两端水平线 处放缩。 计算方法是:衣长档差-上端放缩量
标准母板的一致性,进行适当合理的调整。
女上装原型放缩约定
纸样的放大和缩小有严格的界限,所以对放大 和缩小进行约定。 放大:远离基准线的方向; 缩小:接近基准线的方向。
(六)截取各规格的放码点
服装推板中各个放码点的移动,不仅有数值的 限制而且有方向的限制;不同位置放码点的移 动看和移动方间也不相同,所以在截取各规格 的放码点时要注意严格按照放码点与移动点之 间的直线方向测量。具体做法:首先将相邹两 档的放码点用直线连接,然后按照两点之间的 直线距离分别向内外截取一定数量的点,放大 的点数与缩小的点数应尽量保持相等。
2、确定服装推板基准线的原则是什么?
第四上装原型的尺寸
部位 胸围 背长
代号 B* BL
腰围
W*
袖长
SL
规格cm 94(84) 38
68(64) 54
档差cm 4 1
2 1.5
2、原型裙的尺寸
部位 腰围 臀围
代号 W* H
腰臀深 D
裙长
L
规格cm 68(64) 96
6)背省尖点P:根据P点的确定过程,省尖点P 距离胸围线2,而2是一个定数,所以P点长度 方向的变化量是0。
7)背省尖点X:省尖点X距离胸围线
2、围度方向 1)后领中A点:由于A点在后中线上,而后中线
是围度方向的基准线,则A=0。
2)肩颈点B点:根据后领宽的计算公式=净胸围 /24+3.4,所以B=胸围档差/24=4/24=0.17。
第二节 推板原理
推板的原理来自于数学中任意图形的相似变换, 各衣片的绘制以各部位间的尺寸差数为依据, 逐部位分配放缩量。
推板一般是以二维坐标体系中的交点为基准点, 在x轴上确定衣片围度或宽度的横向变化的增 减量,在y轴上确定衣片长度或深度的纵向变 化的增减量,因此,衣片各个控制点在x轴和y 轴方向上的数值变化共同决定该放码点的移动 方向和移动量。
基准点线的定位和选择要注意:
1、要适应人体体型变化规律; 2、有利于保持服装造型、结构的相似和不变; 3、便于推画放缩和纸样的清晰。
约定的常用基准线
上装:前片—胸围线,前中线或搭门线; 后片—胸围线,后中线; 一片袖—袖肥线,袖中线;
领子:一般放缩后领中线,基准位置为领尖; 下装:裤装—横档线,裤中线;
8、肩宽:取1/2肩宽档差
9、落肩量:保持原有的肩线斜度。
10、横开领:取2/10领围档差。
11、前直开领:取2/10领围档差。 12、后直开领:保持原有数值。 13、袖长:取袖长档差-袖山高放缩量。 14、袖山高:取1.5/10胸围档差。 15、袖肥:取2/10胸围档差。
(二)下装推板计算
1、裤长:以x轴为基准 分配在上下水平线处。 2、立档:取1/4臀围档差。 3、腰围:取1/4腰围档差。 4、臀围:取1/4臀围档差。
2)肩颈点B点:后领深=后领宽/3=(B/24+3.6)/3, B=A点长度方向的变化量+后领深的变化量 =0.33+1/18=0.385。
3)肩点C点:
4)D点、E点:由于胸围线是长度方向的基准线, 而两点又在胸围线上,所以两点变化量为D=E=0。
5)腰线上的F、I、Q、K、R、G点:整个背长 分成AD和DF两个部分,其中背长的档差为1, AD的变化为0.33,所以F点长度方向的变化为 1-0.33=0.67;由于腰线与胸围线平行,腰线 上各点的变化量一样, F=I=Q=K=R=G=0.67。
第三章 服装工业推板
第一节 推板基础知识
一、基本概念 1、推板 按照服装号型档差规格,一般以中间码的母板 为依据,考虑各个部位尺寸的相关性,通过计 算缩放量,绘制完成同款多规格系列工业样板 的缩放过程就称为推板或放码。
2、放缩点
裁片的外形轮廓是由点和线构成的,其中点的 位置是决定裁片外形大小和形状的关键。当移 动这些点的位置时,裁片的大小和形状发生相 应的变化。如果将这些点按一定档差移动并按 照原裁片对应结构部位相似的结构线连接对应 的点,所得的裁片既是按一定档差放大或缩小 了的裁片。这些点为放缩点。
(七)连接各规格放码点
服装推板属于相以形的放大与缩小,所以在连 接各规格的放码点时,所使用的线型一定要与 中间号型线型接近,要反复修正连接线的形状 使连接线清晰、准确。
(八)卸板/拓板
卸板是将推板所得到的系列样板逐件分解开来, 得到各规格样板。具体做法是在系列样板的背 面垫上一张样板纸并用重物压牢,避免在复制 样板时产生滑动,用滚轮分别沿着各个规格的 轮廓线在样板纸上压印。在压印的痕迹线外围 按照工艺要求加放缝份和折边量,最后剪切成 系列样板。
17不含腰宽 60不含腰宽
档差cm 2 1
0.5 2
二、上装原型的推板
(一)确定基准线 确定上装前片的基准线为胸围线和前中线;厚 片的基准线为胸围线和后中线。
(二)分析后片
1、长度方向 1)后领中A点:由于AD计算公式为B/12+5.7,
所以A点对于胸围线的变化量为胸围档差/12, 即A点的变化量等于4/12,即A=0.33。
(五)确定放码量及放缩约定
放码量是根据: 1.参照国家颁布的服装号型系列标准(各类型体的控
制部位数值); 2.主要部位成品规格档距、档差,只要计算出各号型
之间的差数即可得到相应的数值; 3.配属部位成品规格的档距、档差,多无现成的数据,
则须按: a.结构制图原理与计算公式推导; b.以线段的比例关系(比率法)推导求取,并保持与
在实际的工业推板中,应尽可能将坐标轴设置 在与服装样板的主要控制线相重合的位置,以 减少计算所带来的麻烦,并使推板制图更加简 单明确。
完成各个放码点的定位后,将放码点与原控制 点用直线连接并分别向两端延长,以控制点与 放码点之间的直线长度为单位,分别向上下测 量并定出所需要的放码点,最后用相应的线连 接各个放码点,便可以完成系列样板的缩放。
二、推板要求
1、把各部位的档差合理地进行分配,根据需要放缩。使放缩后的 规格系列样板与标准母板的造型、款式相似或相同。
2、在放缩样板时,根据各部位的规格档差和分配情况,只能在垂 直或水平的方向上取点放缩,而不能在斜线上取点为放缩的档差。
3、某一部位的挡差分配在几个缝头(部位),则这几处放缩的档 差之和,等于该部位总档差。
2.规格系列
产品的全套规格系列,是推板的推移变化依据, 没有系列的规格,也就无从进行规格系列的推 板。
打制母板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样板的基础样板, 而推板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全套的样板系列,打 制各个号型的裁剪样板。
1)服装规格分类
①号型规格:以人体高度和主要围度区分人体的 类型,是制定相应的服装成品规格的根据。
放码量表示出:1)要移动的点,即放缩点;2) 该点移动的方向;3)该点移动的距离。
5、放量标注
放量标注是指用放量表示纸样中结构点在放缩 时的移动方向和距离。
进行放量标注时,应首先确定服装纸样放缩的 基准点,并加以标注,然后确定各个放缩点和 放量。
二、推板依据
1.标准母板 母板是推板的基础依据。以母板为标准,逐部 位地按规格系列的档距进行推移放缩,按其构 图轮廓推移画线或直接剪制出各号型衣片系列, 这便是推板的简略过程。
中间粗线是母板的轮廓线,两边 的细线是放大或缩小的轮廓线。
第三节 推板步骤和方法
(一)选择和确定标准中间码
(二)绘制标准中间码纸样
在确定中间码后,首先分析面料有哪些性能影 响纸样的绘制,再采用合理的制板方法绘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