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数字显示仪表

智能数字显示仪表

智能数字显示仪表
【摘要】智能仪表是含有微型计算机或者微型处理器的测量仪器。

它的出现,极大的扩充了传统仪器的应用范围。

智能仪器凭借其体积小、功能强、低功耗等优势,迅速的在家用电器、科研单位和工业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智能电子系统,其单片机硬件部分都是相似的,一般是由如下硬件电路组成:单片机最小系统(单片机、电源、晶振、复位、编程调试接口等)。

开关量2 、输入与输出电路。

模数与数模转换电路。

通信接口(UART (SCI)SPI、C 、I(SMBus)CAN、USB、TCP/IP、ZigBee 等)。

显示电路(LED 数码管、LCD等)。

控制电路(继电器、晶闸管等功率输出电路)。

而软件部分就是使单片机中运行的程序(算法),程序通过单片机与单片机的引脚指挥各个硬件电路部分,进而控制各种各样的对象,实现对象控制的自动化与智能化。

单片机技术的落脚点就是实现电子系统智能化,换句话说,就是开发控制各种对象的智能电子产品。

本课程设计以工业控制中使用的温度监测智能仪表为例,介绍单片机在电子系统智能化方面的应用。

1、设计目的和原理
设计题目:实现智能数字显示仪表。

要求 8 位数码管显示位显示测量值,位显示设定值)(4 4 , 4 输入按钮(功能选择、数码管选择、数字增加、数字减少),可设定上下限报警(蜂鸣器报警)适配 E 型(镍铬-铜镍)热电偶,测温范围为 0℃~700℃。

采用比例控制、并。

用晶闸管移相驱动1000W 电加热器(电源电压为 AC220V)。

设计目的:单片机综合练习是一项综合性的专业实践,目的是让学生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加以消化和巩固,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动手实际的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实践打好良好的基础。

设计原理:由热电偶送来的电信号一方面通过 AD 转换成数字信号供单片机处理后进行数字显示,另一方面传输到调节器比较运算,输出一个需要的控制信号与给定匹配。

2、硬件设计
本设计采用 STC89C51 单片机实现智能测温仪表。

由题目可知,该测温仪表需要如下电路模块:(1)单片机电路(包括单片机最小系统、ADC、数码显示、按键、LED 灯、电源等)。

(2)E 型(镍铬-铜镍)热电偶信号调理电路(3)加热功率驱动电路。

原理框图
智能仪表单片机电路由 STC89C51 单片机电路、按钮、数码管、LED 显示、串行通讯口、电源、ADC、DAC、E2PROM、热电偶、功率输出等电路组成。

控制板面图:
上排数码管显示设定值,下排数码管显示测量值。

第一个按钮选择功能设置,第二个数码管选择,第三个数值加,第四个数值减。

四个LED显示灯显示系统的各个运行状

基本电路模块:总框图
单片机最小系统:
STC89C51 单片机最小系统包含51单片机、晶振电路、复位电路、电源电路。

单片机可采用11.0592MHz或12MHz的晶振,外置电源可以采用市售开关电源12V直流,稳压模块采用7805芯片,采用单片机上电复位的方式,还有上电指示灯。

蜂鸣器电:
NPN 型三极管驱动蜂鸣器产生报警提示,单片机 P1.6 口控制
串行存储串行存储器电:
串行存储器芯片 24C02 用于保存设定值。

该芯片具有 I2C 接口,连接单片机 P0.0 与 P0.1 引脚,采用软件方法模拟 I2C 接口。

数码管电:
具有两排各四个数码管显示,采用四位一体数码管,分别显示测量值和设定值,数码管由 2 块 74HC595 串入并出锁存器驱动,因此只需要 3 个单片机引脚,采用动态扫描数码管驱动法。

按键电:
根据需要接按键于单片机相关引脚上,
低电平有效。

可用作功能选择按钮、数值
加一按钮、数值减一按钮等。

LED 电:
LED 显示灯用于显示报警、动作等,直接连接到单片机相关引脚,低电平有效。

ADC 电:
由于 51 单片机内部没有AD 资源,因此扩展了10位ADC芯片 TLC1549, TLC1549 与单片机的 P1.0、 P1.1、 P1.2 引脚连接,连接器 J1用于模拟信号的输入。

DAC 电:
同样,系统扩展了 DAC 芯片 TLC5615,该芯片采用+5V 模拟电压分压作为参考电压,DAC 输出范围可达 0.25~4.75V,单片机采用 3 个引脚与该芯片连接,软件模拟芯片时序,将数据输出到 TLC5615.
通讯电:
使用 MAX232 组成电平变换电路,可以实现在系统编程(ISP)或实现单片机与 PC 机之间的通讯。

P3.0 与 P3.1 连接有交叉开关,可以实现端口复用。

热电调电:
E型热电偶信号调理电路如上图所示。

镍铬—铜镍热电偶压簧固定式热电偶,铜镍热电偶、工业用装配式热电偶作为测量温度的传铜镍热电偶感器,通常和显示仪表、记录仪表和电子调节器配套使用。

它可以直接测量各种生产过程中从0℃~1800℃范围内的液体、蒸汽和气体介质以及固体的表面温度。

分度表:
该电路利用1N4148的负温度系数实现热电偶冷端补偿。

为保证 0℃时输出电压为0V,电路中采用了负电源。

第一个运放组成的电路实现冷端温度补偿,其中 RP0 调节电路零点,由于二极管在反馈通路中,运放输出电压随温度升高而上升,温度系数为2mV/℃,经过 R5 与 R6 分压后的温度系数为 0.017mV/℃,正好与 R13 热电偶温度系数近似。

第二个运放用于信号方法,发达倍数约为 160。

74HC14 组成的多谐振荡器、二极管和电容构成负电源电路,该电路向LM258 提供负电源。

0℃~700℃对应线性输出 0~1.9V。

电加热器电:
单片机引脚为低电平时,在交流220V电
压移相时,MOC3022 触发双向晶闸管接通
1000W 电加热电源。

控制器方案:
比例控制(P)是一种控制算法,其输出量 out 与温度偏差 e=SV-PV 成比例关系,写成数学公式是:
out= kp * e+out0
式中,e 是测量温度值 PV 与设定温度值 SV 之间的偏差,Kp 是比例系数。

out 是输出
量。

out0 是对应 e=0 时的控制量,可由人工确定,通常取输出控制量的 1/2。

3、软件设计及注释
判断。

下图只是列出执行的整体框架:软件流程图:描述了软件算法的执行过程。

有开始、有结束,有条件分支选择,有正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