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专题训练答案

(化学)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专题训练答案

(化学)初三化学化学综合题专题训练答案一、中考化学综合题1.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室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选用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若改用下图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进(填“a”或“b”)。

②小明与小华取一定浓度的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见变浑浊。

小明认为是石灰水已经完全变质,而小华则认为是气体中混有挥发出来的HCl气体。

为探究其原因,进行了如下实验:取少量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溶液变红色。

于是排除了小明的猜想,你认为排除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想探究所得气体中是否有挥发出来的HCl气体,设计如下实验。

请你帮他完成实验,填写以下表格: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气体中有HCl③如果用上述原料制得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填字母)。

(2)“低钠盐”可以控制钠的摄入量从而防治高血压等疾病。

制备“低钠盐”在食盐中用NaCl中按照配方比例添加食用KCl。

国内某些生产厂家为改变“低钠盐”口味还会加入少量镁盐(仅限MgSO4或MgCl2)。

①测得某“低钠盐”样品a中含有NaCl和KCl的质量分数均为50%。

该样品a的水溶液中,含量最多的离子是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②探究某“低钠盐”样品b中是否添加镁盐,以及添加的是何种镁盐(MgSO4或MgCl2中的一种)。

请设计实验方案,完成下列表格。

限选试剂:BaCl2溶液、NaOH溶液、AgNO3溶液、蒸馏水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及结论步骤1:取少量样品b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样品溶解,形成无色溶液.蒸馏水步骤2:取少量步骤1形成的溶液于试管_______,说明样品b中添加了镁盐中,在滴加少量NaOH溶液,振荡步骤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AC b CaCO3+2HCl=CaCl2+CO2↑+H2O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存在碱性物质Ca(OH)2将生成的气体通入..AgNO..中,产生白色沉淀....气体中有HCl B H E C Cl﹣....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取少量步骤1 形成的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少量的BaCl2溶液振荡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添加的是MgSO4;若无明显现象,则添加的是MgCl2【解析】(1)①实验室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是C。

若改用如图装置收集氧气,由于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小,则气体应从b进;②实验室常用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因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取少量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溶液变红色。

说明溶液中还有氢氧化钙,即没有完全变质;氯化氢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因此将生成的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气体中含有氯化氢;③如果用上述原料制得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则应将生成的气体先用碳酸氢钠溶液吸收其中的氯化氢气体,然后用浓硫酸干燥,最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B H E C;(2)①氯化钠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个数比为1:1,氯化钾中氯离子和钾离子个数比1:1,样品a中含有NaCl和KCl的质量分数均为50%。

该样品a的水溶液中,含量最多的离子是氯离子;②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结合会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步骤1形成的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少量NaOH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样品b中添加了镁盐;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而氯离子不能,故取少量步骤1 形成的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少量的BaCl2溶液振荡,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添加的是MgSO4;若无明显现象,则添加的是MgCl2。

2.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其中含有80多种元素。

可以从海水中提取食盐,也可以从海水中提取用途广泛的金属镁,其制取工艺流程如下:(1)从海水中提取食盐,是利用日光和风力使水分________,得到食盐。

(2)要将Mg(OH)2沉淀分离出来,进行的操作甲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如果在学校实验室中完成该实验,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该操作中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小明学习化学后知道,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固体。

但他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却发现在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 [查阅资料]小明查阅资料,记录了下列几种物质的颜色:物 质MgO MgCl 2 Mg 3N 2 Mg(NO 3)2 MgCO 3 Mg(OH)2 颜 色 白色 白色 淡黄色 白色 白色 白色 其他同学认为不必查阅氯化镁的颜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猜想]分析资料,小明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是由镁与空气中的_______反应生成的;[实验探究]小明设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他的方案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写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通过上述实验,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拓展]由上述实验结果,若有12g 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则所得产物的总质量m _____20g (填:“>”、“=”或“<”)。

【答案】 蒸发 过滤 引流 烧杯 漏斗 空气的成分中不含氯元素 氮气(或N 2) 将点燃的镁条伸人充满氮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是否生成淡黄色的固体 2Mg 十O 22MgO 3Mg+N 2 Mg 3N 2 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或某些物质在氮气中也能燃烧或物质可以在除氧气外的物质中燃烧(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1)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可借助日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从而的到食盐晶体;(2)将沉淀物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可用过滤法.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玻璃棒起到分流的作用;(3)[查阅资料]氯元素在海水中有,而空气中不含氯元素,所以同学们认为不必查阅氯化镁的颜色是正确的;[提出猜想]从查阅的资料可知,只有氮化镁是淡黄色,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生成的淡黄色固体,可能是镁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所得; [实验探究]镁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与氮气反应生成淡黄色固体,验证猜想可用点燃的镁条伸人充满氮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是否生成淡黄色的固体;[实验结论]根据探究可知,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可有如下反应:2Mg 十O 2→点燃 2MgO ;3Mg+N 2→点燃Mg 3N 2;[反思与评价]通过试验可知,物质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知识拓展]镁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2:20; 12克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可得20克氧化镁;镁和氮气的质量比为:72:100,小于12:20,因为12克镁在空气燃烧,有氮气也参加了反应,所以产物小于20克。

点睛:盐场常用蒸发的方法用海水晒盐;在实验室中分离沉淀常用过滤法.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3.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装置编号,下同)。

若用C装置制取氧气,该装置在操作方面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

若要验证二氧化锰和红砖粉对过氧化氢的催化效率的高低,应选择收集氧气的装置为_________。

(3)用下图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_(选填a或b)端进入;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且H2从a端通入,则此装置应_________。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

小花将得到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石蕊试液变红,因此他确定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她的检验方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

(5)为了进一步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小明在互联网查阅到如下资料: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它在常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请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实验后,小明准备用如图装置来测定反应后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请一起完成以下问题:(除碳酸钠以外,其它物质与盐酸反应不产生二氧化碳)①F中的试剂应为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

其作用是__________。

②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固体完全反应后,A处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该兴趣小组指导老师认为该方案有些不合理,指导同学们更换了其中的一种试剂并去掉了一个装置后实验得到了完善,并测得20.0g粗产品只能产生0.44g CO2。

你认为更换后的试剂是_______,去掉的装置是_______(填装置对应的字母)。

原实验中实验值0.48g比正确值0.44g偏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操作均正确)。

⑤若改进后去掉H装置,则测定的Na2CO3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⑥数据计算:根据正确值0.44g求得了粗产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答案】分液漏斗 A 控制反应的速率 E a 倒放 CaCO3+2HCl=CaCl2+H2O+CO2↑ BCD 不正确,酸性气体都能使蕊溶液变红,可能是挥发出的HCl气体2Na2O2+2CO2=2Na2CO3+O2↑浓硫酸吸水干燥气体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避免对实验产生干扰使装置中残余的二氧化碳压入G装置中被完全吸收,使测量更准确稀硫酸E 浓盐酸挥发出HCl气体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部分二氧化碳气体偏大 5.3%【解析】(1). 分液漏斗; (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固固加热型A ;(3). 若用C装置制取氧气,该装置中有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进而控制反应的速率;(4). 氧气难溶于水,可选择排水法收集,装置为E; (5).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装置应从a进入集气瓶内; (6).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且H2从a端通入,则此装置应倒放 (7). 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8).制取二氧化碳可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BCD;(9).酸性气体都能使蕊溶液变红,而盐酸有挥发性,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可能是挥发出的HCl气体;可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石中,变浑浊证明气体是二氧化碳;(10). 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它在常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Na2O2+2CO2=2Na2CO3+O2↑ (11). 浓硫酸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可用于吸水干燥气体 (13). 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可用来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避免对实验产生干扰; (14). 反应后,装置内残留气体为生成的二氧化碳,如不能被吸收则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