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训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白磷燃烧 B.汽油挥发C.水遇强冷变成冰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2.最早通过实验测定出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A.法国的拉瓦锡 B.英国的汤姆生C.瑞典的舍勒D.意大利的阿伏伽德罗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A.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B.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C.矿泉水,河水D.净化后的空气,受污染的空气4.下列物质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集气瓶底部应放少量水或细沙的是()A.木炭 B.硫粉 C.铁丝 D.红磷5.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它的质量不变B.化学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不变C.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D.可增加生成物的质量6.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液态氧是一种淡蓝色液体B.氧气难溶于水C.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气体D.氧气的密度略小于空气7.某密闭容器内盛有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采用燃烧法除去其中的氧气,且不能混入新的气体,最好采用的可燃物是()A.硫磺 B.红磷 C.铁丝 D.木炭8.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正确的是()A.硫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放出大量的热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倒入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物质9.下列关于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B.有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氧化反应全不是化合反应D.所有燃烧都是化合反应10.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A.双氧水B.空气 C.氯酸钾D.四氧化三铁11.在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忘记加二氧化锰,其后果是()A.加热时无氧气产生 B.加热时产生氧气少C.产生氧气缓慢 D.没有影响12.常温下,某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不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有挥发性,该气体泄漏时对人体有严重危害.收集该气体的最适宜方法是()A.排水集气法B.向上排空气法 C.向下排空气法 D.用气球泡收集13.检验集气瓶内氧气有无集满的方法是()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B.向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C.用燃烧的木条伸入瓶中 D.将鼻子伸到瓶口闻一下气味14.在试管中装入少量碘和锌粉的混合物,没有什么明显的化学反应,向其中滴入几滴水,则迅速发生反应,且水的质量未改变.则上述变化过程中水充当()A.氧化剂B.反应物C.催化剂D.生成物二、非选择题15.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切面呈银白色,将钠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在水面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顷刻间熔化成一个银白色小球,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根据以上内容,请归纳金属钠的有关物理性质:(1);(2);(3);(4).16.有A、B、C、D四种物质,A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B在A中可以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将燃烧的木条伸入无色无味的D中,木条熄灭,向D中加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以推断:A是;B是;C是;D是.17.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1)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分别是①,②,③,④…(只答四点即可),它们也有许多不同,请指出其中一个与另外两个的不同之处:.(2)甲进行实验时,燃烧匙中硫的状态是.(3)写出上述三个实验中有白烟产生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18.市场上有些食品装在充满气体的塑料袋内,显得鼓鼓的.经询问得知:这样充气的包装,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较长时间保鲜、保质和不易压碎.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1)大明猜想是二氧化碳,小明猜想是氮气.(2)假设猜想正确,请你用实验方法证明.(3)假如你是商家,你对食品包装袋中的气体有什么要求呢?(至少说出二点)①②.19.如图是化学中“有名”的装置,有如下用途:(1)可以用做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从端进氧气.(2)可以用做排水法收集氧气,在集气瓶中装满水,从端进氧气.(3)医院里给病人输氧为了给氧气加湿和观察氧气的输出速度,也可以在氧气瓶和病人之间连接该装置,在集气瓶装半瓶水,将端接氧气钢瓶,通过观察就知道氧气的输出速度.20.下面这则短文是某科普杂志上一篇文章的一部分,请认真阅读,并回答问题.臭氧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强得多.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超音速飞机排出的废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以及家用电冰箱中的制冷剂“氟里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1)氧气和臭氧是不是同种物质?.(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人盛有臭氧的集气瓶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3)你认为应采取什么方法保护臭氧层?.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白磷燃烧 B.汽油挥发C.水遇强冷变成冰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白磷燃烧能生成五氧化二磷,属于化学变化;B、汽油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水遇强冷变成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2.最早通过实验测定出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A.法国的拉瓦锡 B.英国的汤姆生C.瑞典的舍勒D.意大利的阿伏伽德罗【考点】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有关化学之最;空气组成的测定.【专题】分析比较法.【分析】根据各位科学家的突出贡献判断.【解答】解:A、法国的拉瓦锡最早利用天平作为工具,用定量的方法测定并得出空气的组成,所以正确.B、英国的汤姆生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电子,所以B错误.C、瑞典的舍勒独立发现并制得了氧气,所以错误D、意大利的阿伏伽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所以错误.故选A.【点评】了解化学历史,可以了解科学本质、培养科学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化学考查的基本考点.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A.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B.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C.矿泉水,河水D.净化后的空气,受污染的空气【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解答】解:A、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水和氢氧化钙,属于混合物;B、冰水混合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五氧化二磷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C、矿泉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河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D、净化后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受污染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污染物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组成就属于混合物.4.下列物质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集气瓶底部应放少量水或细沙的是()A.木炭 B.硫粉 C.铁丝 D.红磷【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操作型.【分析】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试验操作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放出大量的热,为防止生成的高温熔化物溅落下了使集气瓶底炸裂,因此试验之前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进行化学实验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认真去做,否则会产生不良后果.5.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它的质量不变B.化学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不变C.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D.可增加生成物的质量【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是:能够改变(加快或减慢)化学反应速率,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解答】解:A、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对;B、根据催化剂的定义知,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故对.C、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可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反应速率.故对;D、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故错.故选D.【点评】记住催化剂的“一改变,二不变”的特性,即“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反应前后,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液态氧是一种淡蓝色液体B.氧气难溶于水C.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气体D.氧气的密度略小于空气【考点】氧气的物理性质.【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运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加压降温可以使氧气变为淡蓝色的液体,温度再低能变成淡蓝色雪花状固体解答.【解答】解: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加压降温可以使氧气变为淡蓝色的液体,温度再低能变成淡蓝色雪花状固体,故选AC.【点评】有些认识不注意辨别时容易被误判误记,比如本题中的几项错误认识,仅仅是一字之差或顺序颠倒造成的,学习中要注意这一点.7.某密闭容器内盛有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采用燃烧法除去其中的氧气,且不能混入新的气体,最好采用的可燃物是()A.硫磺 B.红磷 C.铁丝 D.木炭【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空气组成的测定.【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分析】A、根据硫会与氧气生成二氧化硫进行分析;B、根据磷和氧气生成的是五氧化二磷进行分析;C、根据铁丝在纯氧中才能燃烧进行分析;D、根据木炭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解:A、硫磺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对于氮气也是杂质,故A错误;B、红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可以除去氧气,故B正确;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会除去氧气,故C错误;D、木炭和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对于氮气也是杂质,故D错误;故选:B.【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杂质和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不与主要物质反应,不会生成新的杂质.8.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正确的是()A.硫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放出大量的热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倒入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物质【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考虑;B、根据磷燃烧的生成物考虑;C、根据现象的叙述方法考虑;D、根据铁丝燃烧的现象考虑.【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故A错;B、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属于固体产生的是白烟,故B错;C、现象不能说出物质的名称,不能说生成二氧化碳,故C错;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物质,故D正确.故选D.【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常见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知道了实验现象的描述方法.9.下列关于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B.有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氧化反应全不是化合反应D.所有燃烧都是化合反应【考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氧化反应.【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化反应是指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据此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化合反应强调的是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多少,而氧化反应是强调物质与氧的反应,两者无必然联系,故错误;B、化合反应强调的是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多少,而氧化反应是强调物质与氧的反应,两者无必然联系,但有的氧化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如碳的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氧化反应也属于化合反应,故正确;C、由B的分析可知有的氧化反应也可能属于化合反应,故错误;D、燃烧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但不是所有的燃烧都是化合反应,如甲烷的燃烧生成水与二氧化碳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应类型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然后再根据各种反应类型的概念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0.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A.双氧水B.空气 C.氯酸钾D.四氧化三铁【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本题可根据具体物质的物质组成等方面进行分析;双氧水、氯酸钾、四氧化三铁都是纯净物,不含有其它的物质的分子;空气的成分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解答】解:双氧水、氯酸钾和氧化镁都是纯净物,不含有其它的物质,只含有一种分子,不含有氧气分子,故选项错误;空气属于混合物,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所以含有氧气分子,故B正确;故选B.【点评】了解物质的组成和成分,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分子,混合物中含有多种分子,空气属于混合物,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11.在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忘记加二氧化锰,其后果是()A.加热时无氧气产生 B.加热时产生氧气少C.产生氧气缓慢 D.没有影响【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和本质来回答本题.【解答】解: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一定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有的反应中的催化剂加快反应速度,有的反应中的催化剂减慢反应速度,在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二氧化锰能加快反应速度,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但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故选C.【点评】要熟记催化剂的两个不变一个一定变,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反应速度一定变.12.常温下,某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不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有挥发性,该气体泄漏时对人体有严重危害.收集该气体的最适宜方法是()A.排水集气法B.向上排空气法 C.向下排空气法 D.用气球泡收集【考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根据气体收集方法选择的依据判断,其依据是气体的性质,主要是溶解性、密度、是否与水反应、是否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四项.【解答】解: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不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有挥发性,该气体泄漏时对人体有严重危害,所以可用用气球泡收集.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气体收集方法的选择依据,要明确选择气体收集装置或收集方法要根据气体的性质.13.检验集气瓶内氧气有无集满的方法是()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B.向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C.用燃烧的木条伸入瓶中 D.将鼻子伸到瓶口闻一下气味【考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只要证明瓶口含有氧气就说明氧气已收集满,据此结合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至集气瓶中,即使木条复燃,也不能说明氧气已经集满,故选项错误.B、氧气能支持燃烧,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经集满,故选项正确.C、氧气能支持燃烧,一般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用燃烧的木条伸入瓶中,即使木条燃烧的更旺,也不能说明氧气已经集满,故选项错误.D、氧气没有气味,将鼻子伸到瓶口闻一下气味,不能检验氧气是否已经集满,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气验满的方法、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根据.14.在试管中装入少量碘和锌粉的混合物,没有什么明显的化学反应,向其中滴入几滴水,则迅速发生反应,且水的质量未改变.则上述变化过程中水充当()A.氧化剂B.反应物C.催化剂D.生成物【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催化剂是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解答】解:在试管中装入少量碘和锌粉的混合物,没有什么明显的化学反应,说明碘和锌粉常温下不易反应;而滴入几滴水后,迅速发生反应,且水的质量未改变,所以水的作用是做催化剂.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有关催化剂的知识,催化剂只是改变反应的速率,对反应的生成物及生成物的量都没有影响.二、非选择题15.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切面呈银白色,将钠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在水面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顷刻间熔化成一个银白色小球,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根据以上内容,请归纳金属钠的有关物理性质:(1)钠的硬度小;(2)钠是银白色;(3)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4)钠的熔点低.【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解答】解: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所以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说明钠的硬度小;切面呈银白色说明钠是银白色;将钠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说明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顷刻间熔化成一个银白色小球,说明钠的熔点低.故答案为:(1)钠的硬度小;(2)钠是银白色;(3)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4)钠的熔点低.【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16.有A、B、C、D四种物质,A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B在A中可以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将燃烧的木条伸入无色无味的D中,木条熄灭,向D中加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以推断:A是氧气;B是硫;C是二氧化硫;D是二氧化碳.【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分析】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即与其它物质反应时的现象和二氧化碳的特性来考虑本题【解答】解:由B在A中可以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可知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又因为A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所以A是氧气,B是硫,C是二氧化硫,由于二氧化碳具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所以向D中加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D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氧气硫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点评】回答本题时要分清硫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的不同,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的火焰,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17.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1)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分别是①反应物都有氧气,②反应条件为点燃,③都为化合反应,④都是氧化反应…(只答四点即可),它们也有许多不同,请指出其中一个与另外两个的不同之处:红磷燃烧生成物是固体而其它的生成物是气体;.(2)甲进行实验时,燃烧匙中硫的状态是液态.(3)写出上述三个实验中有白烟产生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硫、磷、木炭与氧气反应分别生成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和二氧化碳,都属于化合反应,也属于氧化反应,并且都是在点燃的条件下才能燃烧,反应都放出热量等;而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它们的生成物的状态,产生的火焰等方面.(2)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先由固体变成液体,液体再燃烧.(3)根据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书写即可.【解答】解:(1)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归纳它们的共同点为:①反应物都有氧气;②反应条件为点燃;③都为化合反应;④都是氧化反应;根据它们反应后的生成物可以知道,硫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硫为气体,红磷燃烧产生了五氧化二磷为固体,木炭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故它们的产物的状态不同.故答案为:反应物都有氧气;反应条件为点燃;都为化合反应;都是氧化反应;红磷燃烧生成物是固体而其它的生成物是气体;(2)硫先熔化再燃烧,故答案为:液态;(3)红磷燃烧有大量的白烟生成,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故答案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点评】熟练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并熟记常见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产物,能解答相关习题.18.市场上有些食品装在充满气体的塑料袋内,显得鼓鼓的.经询问得知:这样充气的包装,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较长时间保鲜、保质和不易压碎.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1)大明猜想是二氧化碳,小明猜想是氮气.(2)假设大明猜想正确,请你用实验方法证明.(3)假如你是商家,你对食品包装袋中的气体有什么要求呢?(至少说出二点)①无毒②不与食物反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