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学》课程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相应位置。
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10分) 1.《江村经济》的作者是()。
A、杨开道B、李景汉C、费孝通D、吴文藻2.“乡村建设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梁漱溟和()。
A、费孝通B、雷洁琼C、李景汉D、晏阳初3.社会的基础和本质是()。
A、生产劳动B、生产关系C、社会交往D、社会规范4.社会的细胞应该是()。
A、社区B、家庭C、个人D、群体5.在农村社会中,对个人生活影响较大的是()。
A、自然B、家庭C、组织D、生产6.与城市社区比较,农村社区规模()。
A、较大B、较小C、有大有小D、差不多7.农村社会成员的社会分层更()。
A、单一B、复杂C、混乱D、简单8.农村社会成员劳动的流动性()。
A、大B、小C、不存在D、无规律9.与城市比较,对农村社会成员的调适显得()。
A、容易B、不易C、不可D、没必要10.影响农村社会成员社会化的因素首先是A、学校B、家庭C、政府D、朋友11.任何一个社会发展阶段都有自己的社会问题,这是指社会问题的()。
A、普遍性B、特殊性C、连续性D、复杂性12.社会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表明了它的()。
A、普遍性B、连续性C、特殊性D、可变性13.家庭的本质是一种()。
A、社会制度B、社会关系C、社会组织D、社会细胞14.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称为()。
A、核心家庭B、联合家庭C、主干家庭D、大家庭15.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的群众性()组织。
A、经济B、政治C、政权D、自治16.人类的群体生活与动物的群体生活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是()。
A、自然本能B、无意识的C、无组织的D、无规范的17.农村集市上的购买者,共同构成了一个较大的()。
A、人群B、组织C、群体D、共同体18.原始而密切的社会关系一般是指()。
A、家庭关系B、初级社会关系C、次级社会关系D、生产关系19.社会组织成员间的互动特点是()。
A、直接的B、间接的C、多为直接的D、多为间接的20.维持组织的统一,最主要是依靠成员们共同的()。
A、情感B、目标C、荣誉D、管理21.确定是否农村社会成员的关键因素是()。
A、生产方式B、生活方式C、社会关系D、居住场所22.社会学诞生在()。
A、法国B、德国C、英国D、美国23.领导著名的“定县社会调查”的社会学家是()。
A、吴文藻B、李景汉C、费孝通D、杨开道24.你个人的自我形象其实是在()的评价中形成的。
A、你对他人B、你对自己C、他人对他自己D、他人对你25.社区内部居民往来频繁,是()社区的典型特征。
A、散村B、集村C、集镇D、城市26.由社会力量促使的有组织的社会流动称为()流动。
A、自然性B、非自然性C、结构性D、非结构性27.社会变迁实质上就是()的变迁。
A、社会结构B、社会功能C、社会关系D、价值观念28.一个社会所保持的是非善恶标准和该社会对某一社会现象是否看作是社会问题有直接的关系,这反映了社会问题的()。
A、普遍性B、特殊性C、社会性D、复杂性29.为了改变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从()计划开始,我国将“国民经济”计划改名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A、五五B、六五C、七五D、八五E、九五二、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入相应的空格内。
每空1分,共25分。
)1.社会学的三大功能是、、。
2.1908年,美国总统任命成立美国委员会,标志着20世纪农村社会学的开端。
3.社会的基本要素包括、和。
4.人的社会化指的是个人由向发展转变的过程。
5.在社会学中,把具有,同时也具有的人称为“社会人”。
6.人的社会化的形式可分为和两种。
7.按地理状况,可把农村社区划分为、和等。
8.在农村社区中,人们的交往频率往往。
9.城市本身的膨胀表现在,一方面是,另一方面是。
10.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一方面是,另一方面是。
11.农村社区的演变将经历从到到的过程。
12.农村社区中,占主导地位,人们在经济上的依赖性很。
13.农村社会,不能用来表示特定的社会形态,而只能用来表示那些存在着分离的社会形态其社会关系体系在的一般状况。
1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人们的产物,是各种的总和。
15.人之所以为人,不在于他的属性,二在于他的属性。
16.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家庭之所以重要,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家庭承担着功能。
17.在农村社会群体中,和是最基本的联结纽带。
18.社会地位就是由人们的所决定的在特定的体系中所出的位置。
19.初级社会群体反映了个人之间最初的、最和最的社会关系。
20.从形式上看初级群体是人们的组合形式,次级群体是人们的组合形式。
21.按社区成员的互动关系,可以把社区划分为社区和社区。
22.按形成途径,可以把农村社区划分为、和。
23.社会分层是的必然结果。
24.社会分层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和。
25.社会分化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和。
26.从社会位置继替的意义上说,的多少,决定着社会流动量的大小。
27.在社会问题研究中,有两种比较公认的基础理论,即和。
28.社会变迁的基本前提是。
29.社会需要不能直接启动社会变迁,而要借助一定的中介,即。
30.新要素要想得到发育和成长,除了要有适当的社会条件外,其自身也要有便于和的系统特征。
31.三、判断改错题:(判断以下论述的正误,认为正确的就在答题相应位置划“T”,错误的划“F”并予以改正,判断并改正全对的方可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1.社区就是人们居住的社会性区域。
2.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基本原因是社会分化。
3.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4.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的行政组织。
5.对偶制家庭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种家庭形态。
6.社会地位由身份决定,与人们的贡献无关。
7.传统农村社区中,角色冲突很多。
8.长期居住在农村的人就是农村社会成员。
9.社会学就是关于社会结构的规律性的科学。
10.有了人的社会化,社会才得以延续。
11.社会群体就是人们生活的聚集体。
12.社会群体成员之间的特定关系是非临时性的。
13.随着社会的发展,初级群体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高。
14.精神生活的需要是人们结群生活的重要原因。
15.人群是群体,而群体不见得是人群。
16.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也就是一种初级社会群体。
17.通常需要经过一定的手续,个人才能加入社会群体。
18.离开了有效的信息沟通,社会组织就无法存在。
19.在任何社会,所有的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组织中。
20.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是根据社区的功能来划分的。
21.农村城市化的发展将必然导致村落社区的衰落。
22.以所出的地理位置,可以把农村社区划分为散村、路村和团村。
23.界,是社会按垂直方向分出来的一些较小的社会集团。
24.社会流动不能改变整个阶级的社会地位。
25.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流动的频率将逐渐减缓。
26.农村社区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较密切,很重社交。
27.农村社会成员被迫的结构性流动比城市的多。
28.由于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因此对外界社会的依赖很强。
29.农村社区中,由于人们的合作行为普遍,因此竞争和冲突较少。
30.由于农民的文化程度偏低,因此容易被同化。
31.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其核心是人的行为的转变。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社会问题2.社区3.角色4.城市社区5.农村社区6.初级群体7.次级群体8.家庭9.社会10.城市化11.社会地位12.社会结构13.社会身份14.社会规范15.社会关系16.社会流动17.社会群体18.社会组织19.社会越轨20.角色冲突21.角色整合22.角色紧张23.角色混同24.角色评价25.角色差距26.角色学习27.角色领悟28.角色调适29.角色期待30.角色不清31.核心家庭32.直系家庭33.主干家庭34.扩大的核心家庭35.联合家庭36.大家庭37.社会化38.社会冲突39.社会控制40.社会运动41.社会改良42.社会变迁43.社会制度44.社会现象45.社会环境46.社会行为47.社会行动48.社会工作49.血缘关系50.地缘关系51.业缘关系52.社会分层53.社会过程54.社会调查55.社会指标56.社会秩序57.社会保障58.社会管理59.社会整合60.社会发展61.生活方式62.人际关系63.差序结构64.婚姻65.邻里66.阶级67.阶层68.习俗69.家族70.宗族71.亲戚72.宗法73.文化74.农村社会成员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进行扼要解释。
每小题8分,共40分。
)1.农村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有哪些?2.人类结群生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初级社会群体有何特点?4.我国农村社会组织现代化的目标原则是什么?5.农村社会成员的社会化有何特点?6.农村社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7.社区发展的两种工作方式有何区别?8.目前我国农民阶级已分化为哪些阶层?9.进行社会调查选题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0.如何理解社会流动机会的平等?11.目前我国城乡社会流动加速的动因何在?12.农村社会流动有何特点?13.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何在?14.过去,目标单一化的农村发展战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5.建立农村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6.农村社会发展综合指标应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17.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8.农村社会调查有什么特点?19.造成农村社会调查艰巨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0.社会调查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1.农村社会调查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22.农村社会调查包括哪些环节和主要工作?23.社会调查中的观察有何特点?24.社区发展中间接推行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六、论述题:(共一题,10—15分)1.为什么说农村社会问题具有较强的历史延续性?2.社会问题是如何产生的?3.如何尽快提高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4.为什么说农村发展目标中不能只有经济目标?5.联系实际阐述经济目标单一化的发展战略会带来什么不良影响。
6.试析农村社会问题的特殊性。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农村发展系李新然2000年7月修订2005年5月重新修订2006年10月再次修订2007年7月最新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