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广播电视新闻概述一、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一)广播电视新闻的定义1、什么是新闻?新闻就是指新近和正在发生的事实。
2、什么是广播电视新闻?广播电视新闻——就是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图像、文字为符号,对新近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其包括三层含义:其一,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手段;其二,广播电视新闻的表现形式;其三,广播电视新闻的功用。
(二)、广播电视新闻的特点1、从传播速度上看,快捷迅速、时效性强报纸新闻通常是固定时间一次刊发,广播电视新闻则可以多次固定时间滚动播出,还可以随时插播、并现场直播。
2、从传播对象看,受众广泛、覆盖面大传播对象不受地域、文化水平限制。
这是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其它新闻媒介在目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超越的。
3、从传播功能看,信息量大、服务性强广播电视的包容性和声画一体的特征使其在传播功能上,除了传递信息和引导舆论的功能外,还具有传播知识、文化娱乐、服务受众等方面的功能。
4、从传播效果看,生动传真、参与性强广播电视依靠媒介优势将可听可看的新闻形象通过技术终端传送给观众,使观众不仅闻其声、见其人,还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较其他媒介的新闻更具有吸引力。
5、从生产方式上看,技术手段、依赖性强报纸新闻文字符号转换到纸质载体,只有文字录入和印刷的问题;广播电视声音和图像从信息到符号到载体的转换则牵涉到一系列技术问题。
音像的录制技术、传输技术、贮存技术、接收技术等,较为复杂,技术含量很高。
6、从生产流程看,流水作业、工序复杂广播电视节目生产流程:前期采访、后期编辑制作、审查、制作播出7、从接收方式看,线性收看、受限较多报纸时可随意阅读,重复阅读,不受版面和时间限制,还可以收藏。
广播电视新闻则是线性传播、顺序接收,选择性小,不能检索,难以保留。
二、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定义1、什么是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
2、新闻采访的涵义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采集新闻素材和资料的社会活动,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活动。
其中:记者是新闻采访活动的主体;新闻事实是采访活动的客体;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新闻采访有着明确的目的性;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3、新闻采访的特点目的的差异性时间的限制性事件的突发性需要的广泛性知识的全面性活动的艰辛性4、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定义所谓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是指广播电视记者运用一定的电子手段,采集和挖掘新闻素材与资料的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
三、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任务:1、收集有关新闻事件的文字信息、背景材料2、拍摄新闻现场画面、资料画面3、采集新闻事件当事人、目击者及相关人员的同期声。
4、为后续报道做准备四、采访在新闻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1、采访是新闻活动的起点,是牵动一切新闻工作的龙头。
就一篇新闻稿的产生来说,它要经过记者寻找新闻线索,采集材料,转折题材,理出观点,提炼主题,安排结构,写出稿件等多个步骤,可以说,在采访中记者完成了新闻作品制作工序的一大半.2、采访是保证新闻特点的基础新闻写作的规律是用事实说话,只有在采访中了解了千姿百态的生活原型,记者"说话"才有发言权,新闻倾向性才有事实这个附着体; 只有采访才能保证新闻的新鲜和及时的特点;只有采访才能保证新闻的指导性的特点.3、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先决条件采访与写作的关系是:在工作顺序上,先有采访,后有写作;在二者的分工上,采访解决的是新闻的“原料”问题;写作解决的是加工、制作的工艺问题;采访的成败,直接关系写作的成败五、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要求具有新闻敏感,发现和识别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掌握新闻政策,坚持新闻的思想性。
坚持用事实说话,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第二章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分类及要求第一节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一、电子采集手段介入——带机采访二、采访具有时间同步性广播电视节目当中,不仅被采访者回答问题时的有声语言可以直接展示在报道当中,新闻事件过程及其细节的展示也都可以通过音像的形式由素材直接来完成。
三、记者的角色定位更丰富不仅是调查者和传播者,还是现场引导者。
四、团队的工作方式协同工作与采摄分工是电视记者采访区别于其它媒介采访的突出特点1、协同工作:电视采访是以集体协作方式进行的,记者所报道的新闻决非是个人的杰作2、采摄分工:由采摄一体到采摄分工是电视新闻采访的必然趋势五、新闻报道形式直接影响采访方式。
根据报道形式的需要选取相应的采访方式,将给节目的编辑和信息的传播带来很大的便利,应当在采访之初就对报道形式做到心中有数。
六、采访的受制约性:空间与时间的制约性第二节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分类一、按采访内容分类:事件性新闻采访和非事件性新闻采访1、事件性新闻采访指报道那些有明显的起止时间,有一个发生、发展和结局界限相对独立的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
其特点是采访对象信息量集中、清晰,采访的内容直观性强,可信度高。
事件性新闻采访的要求①现场要能当机立断;②反应要快,作风要敏捷;③要有很强的活动能力。
2、非事件性新闻采访指报道那些没有明显的起止日期,也不是一个相对完整、有形的事件的新闻所进行的采访活动。
其特点是采访对象的新闻价值在于其对社会的启迪与警世意义上,采访的内容繁杂,时间跨度大。
非事件性新闻采访要求:要正确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要注意发现新闻由头或新闻根据;调查要确保准确、全面、有力;要深入挖掘新闻的深层价值。
二、按采访方式划分:观察采访、调查采访、话筒前采访、体验式采访、电话采访(一)观察采访及其要求1、观察采访的含义:指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新闻人物活动的现场进行的目击采访,是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线索、搜集素材、获得第一手材料。
2、观察采访的方式1)参与性观察采访记者同采访对象一道进行相同的活动,一边体验感受一边观察,因此也称“体验式报道”。
这种观察使记者融入到采访对象的活动中,获得近距离观察和感受的机会,从而使报道更加生动、真实。
2)非参与性观察采访在这种观察形式中,记者到现场,以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察事件的发展。
记者不参与事件的任何活动。
这是日常采访中最常见的方式3)隐匿性观察采访:记者以伪装的身份参加被观察者的活动,这种方式排除了记者身份对被观察者行为的干扰,因而获取的信息是真实。
特别在一些揭露性报道中,记者只有在不暴露真实身份的前提下才能获得可信的证据。
观察采访的特点:直接性、综合性、客观性、经常性、敏感性3、观察采访的作用有助于记者直接获取第一手材料,验证间接性材料。
有助于记者直接获取生动、形象的现场材料和细节材料,为写作视觉新闻创造条件。
有助于记者产生真情实感,加深对客观物的认识和理解。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新闻观察可以成为记者的一种不可被剥夺的采访武器4、观察的内容与方法现场的观察:对事物现场的基本情况(即与所采访的新闻有关的基本事物)和现场的情景、气氛等要观察清楚。
对事物的动态和细节要注意观察。
要注意学会透视。
要注意选择适当的观察位置和角度人物的观察要注意观察人物的外貌。
要注意观察被采访人物的有个性特征的动作和语言。
要注意观察人物的内心世界5、观察采访的要求:1)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以利于观察的清晰、准确和全面,也关系到记者能否准确清晰地采录到需要的音响与影像,获取宏观的细节的信息。
2)确定恰当的角色定位(目击者和记录者、参与者)3)把握好开机时间6、记者的观察力及其提高的途径1)记者观察力的内涵记者的观察力应该是一种综合的观察力。
记者的观察力应该是孩童般的眼光和聪明长者的眼光的统一。
记者的观察力应该是宏观观察力和微观观察力的结合。
2)提高记者观察力的途径要自觉养成对客观世界的强烈关注力。
要积极训练自己感知客观世界的专注力。
要刻苦磨练自己感知客观世界的深沉的思考力。
(二)话筒前采访及要求:话筒前采访:是指以话筒为工具,以提问为手段,在新闻现场或其他场合记录对新闻人物访谈内容的采访方式。
话筒前采访的要求:1.尽量消除现场的干扰因素2.记者的语言应精炼、口语化、有表3.注意话筒采录声音的自然与清晰4.采访记者应有镜头意识5.坚持一次最佳原则6. 切忌摆拍(三)体验式采访及要求1、体验式采访的作用⏹有利于记者获得真情实感,提高采访材料的可信度、感染力;⏹有利于实现记者与报道对象、报道对象与受众之间的情感沟通;⏹有利于记者产生认识上的飞跃和主体意识的提升2、体验式采访的局限性⏹记者时间有限,不能事事体验,也常常不能深入体验;⏹记者的能力有限,许多事难以体验;⏹记者的活动要受到道德规范、法规规范的约束,不允许事事都亲身体验一番;⏹容易让记者产生片面感,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四)电话采访1、电话采访的优势和劣势优势:①快速;②方便;③轻松。
劣势:①缺乏面对面交流;②缺乏深刻性;③信息传递易受干扰。
2、电话采访的适宜性原则⏹因客观条件的限制,记者难以与采访对象直接接触和见面;⏹新闻人物工作繁忙,事务缠身,记者难以作个别访问;⏹对一些不明真相的事实进行澄清或证实。
第三节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基本要求一、到达现场、核准事实1、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真实2、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等必须真实3、新闻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确切无误4、新闻中涉及的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5、讲究分寸,留有余地二、善于运用画面语言电视新闻发掘画面的重点是两类画面:纪录新闻主体形象的画面提示事实本质的画面第三章电视采访的策划与准备第一节电视采访的策划一、策划的内涵:“策划是一种程序。
在本质上它是一种运用脑力的理性行为。
策划是针对未来要发生的事情作出当前的决策。
换言之,策划是找出事物因果关系,衡量未来可采取之途径,作为目标决策之依据。
也就是说,策划是预先决定做什么、何时做、如何做、谁来做。
”进行采访策划的意义1、获得采访机会的需要;2、电视采访是一个协同作战、分工合作的过程,没有事前的周密策划,面对复杂的现场,各工种之间很难配合默契,不能顺利完成原始画面的采集工作;3、电视记者介入现场如果缺少合理的策划,很容易破坏现场必要的原始信息;4、电视记者的现场组织信息时,必须要有一定的目的性。
没有策划,记者就不能在一些可预见的新闻现场迅速找到拍摄的对象和细节;5、完成节目样式的需要。
二、以编辑部为核心的采访策划:宏观策划:就是根据一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等形势,制定这一时期的报道方针、目标、重点以及为实现这一方针、目标、重点进行的重大选题部署和采访安排等。
⏹大编辑部意识是电视采访宏观策划的一大发展。
⏹大编辑部工作的重点:明确报道思想、确定采访意图。
报道思想:报道思想是编辑部在一定时期内或阶段内,为达到预期的新闻传播目的而制定的新闻报道的设想、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