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规范办学行为工作总结

规范办学行为工作总结

风劲正是扬帆时宋玉故里展新姿
——宜城市龙头中学规范办学行为工作总结
宜城市龙头中学创办于1989年秋,是一所有近2000名师生的市(县)直城区初中,其中有国家、省、市级优质课教师等各级各类“名师”20余人,是宜城地区办学规模大、师资力量强、课改氛围浓、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响的名校。

近年来,学校通过“民主议事、领导示范、名师带动、学生评教、双向选择”等一系列贴近实际、特色鲜明的激励措施,端正了办学思想,规范了办学行为,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学校先后荣获“襄阳市课改先进学校”、“襄阳市民主管理星级学校”等11项光荣称号,目前全校上下,心齐、气顺、风正、劲足,呈现出“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荣,生以成才为志”的良好局面。

我们的工作体会是:
一、民主议事——建章立制定“规范”
“民主议事”,理顺了教师情绪,密切了干群关系,提高了教职工政治思想素质,规范了办学行为,促进了教育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推行校内“民主议事”制,疏通了教师参与管理学校的渠道,教职工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极大限度地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学校按每个教师的工作岗位,分别编入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后勤四个组,每个组至少有一名支委成员蹲点。

每周一和周二下午为教职工“民主议事”的专门时间,每位教职工
可就学校的一些热点事、焦点事、疑难事甚至烦心事,面对面地对蹲点的支委成员说,也可对学校说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对有些事,支委领导当场就给予答复;对有些不能当场作出决定的事,蹲点领导则记录下来。

周五上午是学校召开校委会的专门时间,在这个会上,有一个专门议程就是对每个组的蹲点领导收集起来的“事”进行集中讨论,形成决议。

周五下午教职工例会上,校长对周一和周二教职工说的一些“事”,向全体教职工作出承诺和解释。

能办的下周就开始办;暂不能及时办的,也作了办的时限和措施;困难较大的也作出了解释。

在“民主议事”实施的过程中,我校的《学校安全防范制度》、《学校卫生工作管理制度》、《教师考评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都是教师们“说”出来的,所以这些制度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从而使学校各项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领导示范——身体力行践“规范”
俗话说得好“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

”我校领导干部始终坚持担任一门主课教学,深入一个班级管理,参加一个备课组活动,承担一个教研专题,辅导一名青年教师,帮助一名学困生,主抓一个备课组的工作。

同其他教师一样,接受学校的一切工作管理和奖惩兑现,而每位领导既有自己分管的业务工作,还要处理学校的一些临时公务,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但他们对待工作精益求精,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副校长石太银年近五十,不仅分管全校繁重的教学工作,而且连续三年被班主任选聘
担任毕业年级数学教学。

他每年带头讲公开课,写教学反思,研究新教法,参加听、评课活动。

每月定时公示自己的备课、听课、作业、试卷批改记录,以及考试成绩等常规教学内容,同其他老师一样接受学校检查评分定等级。

以实际行动带动教师规范教学行为。

党支部委员、办公室主任张德军腿有严重残疾,行走困难,不仅担任年级组长,而且还亲任班主任工作,对自己班上的学生,他制有详细的培优转差计划;对本年级其他班上学生,他主动协同班主任一起商量对策,培优辅困。

严于律己,真诚待人,以身垂范,把慈父般的爱献给了学生,用自己良好形象和高尚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教风、班风和学风。

三、名师带动——先进典型树“规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学校每年根据教师的“德、能、勤、绩”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开展了一次名师评选活动,以此带动广大教师端正教育思想,规范从教行为,在评选过程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课堂教学大比武”,场面宏大,气氛热烈。

首先,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教科室主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成员的赛课领导小组,制定了科学的评分细则。

然后,以备课组为单位,拟定同一个课题作为共同的赛课内容,各教师分头准备相关材料,独立编写教案,分别主讲同一内容。

最后,由评课小组根据教案、说课、讲课、教学反思等内容综合评定,对比打分排名,选拔出课堂教学能手。

在赛课活动过程中,“杜郎口教学模式”等许多先进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在我校的
课堂教学上充分展现,为深化我校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

市级优质课教师李厚娥、王荣深有感触地说:“学校每年的教学大比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交流探讨、提升技艺的平台,催我奋进,使我由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一名‘名师’。

”同时,学校利用橱窗、展板、做报告等形式宣传他们的优秀事迹,在教师身边树立可学可比可效法的先进典型。

其中有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师德模范:李建华、王同斌等;有爱生如子,兢兢业业的教学标兵:郭诗承、张建卿等;有教技精湛、扎实工作、成绩显著的教学能手:代秀芳、杨香芹……让这些名师成为师生眼中的“明星”、学校声誉的“品牌”。

“每当从这些名师面前走过,总有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在胸中涌动。

同时,他使你的思想在无声中净化,使你的情感在敬幕中升华。

”青年教师杨芳如是说。

“这些名师,就是身边活生生的榜样,让人亲近、感动,他们会激励教育我的孩子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家长发出由衷的感叹。

同时,学校还建立完善激励机制,让名师有为、有位、有名、有责。

我校中层干部郭诗承等以及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都是从名师中选拔任用。

一个“学名师,赶名师,做名师”的热潮正在我校掀起。

四、学生评教——监督机制查“规范”
即每个月月底,学校随机在每班临时挑选5—10人组成学生代表团,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从他们的仪表、语言、责任感、敬
业精神、教学技艺、课堂纪律、教学成绩、师德师风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地进行打分评价,并将每个月的评价结果记入教师的业务档案。

同教师的绩效工资、年度考核、职称晋级和评先表模挂钩。

情节较重的,我们个别谈心,限时要求整改或调整工作岗。

此举措凝聚了人心,弘扬了正气,评出了教师争着关心、爱护学生,争着干事业的活力,真正达到了“教师经常受教育,学生长期得实惠”的效果。

校长信箱中一位学生来信,其中写道:“可亲、可敬、可爱的徐进平老师对待教学精益求精;情系学生,不分优生、差生……”学生在评价调查表中写道:“代秀芳老师课堂上总是精神饱满,声音抑扬顿挫,讲解有条不紊。

听起来有趣,学起来有劲……肖宗玲老师教学方法新颖实用,课堂气氛民主、平等,我们上她的课感到很自信……”现在我校形成了“备课务实,讲课求实,训练扎实,双基落实,师德厚实”的教育教学风格和教师争上示范课、研讨课的教学风气,极大地促进了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双向选择——一票否决治“失范”
每年我校在安排教职工工作岗位时采取“双向选择”。

即学校讨论决定年级组长,年级组长选聘班主任,班主任选聘任课教师(班主任也可选择年级组长,任课教师也可选择班主任)。

每学年开学初,首先校委会讨论决定各年级组长,根据学校规模科学设定各年级班级数量,发布学校工作岗位及各岗位所需人员条件及人数。

教师根据岗位需求及自身条件填写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择
岗意向书。

学校根据教师本人意向,自身业务水平、师德表现、从教行为等综合素质并征求年级组长意见,召开校委会集体讨论,确定各年级班主任人选。

然后,学校召开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双向选择交流会,确定各班任课教师。

教师第一年落聘,学校负责调剂安排工作;第二年再落聘,在晋级、评优、表模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第三年继续落聘,学校将其调离工作岗位,待岗学习。

在选聘过程中,有老教师选聘年轻教师的,也有年轻教师选聘老教师的;有一般教师选聘骨干教师,也有骨干教师选聘一般教师的;甚至出现了一个教师被多个班主任选聘的,多个教师同时选择同一个班主任的。

中老年教师、骨干教师指导年轻教师学会备课,学会管理学生,学会处理突发事件,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增强了教师队伍的活力,同时年轻教师思维活跃,知识储备丰富,带来计算机应用技术,帮助中老年教师提高了电化教学水平。

中老年教师的奉献精神和年轻教师的朝气蓬勃相互影响,形成了一股发展的合力。

在座谈会上老教师李厚德深有感触的说:“我与丰丹老师带同一个班是相互取长补短,我有经验,她有精力,我动脑,她动手,其乐融融。


“双向选择”引领全校教师勤奋工作,务实进取,使广大教师充满活力,洋溢着进取的蓬勃朝气,干群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关系和谐。

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进一步加强师资培训,特别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方面,更要加大力度,全面进行技能培训和考核,进一步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具的能力。

2、加快评价制度改革,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机制保障。

新课程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学校对学生评价方式滞后的矛盾是新课程改革实验中不容回避的核心问题。

3、进一步处理好,“先学后教”与探究式学习的关系,让教师能熟练地运用教法,做好学法指导,老师每节课都应十分明确,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4、进一步加强校本教研活动,探索一条与校情、师情、学情相符的校本教研的道路,办出学校的教学特色、科研特色。

5、班额过大,现在每班学生人数都在50人以上,教师都是满工作量代课,负担过重。

二O一一年四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