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楼:通文达礼1、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礼的应用,要以能够斟酌损益,从容中和为最可贵。
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
但如果什么事情都死守着礼规不放,有时也会行不通的。
一味地用和,而不用礼来规范,也是不行的。
2、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左丘明君子与人和谐相处,却有自己的主见;小人容易苟同别人,却不能与人和平共处。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左丘明礼,是老天规定的原则,大地施行的正理,百姓行动的依据,是不能改变也不容改变的。
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山木》君子之间的交情无猜疑,猜疑心几乎是没有的像水一样清淡,小人之间的交往,多数为过河拆桥,只是基于酒肉的交情。
4、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林逋对待众人要和睦相处以和为贵,对待下属要宽厚,对待别人要胸襟宽怀,能够原谅别人所反的果实,这样的人,才是君子。
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章句下》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仁者是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善良的人。
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尊敬他。
6、.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
——许衡衣食是用来让老百姓生活幸福的,而礼义是用人使人培养性情的。
7、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荀子容貌、仪态、进退、疾走、慢走,有礼就雍容儒雅,无礼则倨傲偏邪、庸俗粗野。
所以人不守礼就没法生存,做事没有礼就不能成功,国家没有礼则不安宁。
三楼:砺志笃行勤奋:狮子和羚羊的家教每天,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就开始奔跑了。
狮子妈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你要是跑不过最慢的羚羊,你就会活活地饿死。
”在另外一个场地上,羚羊妈妈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如果你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还要快,那你就肯定会被他们吃掉。
”乐观:一只蜘蛛和三个人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
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正如这只蜘蛛一样忙忙碌碌而无所得。
”于是,他日渐消沉。
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
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
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成功者善于放弃,善于从损失中看到价值。
自信: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
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
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
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
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
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积极:河边的苹果一位老和尚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
弟子们匆匆行至河边,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于是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
唯独一个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傅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我就把苹果摘来了。
”后来,这位小和尚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放飞思想的风筝,摘下一个“苹果”。
历览古今,抱定这样一种生活信念的人,最终都实现了人生的突围和超越。
互助:救人与自救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上尉忽然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下来。
照常理,发现敌机俯冲时要毫不犹豫地卧倒。
可上尉并没有立刻卧倒,他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站在哪儿。
他顾不上多想,一个鱼跃飞身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了身下。
此时一声巨响,飞溅起来的泥土纷纷落在他们的身上。
上尉拍拍身上的尘土,回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刚才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成了一个大坑。
勇敢:打败你心里的“木桩”马戏团里表演的大象,都是从小就开始训练的。
小时候用绳子把小象栓在木桩上,由于小象力量小,经过很多次的试验都无法将木桩拖出来,当时间久了之后,只要把象系在木桩上,象知道自己无法挣脱,也就很安分了。
木桩,就像是妨碍个人发挥潜力的障碍,或许不是具体可见的阻力,而是由个人过去细微的经验所产生的无名恐惧。
自知:所长无用有个鲁国人擅长编草鞋,他妻子擅长织白绢。
他想迁到越国去。
友人对他说:“你到越国去,一定会贫穷的。
”“为什么?”“草鞋,是用来穿着走路的,但越国人习惯于赤足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但越国人习惯于披头散发。
”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要发挥其专长,就必须适合社会环境需要。
如果脱离社会环境的需要,其专长也就失去了价值。
因此,我们要根据社会得需要,决定自己的行动,更好去发挥自己的专长。
四楼:俭以养德1、朱元璋的“四菜一汤”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
”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
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2、季文子斥说客季文子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著名的外交家,他一生以节俭为立身的根本,有个叫仲孙它的人劝季文子说:“你身为上卿,这样不是显得太寒酸,让别国的人笑话您吗?”季文子听后淡然一笑,对那人严肃地说:“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则妆扮妻妾,精养粮马,这哪里还有为官的良心!况且,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国强与光荣,只能通过臣民的高洁品行表现出来。
”这一番话,说得仲孙它满脸羞愧之色。
3、苏轼房梁挂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做官期间总是注意节俭。
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穷得过不了日子,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
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
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4、毛泽东的“东方魔力”伟大领袖毛泽东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
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
当年,美国记者斯诺在延安看到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吃的是粗糙的小米饭,穿的是用缴获的降落伞改制的背心,住的是简陋的窑洞,他感慨地称赞这是存在于共产党人身上的"东方魔力",并断言这种力量是"兴国之光",我国正是靠这种力量不断走向强大的。
5、周恩来总理的节俭美谈1962年夏,周总理到辽宁省视察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
”原来,这张单子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都包括在内。
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化身!周恩来总理居住在中南海西花厅,过着俭朴的生活。
这从他居住的房屋及院落都可以看得出来。
自他住进来以后,不许装修与翻新房屋及庭院。
6、李嘉诚“100元换1元”香港富豪李嘉诚有一次从酒店出来,准备上车的时候,把一枚硬币掉在了地上,硬币向阴沟滚去,他便欠下身去追捡。
旁边一位印度籍的保安见状,立即过来帮他拾起,然后交到他的手上。
李嘉诚把硬币放进口袋后,再从钱夹里取出100元港币,递给保安作为酬谢。
为了一元钱却花了100元,这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不划算的。
有人向李嘉诚问起这件事情,他的解释:"若我不去捡硬币,它就会在这个世界上消失,而我给保安100元,他便可以用之消费。
我觉得钱可以拿去使用,但不能浪费。
7、雷锋的节约精神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约,他参军后,每月领到的津贴费,除了交团费,买书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储蓄所。
他的袜子总是补了穿,穿了又补。
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意丢掉另买。
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
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是“够穿了”。
博采众长1、《渔樵问答》是一首古琴曲,存谱最早见于明代萧鸾撰写的《杏庄太音续谱》。
《渔樵问对》着力论述天地万物,阴阳化育和生命道德的奥妙和哲理。
通过樵子问、渔父答的方式,将天地、万物、人事、社会归之于易理,并加以诠释。
《渔樵问答》一曲是几千年文化的沉淀。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尘世间万般滞重,在《渔樵问答》飘逸潇洒的旋律中烟消云散。
2《胡笳十八拍》是蔡文姬根据匈奴乐器胡笳的特点而创作的乐曲。
她在该曲中将汉、胡音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使《胡箔十八拍》成为古代少有的中外结合的结晶。
宋亡后,也许正是有这类流传广泛的“不胜悲”、充满“浩然之怨”的曲子,才有了“心石铁”的坚持到底,从而使种族和文化的血脉不绝于缕,不断延续下去。
3 《阳春白雪》古琴十大名曲之一。
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
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阳春白雪这个典故说明了不同的欣赏者之间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存在着的巨大差异。
4、《二泉映月》是我国民族器乐曲中不可多得的传世之作。
曲中二泉,即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
作者华彦钧(阿炳)以“二泉映月”为乐曲命名,不仅将人引入夜阑人静、家清月冷的意境,听毕全曲,更犹如见人——一个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的人生。
5、《良宵》是民族音乐家刘天华除夕与学生、友人欢聚时的即兴之作。
在除夕之夜欢乐情绪感染下,作者兴致颇高,边拉边记谱,顷刻而成。
此曲音乐形象单一、抒情、清新、明快,给人以怡然自得之感。
六十余年来,此曲仍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曲中表现出的欢乐和激情,达到乐器性能的极致发挥,是二胡曲中的精品。
6、《昭君出塞》由华彦钧传谱,琵琶独奏曲。
乐曲通过刻画昭君出塞时的情绪变化,表达了作者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无限感慨。
第一段旋律端庄深刻,刻画了昭君出塞时的激昂悲愤之情和离别故土的悲痛哀怨之情。
第二段节奏沉稳单一,旋律富有内在动力,表现了一个纷杂的场面。
第三段结构短小,音乐轻快明朗,层次分明,表达了对昭君出塞的无限感慨。
7、《平湖秋月》又名《醉太平》,是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的代表作。
该曲以清新明快、悠扬华美的旋律,描写了杭州西湖的胜景之一“平湖秋月”。
乐曲奏出诗般的意境,也寄托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渴望太平的愿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全曲一气呵成,流畅抒情,被誉为中国器乐作品中最出色的旋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