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卦到六十四卦: 试论《周易》的思维逻辑史宁中《周易》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几千年来,历代学者都非常重视对《周易》的解释和研究。
《周易》首先是一本关于占卜的著作,集古代中国千年以上占卜经验之大成。
那么,一本关于占卜的著作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呢? 历代学者认为,《周易》在分析占卜的过程中阐述了许多自然界和人世间的哲理,而这些哲理构成了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原则。
我想,就认识世界而言,《周易》的特殊贡献在于把传统的八卦扩充为六十四卦,因此可以认为,《周易》的思维逻辑集中表现在这个扩充的过程之中。
在本文中,我先讨论《周易》的基本思想方法,然后再通过从八卦到六十四卦的演变过程分析《周易》的思维逻辑,最后分析《周易》的立论基础。
一、《周易》的思想方法《周易》的思想方法大概是这样的: 从发生和变化的角度对自然界和人世间的事物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占卜的结果来确定某一个事物属于哪一类,进而通过类的特征对这个事物的现状或者未来进行评价或预测。
显然,基于占卜的评价或预测完全是一种随机判断,无必然性因而无科学性。
但是,我们可以在这个判断的过程中探寻其思维内核,我想,这个内核就是: 确信一件事物是否发生、以及发生的程度是可知的; 进一步,确信未来某件事物是否发生、发生到什么程度,与某些现在已经存在了的事物有关。
在这种信念的支撑下,中国古代先哲试图探寻事物演变的态势,并且遵循了一条非常正确的探寻路径,这就是根据事物发生发展的表现形态进行归类,用非常抽象的概念“象数”来刻画类中事物的特征,由此解释事物演变的态势。
如果把上面所说的“事物演变的态势”理解为“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把“象数”理解为现在人们通常所说的“模型”的最为朴素的表述,那么,就可以把上述探寻路径用现代语言表述为: 根据事物的表现形态构建模型,通过模型解释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
必须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象数”已经具备了“模型”的最为基本的功能,我将在后面详尽地讨论这个问题。
我们知道,西方哲学是在文艺复兴以后,才逐渐建立起这种“通过事物形式分析事物本质”的思想方法; 建立这种思想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探寻知识的本源,其思维本质是归纳而不是演绎。
对西方近现代哲学( 以至于科学) 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英国哲学家培根提出了这种思想方法,他在批评了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不能用于发现真理后,给出了一个认识事物的规则:一个真正完善的操作规则所需要的指导必须是确实的、自由的,并且是可以导致行动的。
这和真正的形式的发现是一回事。
因为一种性质的形式就是这样: 有了一定的形式,一定的性质就必然跟着出现。
因此,当这个性质存在的时候,这个形式总是存在着,它普遍地蕴涵这个性质,而且经常是这个性质所固有的。
(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348 页)这里培根所给出的就是一个“通过形式分析本质”的认识问题的规则。
可以看到,培根所倡导的规则与上面所分析的《周易》建立“象数”的思维逻辑是类似的。
虽然,有了形式并不必然具有性质,比如,鲸鱼生活在水中,但鲸鱼不用鳃呼吸因而不是鱼; 但是,不具有形式往往就不具有性质,比如,不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就很难称其为鱼,因此,《周易》进而后来的培根给出的是认识问题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必要条件。
事实上,对于认识问题而言,有了必要条件就足够了,因为我们很难、甚至不可能给出一个充分必要条件。
据此,我们说中国古代先哲探究事物规律的路径是正确的。
当然,在那个年代,探究的路径可能是正确的,但立论的依据却不一定是科学的,也就是说,“根据事物的表现形态构建模型,通过模型解释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这个思想方法可能是正确的,但“根据占卜的结果来确定事物类的归属”这个立论的出发点却不一定是科学的。
在此,我特别想说明的是,即便如此,上述的思想方法也足以确立《周易》在世界思想史中重要而独特的地位。
所有西方哲学史的教科书都认定,哲学是从古希腊的学者泰勒斯开始的,因为他说世界是由水构成的。
( 参见梯利,第12 -13 页) 这个说法非常不准确,但这个说法突破了世界是由神创造的传统信念,奠定了认识物质世界的某种基础,因此,人们说哲学是从泰勒斯开始的。
同样的道理,依据上面对于《周易》认识问题的思想方法的分析,确立《周易》在世界思想史中的地位的理由是充分的。
下面分析《周易》是如何确立“象数”的,即分析《周易》是如何构建模型的。
《周易》提出了两个今天构建模型仍然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个原则是客观性,《系辞传上》说: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也就是说,《周易》是以天地、自然为准绳的,因此能够囊括自然的道理。
我们在构建模型时,不应当顾及自己或者他人是如何想的,而应当顾及客观实际,顾及模型的背景是如何表现的,这个原则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另一个原则是抽象性,《系辞传上》说: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这里“易知”和“易从”中的“易”是容易的意思,也就是说: 道理简单则容易被人们理解,操作简单则容易让人们遵从。
显然,为了实现这个要求,所构建的模型必须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为只有抽象了的东西才具有一般性,这便是“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抽象是构建模型的精髓,只有高度抽象了的东西才可能进行符号表达; 事实上,符号表达正是《周易》最为显著的特色。
现在分析《周易》对世间万物的分类方法,特别是分析这种分类方法的逻辑基础,以及符号表达方式。
出于对太阳的崇拜和敬畏,古代先民的思维基础与太阳有关: 称太阳为阳,称月亮为阴。
进而,山的向阳坡为阳,背阳坡为阴; 河的北岸为阳,南岸为阴; 石的上为阳,下为阴,等等。
在这个基础上,又把那些可以称之为阳的东西的特性抽象出来,用阳表示健壮、刚毅,用阴表示羸弱、温柔; 用阳表示男人,用阴表示女人,等等。
更进一步,把阳引申为向上的、无形的、自主的东西,把阴引申为向下的、有形的、顺从的东西。
在这种思维的指导下,古代先民用一个字“乾”来表示一般意义的“阳”,并用日常生活常见的、代表健壮的动物“马”来形象地表示乾; 用一个字“坤”来表示一般意义的“阴”,并用日常生活常见的、代表温顺的动物“牛”来形象地表示坤。
或许受日月交替的影响,或许受物种繁衍的启迪,在赋予“阴”和“阳”这两个字更为广泛的含义之后,也就是说,在“阴”和“阳”这两个字已经被一般化之后,古代先民相信世间事物的变化都是阴阳变化的结果,相信阴阳变化是世间事物变化的源头。
正如《系辞传上》所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这里所说的“道”与《老子》中所说的“道”是一致的,都是泛指自然法则。
或许受后世许多“阴阳家”不良作为的影响,人们往往认为阴阳之说过于肤浅,不可登大雅之堂,但在本文第三节的讨论中将会说明,阴阳之说在本质上述说的是事物自身本然的道理。
二、八卦的形成基于阴阳变化的思想,中国古代的先民巧妙地用阴阳的组合来刻画天下万物的时运兴衰。
为了刻画得更加简洁和清晰,古代先民还发明了非常抽象的符号: 用一个长横线表示“阳”,用两个短横线表示“阴”。
借助这样的抽象符号,有重复的三次叠加就得到2 ×2 × 2 = 8 种不同的组合形式,这就是所谓的八卦。
众所周知,在现代社会,符号表达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的许多研究领域,是构建模型和表述思维逻辑不可缺少的工具。
可是,在三千多年以前,中国古代的先民就创造了如此缜密的符号表达形式,不能不令人赞叹。
这种符号表达的思想至少影响了近现代的德国哲学,因为莱布尼茨1703 年发表在《皇家科学院记录》的论文《二进制算数的解说》的副标题就是: “……它只用0 与1,并论述其用途以及伏羲氏使用的古代中国数学的意义” ( 参见李约瑟) ,其中所说的伏羲氏使用的符号指的就是八卦。
这样构建八卦的道理是什么呢? 《系辞传上》解释说: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其中两仪是指阴阳,四象是指阴阳的两次重叠得到少阴、少阳、太阴、太阳,然后三次重叠得到八卦。
我想,《系辞传》的说明可能是正确的,因为太极、两仪、四象和八卦都已经成为研究《易》的专有名词。
为什么用“乾、坤、巽、震、艮、兑、坎、离”这八个汉字来表示八卦不得而知,或许与西周时代这八个字所代表的意境、甚至与西周时代这八个字的发音有关。
①八卦的功能在于象,正如《系辞传下》中说: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是故易者,象也。
象也者,像也。
”这是说,八卦表示的是事物的类,并且,可以用相像的东西、以及这些东西的引申来表示这样的类。
如果把八卦理解为模型,那么,象就是模型的象征,而象的引申就是模型的特征和性质。
比如,乾的象是天,其引申为父亲、马、首,进而表示刚健; 坤的象是地,其引申为母亲、牛、腹,进而表示温柔; 巽的象是风,其引申为长女、鸡、股,进而表示谦逊; 震的象是雷,其引申为长男、龙、足,进而表示激动; 艮的象是山,其引申为少男、狗、手,进而表示稳重; 兑的象是泽,其引申为少女、羊、口,进而表示愉快; 坎的象是水,其引申为中男、豚、耳,进而表示隐伏;离的象是火,其引申为中女、雉、目,进而表示灿烂。
( 见《说卦传》)通过上面的说明可以看到,八卦的分类是相当合理的,这个合理性就表现在类与类之间几乎没有共同部分。
类与类不交,这是现代数学、以至于现代自然科学分类的基本原则。
同时,从上述象的引申可以看到,所给出的象作为那一类事物的象征也是恰如其分的。
我想,类的象征和性质基本如上面所述,但利用八卦的解释却远远没有结束,因为上述的引申方法只是一种直接类比。
进一步,先哲们还利用象的寓意联想的方法来解释许多事物,这里用上述后两卦来说明这种寓意联想。
坎的基本卦象是水,那么,坎就是百姓,因为水无处不在; 坎就是美德,因为水恩泽四方; 坎就是雨,因为雨与水是同类; 坎就是云,因为有云才有雨; 坎就是隐伏,因为水隐江河泛滥之险。
离的基本卦象是火,那么,离就是太阳,因为骄阳如火; 离就是电,因为电可能引发火; 离就是光明灿烂,因为太阳使然;离就是绳,因为草绳可以为火种。
很显然,这种寓意联想的思想方法一直影响到当代中国人的思维。
这样,我们就可以认为,八卦在分类的基础上,通过象、象的直接类比和象的寓意联想描述类的特征和性质,从而构建了认识事物的模型。
在这个基础上,八个卦可以表示天地万物的许多形态,可以解释许多事物发生发展的态势,也可以解释人的各种性格和人世间的许多关系。
但是,对于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来说,这些表示还是远远不够的,正如《系辞传上》中所说: “八卦而小成。
因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为了更好地解释世间万物,必须对八卦进一步“因而伸之”。
那么,应当如何“因而伸之”呢?三、六十四卦的形成《系辞传下》中说: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