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都江堰投资环境分析

都江堰投资环境分析

都江堰投资环境分析
投资学作业:
都江堰市投资环境分析报告
——高校迁入的投资环境分析
我们的西南财经大学新校区坐落在成都市温江区的大学城。

我们也知道,都江堰市距离温江并不算远,而且那里临山,是一个旅游胜地。

这引发了我们的一个猜想:为什么西南财经大学新校区会选择温江呢?如果选在都江堰市,是否能比在温江好呢?
为此,我们尝试着运用投资学的有关知识对都江堰市的投资环境进行浅析。

进行投资环境的评价之前,我们需要进行一定的假设,因为地区投资环境有其自身相对独立的特殊性,即使是同一投资环境,对不同的项目也会有不同的影响。

只有在一定的假设下,评价投资环境才有特定的现实意义。

在这里我们假设:西南财经大学准备设立新校区,并且需要对温江和都江堰的投资环境进行
扶助。

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当地政府是否有利于高校发展的相关政策。

二.多因素分析法(借鉴闵建蜀教授的)
闵氏多因素评估法将影响投资环境的主因素分为十一类,我们做了一些改动,将所有因素分为五类。

每一类主因素又由一组子因素组成,具体内容如下:
主因素子因素
○自然环境条件气候条件、地理位置、水文条件,周边工业厂房,污染等○政策法律环境政府政策的扶持,地方法规是否健全,执法是否公正等
○基础设施及配套城市交通、通讯、供电、供水、供气、施工条件等
○文化环境文化氛围,是否集中,学生交流,高校形象,资源共享等○政府规划政府长期的目标和规划
根据闵氏多因素评估法,先对各类因素的子因素作出综合评价,再对各因素作出5,4,3,2,1的判断并打分,然后按下列公式计算投资环境总分:
5
投资环境总分=∑Wi(X1ai+X2bi+X3ci+X4di+X5ei)
i=1
式中:wi为第i类因素的权重;Xi为分数。

ai、bi、ci、、di、ei为第i类因素被评为5,4,3,2,1分的百分比.
投资环境总分的取值范围在1~5分之间,分值越高,说明投资环境越佳。

为了和温江进行对比,在打分时我们将温江的各因素分数作为基础分,所有因素都为3分,将都江堰的分与之对比。

比如,都江堰某因素比温江好,就在3分的基础上,加上适当的分数。

左后得到都江堰的总分值,和温江的3分进行对比。

三.都江堰投资环境分析
有了以上的基础,我们就可以对都江堰的西财迁入投资环境进行分析了:
(一)自然环境条件(15%)
都江堰市是山水园林城市,拥有国家级森林
公园、国家级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市域林木覆盖率达70%,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年平均气温15.2℃,空气质量和水质常年保持国家一级水平,人均寿命77.1岁,比全国人均寿命高5.7岁,获“天然氧吧”、“长寿之乡”美誉。

古老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总的来说,都江堰气候优良,特别适合人们居住,水利工程也让都江堰的水资源质量不错,作为旅游城市,周边工厂较少。

这些都是都江堰相对于温江的优势。

+2
但是,温江地理位置要优越一些,距离成都要近一些。

-0.5
综合评价:4.5分
(二)政策法律环境(10%)
2012年,都江堰市委、市政府在总结该市对外开放暨投资促进政策,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新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域开放及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都江堰市重点社会投资(产业)项目投资促进管理办法》、《都江堰市引进重大和特别重大投资项目奖励办法(试
行)》、《都江堰市聘用投资顾问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投资促进管理办法,进一步理顺了政策机制,为投资人建立起制度保障。

而且都江堰市政府对重大投资项目给予财政扶持和奖励政策。

通过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手续,完善并联审批服务方式,都江堰市不断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为企业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实现“一窗式办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

在办理投资手续时方便快捷。

但是,在政策法律方面,都江堰虽然在近期改善了投资的相关法规政策,但相对于温江来说,有一定的滞后性。

而且都江堰的政策是向一些电子等新兴产业倾斜,而温江的政策相对于都江堰来说更重视对教育,特别是对高校的支持。

因此在政策法规方面,都江堰相对于温江来说,表现不好。

-1
综合评价:2分
(三)基础设施及配套(30%)
都江堰基础设施完善,天然气日供气能力达30万立方米,自来水日供水能力20万吨;垃圾处理厂日处理200吨,污水处理厂日处理8万吨;光纤广播电视和通讯网络覆盖全境。

特别是地震后,都江堰人负重自强、科学重建,圆满完成6.1万户农村住房、3.88万户城镇住房、65所中小学校及幼儿园、464个医疗服务机构和计生站点的重建工作,建成体育场、新闻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档案馆、规划展览馆、社会福利院等一大批公共设施;“五纵五横一轨一带”城市道路骨架全面形成,建成都汶高速龙池隧道、玉垒山隧道和崇义互通式立交桥,岷江跨江大桥由1座增加到7座,形成了能迅速通达全国各地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城乡日均供水能力增加到12万吨,污水日均处理能力增加到10万吨,220KV变电站增加到两座,110KV变电站增加到三座,燃气管网里程增长了460公里,网络入户数增长了5倍。

百伦广场、沃尔玛、大润发等城市大型商业综合体在都江堰聚集,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

都江堰市处于“九寨、黄龙—成都、都江堰—乐山、峨眉”黄金旅游线的枢纽,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成灌快速铁路15分钟可达成都市中心,通过成灌高速、国道317、IT大道、沙西线、成青旅游快速通道等五条高等级公路在半小时内到达成都市中心城区,距成都市区和双流国际机
场分别仅有20分钟、40分钟车程,境内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和铁路运输,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成为成都平原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其经济辐射半径立足成都,覆盖西部九省一市。

总的来说,都江堰在地震后,经过上海等城市的大力援建投资,基础设施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1 在交通及地理位置方面,虽然交通比较便利,而且旅游资源丰富,但是都江堰相对温江来说,投资环境更为封闭,而且高校的位置涉及一个学生老师上课回家的问题,都江堰并不如温江的地理位置优越。

-1.5
综合评价:2.5
(四)文化环境(30%)
都江堰城市建成区扩展到35.3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由29.9%提升到41.7%,先后荣获“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四川省环保模范城市”等殊荣。

在都江堰和青城山的道教文化引领
下,都江堰的人们文化氛围浓厚,相对于大城市不容易浮躁,比较适合做学术研究。

+0.5
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都江堰高校资源较少,温江高校资源丰富,而且拥有一个集中的大学城,这一点是都江堰无法比的。

高校少,且不够集中,这可能带来很多问题,比如学生之间的交流少,管理并没有集中的优势,资源共享不能集中利用,高校比较孤立,不利于高校形象的建设。

-2
综合评价:1.5
(五)政府规划(15%)
都江堰市推出多项政策措施,将以旅游国际化为主导、新型工业化为支撑、农业现代化为依托、新型城镇化为载体,深入推进“四化”联动,全面推进国际旅游城市建设。

作为汶川特大地震极重灾区和全省恢复重建的重要战场,都江堰市经历了从灾难到振兴的跨越,成为灾后重建的样板。

围绕成都市委“五大兴市战略”的要求,都江堰市提出了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

我们看出,都江堰政府的未来规划重点强调旅游项目建设,并没有提及对高校的支持。

这一点相比温江处于劣势。

-1
综合评价:2分
最后利用之前介绍的公式,我们可以得到:
都江堰的投资环境评价分数为:
5
投资环境总分=∑Wi(X1ai+X2bi+X3ci+X4di+X5ei)
i=1
= 4.5*15%+2*10%+2.5*30%+1.5*30%+2*15%
=2.375 分
经过评价我们可以大体看出,都江堰总体分数比温江低,相对于温江来说,不适合作为高校的新校区的迁入地。

从数据中我们分析看出,都江堰相对于温江来说,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是优势,但文化环境和地理位置是劣势。

而高校更看重文化环境和地理位置,因此得出这样的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