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目的论三原则看电影字幕翻译——以《白日焰火》为例

从目的论三原则看电影字幕翻译——以《白日焰火》为例

第32卷第4期2017年8月Vol.32No.4Aug.2017景德镇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ngdezhen University 一、研究背景及《白日焰火》简介随着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进程,各国之间跨文化交流日益增多。

作为文化载体,影视剧逐渐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影视业的蓬勃发展以及翻译研究的逐步深化,电影字幕翻译日益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

笔者通过在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文献搜索当中以“影视字幕翻译”为关键词,搜索到大量与此相关的文章。

笔者发现,电影字幕研究已由早期的粗略探索逐渐发展到如今的具体化多样化的探索。

如:张春柏的《影视翻译初探》(1998),李和庆、薄振杰的《规范与影视字幕翻译》(2005)都属于早期对电影字幕翻译的粗略研究,并未与某个具体翻译策略理论相联系或以对某部电影进行专业分析。

随着各种翻译理论的发展,电影字幕翻译进入到一个相对较深层次。

电影字幕翻译所涉及的学科和理论也愈加广泛,包括:传播学、语言学、跨文化交流学等学科及目的论、关联理论、接受理论、互文性理论、功能对等论、语言顺应论等理论。

笔者同时发现,大多数的文献资料都是期刊或论文,而相对的著作较少。

且大多数的研究都是以某部外语片为体裁,研究电影字幕英译汉的策略理论。

因而,笔者对国内目前电影字幕翻译的淤收稿日期:2017-03-13作者简介:王键雄(1985-),男,福建福州人。

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影视剧字幕翻译方向研究。

王键雄①(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福州350001)摘要:随着跨文化交流的加深,国内外影视剧的传播也日渐增多。

影视作品交流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影视作品字幕翻译的重要性得以显现。

本文以目的论三原则即“目的原则、忠实原则、连贯原则”为理论基础,讨论在目的论三原则指导下的电影字幕翻译,并以获2014年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和最佳男演员银熊奖的《白日焰火》为例,为进一步推动华语电影融入世界文化,影视剧中译英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影;目的论三原则;字幕翻译;《白日焰火》中图分类号:J95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699(2017)04-0027-06从目的论三原则看电影字幕翻译———以《白日焰火》为例研究现状总结如下:第一,学术论文较多,研究专著匮乏。

第二,研究方向大多为西片中译,中片西译的研究较少。

第三,研究视角日益丰富,理论研究逐渐发展。

第四,对于电影字幕翻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更加细致、深入的研究。

本文将以《白日焰火》为例,从目的论三原则角度出发探讨电影字幕翻译。

《白日焰火》()上映于2014年3月,是一部国产悬疑爱情影片。

该影片在2014年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影片金熊奖及最佳男演员银熊奖,同时也是第五部获得金熊奖的华语电影,廖凡借此片成为第一个获得柏林影帝的华人演员。

影片讲述了,落魄警察张自力(廖凡饰)因为查案,爱上了命运多舛的寡妇吴志贞(桂纶镁饰)。

而吴志贞在洗衣店打工时,因为弄坏了顾客的皮衣,无力偿还,被客人要挟用肉体赔偿皮衣,从而让其心生杀意,最后失手将对方杀死。

而吴志贞的丈夫梁志军(王学斌饰),因太爱自己的妻子,身为煤炭公司过磅员的他帮助妻子将尸体碎尸,并通过运煤的火车,分发到全国各地,让第一现场消失得无影无踪。

最后为了帮助妻子逃脱罪名,将自己作为替身,假死于世间,过着活景德镇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死人的生活,只能对妻子的生活默默关注。

影片的最终画面,吴志贞在一个寒冬的白天被押往原来的住所指认现场,在离开的路上张自力从附近的建筑上施放焰火。

二尧目的论与字幕翻译1.目的论概述功能目的翻译理论的形成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其颇具里程碑意义的理论是莱斯的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functional Category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费米尔的目的论及其延伸理论(Skopotheorie and Beyond)、曼塔利的翻译行为理论(Theory of Translation Action)、和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Function plus Loyalty)。

早在1971年,莱斯的《翻译批评的可能与局限》(Possibilities and Limits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被认为是德国翻译学术研究的起源。

她提出三大功能文本类型,即“信息型”(重内容),“表达型”(重形式),“诱导型”(重诱导)。

同时在对等理论的基础上,莱斯以文本功能为标准创建了一种翻译批评模式,该模式主要是建立在源语言语篇和目标语语篇之间的功能关系的基础上。

[1]费米尔在导师莱斯对等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目的论。

目的论认为,任何形式的翻译行为包括翻译本身都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

[2]翻译是以预期的受众为导向,即为目标环境中的目标语目的和目标语受众创造一个文本。

[3]芬兰翻译理论学家曼塔利以行为理论准则为基础,提出了翻译行为理论。

该理论以涵盖所有跨文化转换,包括不涉及源语言语篇和目标语语篇的跨文化转换为旨归。

[4]曼塔利将翻译行为定义为:产生某一特定信息传递媒介,为协调行为合作和交流合作的高级行为系统服务的过程。

诺德认为“翻译并不是复制源语篇,而是在对源语篇的信息来源做选择性处理的同时,在目标语文化中的功能性的再创作。

”[5]由于源语篇作者、目标语受众和译者的翻译目的可能各不相同,因此,译者有责任在传统的对等翻译理论与彻底的功能主义翻译法中进行协调,从而达到所要求的翻译目的。

[6]2.目的论三原则在翻译目的论中,翻译必须符合三个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

所谓目的原则,即翻译行为的目的决定了翻译行为的过程、策略和结果。

[5]因此,译文在目标语情境中预期要达到的功能和目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文的最终形态。

[7]翻译作为一种人类行为,除了行动的目的之外,还有行动的结果,这一结果就是译品,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目标文本”。

[8]影视剧翻译的目的主要是帮助观众跨越语言壁垒,理解影片内涵,享受观影乐趣。

以下三个例子,就体现了影视剧翻译传达信息,帮助观众理解影片的目的。

例1张自力:你说那个车咋跟错了。

一个是E,一个是F,就差一横。

张自力:I had the wrong bus.F should have been “E”,not“F”.I mixed up the plates.分析:此例中,译者没有直译,而是用改译法,特别是将“就差一横”,译为“mix up the plates”。

在英文当中,没有笔画的说法,因此如果直译肯定会造成误解。

考虑到电影字幕的目的在于传达信息,译者将“就差一横”译为“mix up the plates”与前文的“had the wrong bus”形成了前后对照,实现了其译文的传达信息的目的。

例2张自力:有些事儿……我想解释一下。

吴志贞:不用解释。

张自力:我说———你别这样。

张自力:I want to explain吴志贞:No need张自力:Hear me out.Don’t be like this.分析:这段对话发生在警察内,张自力要向吴志贞解释自己接近她并不只是为了查案,而吴志贞却不愿意听他的解释。

译者将“我说”译为“Hear me out”生动地表达出张自力希望吴志贞听他解释的心情,此处改译充分传达了原文所要表达的内涵。

例3吴志贞:98年,他第一次抢劫,就失手把人杀了。

当时他怕得要死,不知怎么就想出个替身的办法,让你们永远也找不到他。

结果他把你们骗了,可自己永远也回不来了……张自力:算他运气好,那时候DNA不是哪里都28能做的。

吴志贞:he decided to fake his own death,using the victim’s corpse as his stand-in.张自力:DNA testing wasn’t widespread.分析:此例是吴志贞向张自力讲述梁志军杀人潜逃的事件。

译者将“不是哪里都能做的”译为“not widespread”,符合英语口语表达的模式,很好地表达了当时DNA检查并不普及的情况。

同时,为避免冗长累赘,将“当时他怕得要死,不知怎么就想出个替身的办法,让你们永远也找不到他”译为“he decided to fake his own death,using the victim’s corpse as his stand-in.”更加地简洁明了,传神达意,从而让观众更加顺畅地欣赏影片。

除了上述目的原则之外,翻译行为还应符合连贯原则。

连贯原则主要指的是,语内连贯,即译文本能以目标受众情景相连贯的方式来理解。

[9]在以下例子中,译者通过采用改译等翻译策略,让译文符合受众的语言习惯,来达到语内连贯的目的。

例4张自力:那算上梁志军,三个人的死都和她有关系了?小王:没错。

谁跟她好,谁倒霉。

张自力:She’s connected to three murders.小王:Every man she’s with ends up dead.例5老板:警官,这就是他刚才吃的这碗面。

老板:Here’s what is left of the noodles,officer.分析:在第一个例子中,译者采用改写策略将“三个人的死”译为“three murders”,“倒霉”译为“end up dead”,在衔接影片内容的同时,译文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让译文更加易懂。

第二个例子将“警官,这就是他刚才吃的这碗面”译为“Here’s what is left of the noodles,officer”,因为影片画面内容是老板将食客所吃剩下的面给警察检查,所以强调的是剩下的,即“what is left”,这样的翻译更符合英语头重脚轻的表达方式,从而达到语内连贯。

例6吴志贞:我把它们撒到河里了。

刘队长:撒到河里?没留下一点?吴志贞:没有。

看见那种东西,心里会难受的。

刘队长:我想了解一下当时的情况,咱们车里说好吗?吴志贞:I delivered them in the river.刘队长:You didn’t keep any?吴志贞:No.I couldn’t stand to look at them.刘队长:I have some questions.Can we talk in the car?在此例中,译者用了省译法,省略了“撒到河里”,同时,用了改译法将“心里会难受”译为“couldn’t stand”,而不是“my heart will be broken”,此处的改译实现了英语表达中的头重脚轻。

同时,译者将“我想了解一下当时的情况”译为“I have some questions”,这比“i want to know what happened”更符合英文口语的表达方式,同时也符合影片警察询问吴志贞的情景,这样的语内连贯让观众有观看母语影片的感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