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球传感器市场分析及中国市场

全球传感器市场分析及中国市场

全球传感器市场分析2008年全球传感器市场容量为506亿美元,预计2010年全球传感器市场可达600亿美元以上。

调查显示,东欧、亚太区和加拿大成为传感器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而美国、德国、日本依旧是传感器市场分布最大的地区。

就世界范围而言,传感器市场上增长最快的依旧是汽车市场,占第二位的是过程控制市场,看好通讯市场前景。

一些传感器市场比如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水平传感器已表现出成熟市场的特征。

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市场规模最大,分别占到整个传感器市场的21%、19%和14%。

传感器市场的主要增长来自于无线传感器、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新兴传感器。

其中,无线传感器在2007-2010年复合年增长率预计会超过25%。

目前,全球的传感器市场在不断变化的创新之中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有关专家指出,传感器领域的主要技术将在现有基础上予以延伸和提高,各国将竞相加速新一代传感器的开发和产业化,竞争也将日益激烈。

新技术的发展将重新定义未来的传感器市场,比如无线传感器、光纤传感器、智能传感器和金属氧化传感器等新型传感器的出现与市场份额的扩大。

中国传感器市场稳中有升后续发展被看好传感器作为现代科技的前沿技术,被认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也是国内外公认的最具有发展前途的高技术产业。

在国内有自动化方面的专家指出塑料工业网,传感器技术直接关系到我国自动化产业的发展形势,认为“传感器技术强,则自动化产业强”。

由此可见传感器技术对自动化产业乃至整个国家工业建设的重要性。

尽管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但工业及信息化部2008年1-9月的数据统计依旧显示,我国的传感器市场呈现出逆势增长的态势。

而最近几年,中国的传感器年度销售平均增长也达到了39%。

近年来,世界传感器市场也在以持续稳定的增长之势向前发展,Intechno咨询公司估计全球的3000多家传感器制造商在2008年的总销售额将超过500亿美元,而到2010年将增长到600亿美元以上,这对于传感器厂商来说意味着巨大的商业机遇。

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世界传感器市场依然保持着稳步发展的态势,1998年到2003年之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3%。

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2005年到2008年的年平均增长率略为下降,减去传感器成本的下降及一些尚不可知的新兴应用领域的出现,可达4.5%。

众多传感器制造商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均表示,与去年相比造车网版权所有,传感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

图尔克(天津)传感器有限公司市场技术部产品经理兼技术支持主管杨德友表示:“目前传感器市场正进入到一个‘百家争鸣’的时期,随着市场的逐渐开放和中国投资环境的改善及全球化经济的进程加快。

各国的传感器厂家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这就加剧了市场的竞争。

中国传感器市场将重新进行份额的分配。

”广州市施克传感器有限公司的产品经理崔丽丽同样认为,中国的传感器市场竞争在进一步加剧,“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到中国传感器市场竞争的行列,尤其是有许多国外厂商,放弃了原有的代理渠道直接进入中国市场”上海倍加福工业自动化贸易有限公司市场总监JohnSaw则指出,2008年的经济危机对国外市场的影响要远大于中国本土市场,这也将导致中国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这对于技术强劲的公司来说鬼知道版权所有,反而是一个机会,相反,一些弱势公司可能会被淘汰掉。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用户对成本控制要求的提高,传感器市场面临的价格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Intechno咨询公司就预测传感器的价格将会进一步降低,降幅预计可达30%。

此外,像MEMS (,微机电系统)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提高产品性能的同时,也会带动传感器产品价格的下降。

即便是应用在汽车领域、刚刚进入市场的新型传感器,如轮速率传感器、雷达传感器、驾驶角度传感器等的价格也将大幅度降低。

应用领域将进一步延伸2008年的金融风暴对传感器市场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尤其对汽车工业、制造业等传统的传感器应用领域的影响更加明显,因此如何开辟新的应用领域将成为许多传感器厂商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美国邦纳工程国际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的产品经理何广军表示,“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发展,作为传感器制造商,应该在避免同质化竞争及在产品中引入高科技技术上下功夫。

”图尔克的杨德友经理也认为,加紧研制推出各自的特色产品是目前传感器市场的一个重要特点。

“各个厂家都在为提高产品的性能而努力,以便在将来的市场重新分配中尽量多的争取市场占有量。

”世界传感器市场正在稳步发展中,新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的增长。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半导体传感器市场份额会继续增加,估计2008年达到43%,而以MEMS为基础的智能化传感器和具有总线能力的传感器将会成为市场的主流。

而倍加福的市场总监JohnSaw则指出,虽然目前主要是汽车工业、制造业等传统应用领域在拉动传感器市场,但是不能忽略绿色能源等蓝海市场将为传感器乃至整个自动化行业带来的巨大商机。

我国传感器技术有待提高虽然中国的传感器市场发展很快,但中国本土传感器技术与世界水平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

有专家表示,这种差距一方面表现为传感器在感知信息方面的落后北京汉阳,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传感器自身在智能化和网络化方面的技术落后。

图尔克的杨德友经理表示,“我国传感器产业还不发达,国产传感器虽然价格优势明显,但质量上与国外产品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塑料工业网,一般多应用于对信号要求不高的区域。

而重点控制区域,更多的用户还是会选择进口的产品鬼知道,因为它性能相对较好,质量高,能够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

”而邦纳的何广军经理则表示鬼知道,“在高科技技术上,中国的传感器厂商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金属加工网版权所有,例如国外技术相对成熟的雷达传感器,在国内还没有发展起来。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实力和科技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市场对于高科技含量的传感器需求越来越大,很多高、新、精和特殊行业仍有待开发。

采访中邦纳的何广军经理还指出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传感器技术大多首先在国外发展起来,但是真正的应用却往往首先在中国实现,这正是源于中国庞大而多样的市场特点。

”倍加福的市场总监JohnSaw也表示,中国的传感器市场多样性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与国际市场的差距。

相信这样的市场环境将会不断推动我国传感器产业迅速发展,继而尽快追赶上国际的步伐。

传感器市场需求上涨物联网发展空间巨大物联网将是推动经济成长的新因素。

物联网为传感器行业带来的机遇。

未来几十年,物联网技术将推动各个行业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万亿元级的相关设备制造、运营、服务产业。

电子产品在现代工业产品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到2010年年末,已达到53%。

物联网是继工业现代化之后,再一次推动敏感元件和传感器行业大发展的机遇。

目前我国的传感器技术和产业取得了显著成绩,我们在传感器技术研究方面正在逐渐缩小与国外的差距,一批基于MEMS技术的新型传感器正在进入市场,在各领域中不断拓宽应用范围,设计技术、材料控制技术、生产技术、可靠性技术和测试技术不断发展,量产能力逐步提高;传统传感器,如力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电压敏传感器,产销形势稳中有升,不仅在国内市场的份额逐步增长,而且还满足了部分国外市场的需求。

微波传感器市场就将迎来爆发性增长。

随着机场、酒店对节能、安防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感器价格的不断降低,应用市场将逐渐将扩大。

微波探测器是利用微波的多普勒效应来探测运动物体:它是一种主动探测技术,利用反射波的频率变化与目标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的多普勒效应来探测物体的运动。

在军用雷达和医用超声波上已有广泛的应用。

多普勒微波传感器已广泛应用于安防市场,其主动性探测技术避免了红外探头的耐候性差,有盲区距离近等缺点,由于微波传感器输出信号中比红外含有更多的速度,强度等信息便于开发人员在软件上做更多的处理来提高报警器的抗干扰和防漏报的能力。

做出在室外周界和防阳台,窗户侵入的探测器。

此外,已有厂家将多普勒微波传感器应用于汽车安防上,其主动探测汽车门窗的开启运动,避免了现有报警器受外界影响而误报扰民的通病,不受普通无线干扰器影响无漏报,其停车时对车内的主动探测。

专家指出,未来传感器产业应根据市场需求,既要切实加强新型传感器的开发,又要做好传统传感器的质量升级和产量增长;产品品种向投资类倾斜,尤其是填补“空白”品种,从而使传感器各门类和品种比例适当,形成一种“新旧交替、远近结合、品种齐全、满足需求”的新的产品结构。

除了规模生产外,传感器生产格局还应向专业化发展,专业化生产的内涵是:生产传感器门类少而精;专门生产某一应用领域需要的某一类传感器系列产品以获得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各传感器企业的专业化合作生产(如材料、元件芯片、装配;芯片、外壳与底座、组装等的合作生产),从而有效地避免企业内部的“大而全”,提高传感器企业的经济效益。

据了解,中国传感器的市场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增长速度超过15%。

未来5年,国内传感器市场平均销售增长率将达31%。

这正契合了物联网发展的节奏。

竞争格局初显传感器紧扼物联网发展命脉2011年11月16日08:32国脉物联网慧聪安防网讯 Apple和Nike合作推iPod运动组件,海尔推出物联网冰箱,中国科技馆新馆应用RFID门票,IT业界的变动正预示着物联网时代帷幕的拉开。

物联网产业“金字塔”最底层和最基础的环节当属传感器,它是整个产业链中总量最大和最基础的环节,对整个物联网发展有关键性作用,自然也就具有巨大产业潜力。

2011年9月15日下午,“IT发展趋势系列研究报告发布暨信息技术研讨会”在京举办,北京市科信中心的唐超就《北京市传感器及传感网络技术路线图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做了工作汇报。

北京传感器产业布局紧扼物联网发展命脉研究报告采用了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SWOT分析法、信息情报搜集研究、信息计量分析法、情景分析等方法深入调研分析了我国传感器和传感网络技术基础及产基础。

唐超指出,北京市传感器及传感网络具有科研机构和人才资源丰富、产业配套齐全、政策倾斜等优势,但同时存在着核心技术薄弱、规模化生产能力弱、国外等劣势。

这样的优劣势是很明显的。

就市场份额而言,我国4大类传感器市场中,工业和汽车电子产业占据三分之一的重要位置,而工业传感器市场中国外厂商如西门子、霍尼韦尔、横河、欧姆龙等公司则占了较大份额。

我国国内传感器厂商数量并不少,但仍然缺乏顶尖知名品牌,核心技术、工艺研制更是多数掌握在国外品牌厂商手中。

就未来发展问题,研究报告指出,传感器技术将朝着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

研究报告还对北京市传感器及传感网络产业技术发展提出了针对政策、行业的相关建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