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方程(一)教学目标1、 能找出方程250100=+x 中x 的值。
(1)、因为100+150=250,所以x=150(2)、利用加法算式的性质(3)、利用天平的基本性质2、了解方程的基本性质。
3、了解什么叫做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4、会判断某个值是不是方程的解。
教学重点2、 能找出方程250100=+x 中x 的值。
(1)、因为100+150=250,所以x=150(2)、利用加法算式的性质(3)、利用天平的基本性质3、了解什么叫做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4、会判断某个值是不是方程的解。
教学过程1. 揭示课题,复习铺垫师:(出示课件)老师在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杯水,杯重100克,水重X 克,一杯水重多少? 生:(100+X )克师:在天平的右边放了多少砝码,天平保持平衡呢?(教师边讲边操作100克、200克、250克)师:请你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
生:100+X=250(课件显示:100+X=250)师:这个方程怎么解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解方程。
(板书课题:解方程)[设计意图:从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入手,引出课题,引导学习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深入学习的积极性。
]2.探究新知,理解归纳(1)概念教学:认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概念师:(出示课件)那你猜一猜这个方程X 的值是多少?并说出理由。
生1:我有办法,可以用250-100=150,所以X=150.生2:我有办法,因为100+150=250,所以X=150生3:老师我也有办法,我是这样想的,假如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100,就能得出X=150师:XXX 同学的想法太棒了!我们一起探索验证一下。
请看屏幕,怎样操作才使天平左边只剩X 克水,而天平保持平衡。
生:我在天平的左边拿走一个重100克空杯子,在天平的右边拿走100克的砝码,天平保持平衡。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师:你能根据操作过程说出等式吗生:100+X-100=250-100(课件显示:100+X-100=250-100)师:这时天平表示未知数X的值是多少?生:X=150(课件显示:X=150)师:是的,XXX同学的想法是正确的,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100,就能得出X=150。
我们表扬他。
师:根据刚才的实验,我们来认识两个新的概念———“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师:(课件显示X=150的下画线)指着方程100+X=250说:“X=150是这个方程的解。
(课件显示:方程的解)指着方框说:“这是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课件显示:方框的左边的箭头与解方程。
)师:在解方程的开头写上“解:”,表示解方程的全过程。
(课件显示:解:)师:同时还要注意“=”对齐。
师:都认识了吗?请打开课本第57页将概念读一次,并标上重点字、词。
师:你们怎么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想法?生1:“解方程”是指演算过程生2:“方程的解”是指未知数的值,这个值有一个前提条件必须使这个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师:“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解有什么不同?生:“方程的解”的解,它是一个数值。
“解方程”的解,它是一个演变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组内交流、合作,达到培养学生自主、互助的精神。
](2)教学例1。
师:要是老师出一个方程,你会求这个方程的解吗?生:会。
师:请自学第58页的例1的有关内容。
[学生独立学习例1的有关内容,设计意图: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学习,让学生发现] 师:四人小组讨论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减3?[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师:(出示例1)左边有X个,右边有3个,一共用9个。
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
生:X+3=9(板书:X+3=9)师:X+3=9这个方程怎么解?我们可以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帮助理解,请看屏幕。
师:球在天平不好摆,老师在天平上用方块来代替它。
怎样操作才使天平的左边只剩X,而天平保持平衡。
生:天平左右两边同时拿走3个方块,使天平左边只剩X,天平保持平衡。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师:根据操作过程说出等式?生:X+3-3=9-3(板书:X+3-3=9-3)师:这时天平表示X的值是多少?生:X=6(板书:X=6)师: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减3?生1:使方程左右两边只剩X。
生2: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师:“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3,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就是解这个方程的方法。
师:这个方程会解。
我们怎么知道X=6一定是这个方程的解呢?生:验算。
师:对了,验算方法是什么?生:将X=6代入原方程,看方程的左边是否等于方程的右边。
(板书:验算:方程的左边=6+3=9方程的右边=9方程的左边=方程的右边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师:以后解方程时,要求检验的,要写出检验过程;没有要求检验的,要进行口头检验,要养成口头检验的习惯。
力求计算准确。
[设计的意图:自学思考汇报交流既有利于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保证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教师考察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考察学生是否能用清晰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 (3)练习师:现在老师看看同学们对于解方程掌握得怎么样。
(出示课件)✧判断题A.X=3是方程5X=15的解。
()B.X=2是方程5X=15的解。
()✧考考你的眼力,能否帮他找到错误所在呢?X+1.2=4X+2.4=4.6X+1.2-1.2=4-1.2=4.6-2.4X=2.8=2.2✧填空题X+3.2=4.6X+3.2○()=4.6○()X=()✧将课本59页做一做的第1题的左边一小题写在单行纸上。
[设计意图:游戏练习形式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在轻轻松松中,及时有效地巩固强化概念。
](4)小结:解含有加法方程的步骤。
(口述过程)3.拓展延伸。
(1)解方程X一2=15(课件显示)师:看来,解加法方程同学们掌握得很好,老师得提高一点难度,敢挑战吗?生:敢。
师:谁愿意读读这个方程?[学生都争着读这个方程,可激烈了]师:这是一个含有减法的方程,你能根据解加法方程的步骤,尝试完成。
(指名XXX同学到黑板板演,其他同学在单行纸完成)[学生试着解方程并进行口头验算](2)集体交流、评价、明确方法。
师:XXX同学做对了吗?生:对。
师:方程左右两边为什么同时加2?生: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2,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由板演XXX同学面向大家回答)4.提炼升华师:谁能说说解含有加法和减法的方程的步骤?(随着学生,课件显示全过程。
)生:解方程的步骤:a)先写“解:”。
b)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加或减一个相同的数,使方程左边只剩X,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c)求出X的值。
d)验算。
5.全课小结,评价深化1、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2、以小组为单位自评或互评课堂表现,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3、对老师的表现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己去想去说,去回味知识掌握过程的舞台,这样将更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总结失败原因,发扬成功经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板书设计]解方程例1:书本图X+3=9验算:X-2=15解:X+3-3=9-3方程左边=6+3=9解:X-2+2=15+2X=6方程右边=9X=17方程左边=方程右边解方程(二)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利用方程的基本性质解方程的方法。
(1)、理解方法(2)、解方程的书写格式2、掌握方程的四个基本性质。
3、掌握方程验算的方法。
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利用方程的基本性质解方程的方法。
(1)、理解方法(2)、解方程的书写格式2.掌握方程的四个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利用方程的基本性质解方程的方法。
一、复习铺垫:1、什么是方程?等式与式子的区别。
说出几个方程.2、说说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3.医生门诊a.a=2aa+a=ax=2xa×3×a=a4a二、探究新课1、学习课本例1(1)复习天平平衡的道理1,(2)出示例1图,让学生说题意,根据天平的道理列方程并解方程:x+3=9观察天平操图,让学生讨论:怎样才能使天平左边只剩“X”,保持天平平衡?学生:从两边拿走3个。
师:就是方程两边同时减去3。
X+3-3=9-3问:为什么要减3而不减去其它的数?解方程的步骤:x+3=9X+3-3=9-3X=6让学生学会验算:方程的左边=X+3=6+3=9=方程的右边所以,X=6是方程的解。
(3)让学生说说解方程注意的几点:等号对齐、是等式不要写成递等式、要验算。
2、学习例2解方程3X=18(1)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2。
(2)演示例题并用天平表示,让学生在操作中明白,这个方程是已知3个等于18。
问:要求一个X等于多少?怎样解决?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课本例2的填空并演算。
(3)交流自己的想法。
(4)强调应注意的几点。
(5)如果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乘以一个数,左右两边会相等吗?学生讨论解决。
三.尝式课本第59页“做一做”教师巡视,注意学生解方程的过程、书写格式及检验的过程是否符合规定,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五、作业练习十一第5题、新学案。
教学反思:解方程(三)教学目标1、掌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过程。
(1)、设置变量(2)、寻找等量关系(3)、列出方程(4)、解方程(单位不用写)2、学习如何写等量关系。
教学重点掌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过程。
(1)、设置变量(2)、寻找等量关系(3)、列出方程(4)、解方程(单位不用写)教学难点学习如何写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一. 复习铺垫1.看图用方程写出它们的数量关系。
(图略)2.李强原来的跳高成绩是1.05米,现在达到了1.12米,李强的跳高成绩提高了多少米二. 探究新知1.创设、学习例3(列方程解形如x±a=b的问题)(1)结合现实情境。
让学生理解题意,并思考解题方法。
它们之间有哪些数量关系呢?(板)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①今日水位—警戒水位=超出部分②今日水位—超出部分=警戒水位③(2)汇报交流,给出算术解法,但在用算术方法解答时实际已经把“今天水位超过警戒水位0.64米”转化成了“警戒水位比今天水位低0.64米”,就是所谓的逆思考。
(3)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未知数是参与运算的,所以第一步要把未知数设成一个“假设已知数”。
(4)第二步,根据题目中信息的叙述方式,通过顺向思考列出数量关系。
由于是刚接触方程,列出文字性的数量关系对于学生正确地列出方程是很重要的。
(5)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此时数量关系中的每一部分都是作为“已知数”参与运算的),解方程和验算的过程在这儿不是重点,让学生独立完成。
(6)小结并板书“用程解加减计算的问题”(7)尝试做课本第61页“做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