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简易方程教案教学内容1.等式性质与解方程(教科书第1~7页)2.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科书8~12页)3.稍复杂的方程(教科书13~17页3.整理与练习(教科书18~20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性质解决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材编写特点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2.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领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3.应用等式性质解方程,较好地解决了关于方程解法的中、小学衔接的问题。
4.让学生经历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方程的思想及其实际应用价值。
5.适时交给学生检验方程的方法,培养自觉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解简易方程和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方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2课时1.等式性质与方程……………………………………………………4课时2.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课时3.稍复杂的方程………………………………………………………3课时3.整理与练习…………………………………………………………2课时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第1课时课题方程的意义课型新授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的例1、例2及“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1.了解方程的含义,能判断一些式子是不是方程。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判断哪些式子是方程。
教具准备:课件、天平学具准备:教学难点方程的含义。
教学过程教学创新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出示天平)谈话:你了解天平吗?说一说你知道的信息?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补充必要的信息。
二、探究新知,巡回指导。
1.教学例1出示例1情境图,让学生思考:天平左边怎样表示?右边怎样表示?这时天平平衡了,怎样用算式表示天平的这种状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0+50=1002.教学例2出示例2左边第二个情境图,教师引导,天平左边怎样用算式表示?右边呢?天平这时不平衡了,怎样用算式来表示天平的这种不平衡状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x+50<100“出示例2左边第二个情境图,让学生思考,怎样用算式表示天平的不平衡?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算式:x +50>100让学生自己观察右边两个天平,想一想:怎样用式子表示天平的状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x +50=100;x +x =1003.归纳总结。
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他们有什么不同吗?x +50<100 x +50>10050+50=100 x +50=100 x +x =100学生交流后指出:x +50<100 和 x +50>100 叫做不等式;50+50=100、x +50=100 和x +x =100叫做等式。
让学生再观察这些等式,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50+50=100 x +50=100 x +x =100学生交流后教师指出,像这样x +50=100、x +x =100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4.概念加深。
判断下面式子的哪些是方程,并说说判断的依据。
206=+x 2012=-y 15=+y x 5.15=a8.015=÷c 6÷0.3=20 y x ÷ 60405>-a37-7=30 m 51512=+ 60×0.4=24 83<-x根据上面的判断和交流让学生思考: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学生交流后教师指出:①等式不一定是方程;②方程一定是等式。
所以在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时要先看它是不是等式,如果是等式,它里面有没有未知数,未知数我们通常用z y x 、、来表示,但也可以用其它字母来表示。
我们可以用集合来形象表示等式和方程的关系:三、巩固练习,适度拓展1.练一练第1、2题。
2.练习一第1题。
学生会列出不同的方程:8422=+x 2284=-x x =-2284963=x 963=⨯x x =÷396 396=÷x教师首先指出,这些都是方程,但像x =-2284、x =÷396这两个方程,等号左边已经计算出了结果,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不用,因为没有必要再等于x 了。
我们提倡简单的等量关系:8422=+x 和963=x方程就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3.练习一第2题。
先让学生找找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再列方程,并说一说这里的未知数代表的是什么。
原价-优惠=现价988112=-x一杯果汁×3=480毫升4803=⨯x大树身高-小树身高=大树比小树高的高度7.3-x =6.4让学生读一读等量关系式和方程,体会一下方程就是依据等量关系式列出的。
四、全课小结,畅谈提升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什么是方程吗?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x+50<100x+50>100不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课后反思第一单元 简易方程 第2课时课题等式性质一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例2、例3及 “练一练”,第6页练习一3~5.教学目标 1.理解等式性质的含义,能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掌握方程的检验方法。
2.能把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解方程。
3.体验生活和数学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等式性质的含义和解方程。
教具准备:课件、天平 学具准备 教学难点 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
教 学 过 程 教学创新一、复习导入1.什么是方程?2.判断下面的式子是不是方程。
5.45=y 432.0=-m 5.46.03.0=-y x 3.0205.1>-a1.5÷0.5=3 3.7-0.6x 1.2+4.8=(1+0.6)x谈话:这些方程中的未知数表示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要求未知数的值,我们要先了解等式的性质。
板书课题:等式性质二、探究新知,巡回指导1.教学例3出示例3第一个情境图,提问:怎样用式子表示天平的状态?学生交流后板书:50=50教师演示提醒学生观察:天平左边托盘加放一个10克的砝码(在展台上让学生观察砝码的质量,并正确演示天平的操作方法)让学生看天平的状态,然后再在天平右边托盘中放一个10克的砝码。
让学生观察天平的状态。
问:怎样表示这个过程和天平的状态?板书:50+10=50+10再演示:天平两端都放一个相同质量的砝码,质量未知,用a 来表示,让学生观察天平的状态。
问:怎样表示这个过程和天平的状态?板书:50+a=50+a出示第二个情境图,让学生想想怎样表示天平的状态。
板书:a a x +=+50 a a a a x -+=-+50提问思考: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并让学生试着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所得结果仍然相等。
教师指出,这就是等式的一个性质。
2.试一试。
根据等式性质,把下面的式子填写完整,并说说填写的依据。
○□6025256025=+-=-x x ○□4818184818=-+=+x x强调要想让等式成立,等式左边加上或减去多少,等式右边也要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
3.教学例4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说天平这个状态怎样用方程表示?板书:5010=+x让学生想一想x 是多少。
教师指出,求未知数的值,我们通常用等式性质来解决。
方程左边不仅有未知数x 还有数字10,如果方程左边再减去一个10,那么就只剩一个未知数x 了,右边就是它表示的数值。
依据等式的性质,等式左边减去10,要想使等式成立,右边也要减去10,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解方程,所以我们要先写一个解,表示解方程。
板书演示解方程的过程:40105010105010=-=-+=+x x x 解:指出: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
利用等式的性质,让方程的一端变为未知数。
质疑:x =40是不是正确答案呢?我们可以进行检验:把x =40带入原方程,左边=40+10=50=右边所以,x =40是原方程的解。
指出如果左边和右边不相等,那么x 的值就不是原方程的解,需要重新解方程。
比如:x =30是不是方程的解呢?检验:把x =30带入原方程,左边=30+10=40≠右边所以,x =30不是原方程的解。
4.及时反馈。
(1)练一练1.指导学生解方程的过程,并进行检验。
(2)判断x =25是不是方程x -20=45的解。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过程并让学生读一读:检验:把x =15带入原方程,左边=25-20=5≠右边所以,x =25不是原方程的解。
(3)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说说自己计算的方法,引导学生联系今天学过的内容,体会一下等式性质在解决这类问题时的方便快捷,渗透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的思路-消元。
三、巩固练习,适度拓展1.练习一第3题。
用口头检验的方法,判断两个答案中,哪个是正确的,熟练巩固方程检验的方法。
2.练习一第4题。
指导练习解方程和检验,指名演板,集体订正。
3.练习一第5题。
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转化为方程,利用方程解决问题。
四、全课小结,畅谈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等式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相等。
40105010105010=-=-+=+xxx解:解方程的依据是等式性质检验:把x=40带入原方程,左边=40+10=50=右边所以,x=40是原方程的解。
课后反思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第3课时课题等式性质二课型新授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的例5、例6及“练一练”,第6页练习一6~8.教学目标1.理解等式性质的含义,能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掌握方程的检验方法。
2.能把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解方程。
3.体验生活和数学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等式性质的含义和解方程。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教学难点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
教学过程教学创新一、复习导入1.什么是等式性质?2.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并检验。
x-3.2=6.5谈话:通过做题我们发现,上节课学的解方程,里面只有加和减,如果出现乘和除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利用等式的第二个性质来解决。
板书课题:等式性质二二、探究新知,巡回指导1.教学例5出示例5第一组情境图,说说你获得的信息,提问:天平两端同时扩大2倍后,天平还是否平衡?怎样用式子表示这个过程和天平的状态?学生交流后板书:x=20x×2=20×2观察这两个方程,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看出:方程两边同时乘上相同的数(0除外),两边结果仍然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