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学经典案例分析
绿色之都 弗莱堡
• 位于德国西南边 陲、靠近法国和 瑞士的弗莱堡 (Freiburg im Breisgau)是德 国巴登-符腾堡州 布赖施高县的一 座城市,位于黑 森林南部的最西 端,人口约20万。 很多人认为弗莱 堡是德国最温暖, 阳光最灿烂的城 市。也是德国最 古老也是最具旅 游吸引力的城市 之一。
弗莱堡近年来诞生了两例可持续城区发展的典范:新城区丽瑟菲尔德新 区(Rieselfeld)和由旧军营改造而成的沃邦小区(Vauban)。
• 丽瑟菲尔德新区坐落于弗莱堡西郊,是巴 登-符登堡州最大的新区发展项目之一。该 区用地面积70公顷,计划建造住房4200套。 至2010年,新区内居民逾万人。丽瑟菲尔 德新区从1994年开始建设施工,该新区项 目所蕴含的城市规划理念来源于一个在 “城市发展及环境规划创意大赛”中获得 一等奖的规划设计。
• 在弗莱堡,人们最先意识到利用太阳能对气候保 护、经济发展和城市繁荣的重要意义,许多广为 人知、荣获各种奖励的设计项目,均是这种先驱 者精神的体现。在弗莱堡有世界第一座使用太阳 能的建筑物;有罗尔夫o迪旭设计建造的、可随太 阳旋转的“阳光屋”和太阳城;在沃邦区有太阳 能电池住宅楼;市中心足球场是世界第一个采用 太阳能的足球场。在弗莱堡,市环境部门的就业 人员将近一万人,几乎占所有就业人员的百分之 三。属于环境部门的企业多达1500多个,创造收 入高达五亿多欧元。弗莱堡市居民每人平均抛弃 的废物量,明显低于全州和全国水平。市民们为 了尽一份努力阻止全球变暖,都积极参与到“为 二氧化碳减肥”活动中,通过与其他人的二氧化 碳排放量进行对比,制定自己的二氧化碳“减肥” 计划。
• 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交通,弗莱堡交通规则政策 的首要目标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市区交通流量。这 一目标主要是通过密集城市结构以使交通尤其是 私家车从城市外围快速通过,尽量避开住宅区; 强化各城区中心区的功能,将城市发展区域集中 于公交干线附近,重点发展现有城区,避免向外 郊扩张。无论是新设立的丽瑟菲尔德新区、沃邦 小区还是老城大学区的改造,均遵循中心市场理 论,在住宅区附近设立商品供应网点,保证居民 在步行距离内就能获得必须的商品及服务,而不 主张在城郊兴建超级市场。这又是新城市主义 TOD模式的一个典型设计。
• 沃邦地区原为二战后法国占领军 兵营,面积38公顷,1992年法 军撤离之后,这里便成为一个新 兴的住宅城区,现有居民五千左 右。 • 与此同时,垃圾回收利用,成为 行为准则。城市采取各种物质刺 激手段控制垃圾量,包括对使用 环保“尿不湿”提供补贴,对少 扔垃圾的住户实行降低垃圾处理 费奖励,对居民自做垃圾堆肥进 行补助等等。在弗莱堡城市近 80%的用纸为废纸回收加工纸。
“新城市主义”虽然起源于 美国,但是在欧洲却早已 有了与这一理论相近的城 市规划管理的典范。同欧 洲其他许多历史老城一样, 弗莱堡在二战后重建过程 中仍然选择保留原有紧凑 的城市形态。在弗莱堡老 城区的保护以及新城区沃 邦和丽瑟菲尔德的开发实 践中,其许多政策和设计 也地体现了新城市主义的 主张和精神,为弗莱堡的 居民们提供了居住和工作 的理想环境。
• 弗莱堡交通规划政策的核心,在于鼓励人们使用 对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危害小的交 通工具和设施,包括提倡步行,使用自行车和公 共交通等。交通政策的制定、交通工具的选择、 交通线路的布设、交通设施的建设、交通管理的 措施等方面都充分考虑绝大多数人(包括广大骑 车者、步行者)的舒适性、安全性和便捷性,同时 还考虑尽量降低交通废气、噪声、振动等污染对 路网周围地区居民的危害,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 的负载程度,减少土地的占用,能源、资源的消耗, 追求城市交通系统总体效率(包括经济、社会、 生态效率)的最大化。
• 在一个地方提供整体服务设施的模式,就 是新城市主义的规划理论的核心思想,它 带来了职住近接便利的交通、舒适的环境 和良好的开放空间,形成了景观优美、友 好和充满活力的传统邻里社区感受。 • 以生态目标为导向,如推广低能耗建筑、 通过电热联产电站给小区供暖、综合利用 太阳能、雨水回收再利用,高质量的公共、 私人绿地以及自然保护区等等。沃邦与丽 瑟菲尔德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模式, 不仅体现在自然环境生态,更体现在了社 会生态的呵护与营造。
• 弗莱堡全称:布雷斯劳的弗莱堡是德国巴登-符腾 堡州Breisgau地区的一座城市。弗莱堡的瓦邦社 区是德国最“绿”小镇,实现“无车生活”。弗 莱堡,拥有林地5138公顷,林地面积占市辖区总 面积的43%,属德国拥有最多林地的城市之一。 除此之外,弗莱堡是世界文明的太阳能之城,拥 有全欧欧洲最大的太阳能开发利用研究机构,已 经形成了太阳能研究所、太阳能企业、供货商和 服务部门一体化的太阳能经济网络。作为绿色城 市的典范,弗莱堡在气候保护、能源利用、交通 规划、垃圾处理等各方面都给予我们城市主义”概念的引入
• “新城市主义”(亦译作“新都市主义”)思想于20 世纪80 年代提出并逐渐得到重视。它主要针对城市郊区无序蔓延 带来的诸如原有城市空心化,原来完整的城市结构、城市 文脉、人际关系、邻里和住区结构被打破,人们的居住离 开了熟悉的环境,都市概念和都市感淡化以及过分依赖汽 车,造成严重的能源浪费、破坏环境等城市问题而提出的 一种新的城市规划和设计指导思想。 “新城市主义”的 八大主张,分别是:(1)限制城市边界,建设紧凑型城 市;(2)继承传统,复兴传统街区;(3)以人为本,建 设充满人情味的新社区(4)尊重自然,回归自然;(5) 增强公众对城市规划的参与力度;(6)提倡健康的生活 方式;(7)回归传统习惯性的邻里关系;(8)实现社会 平等和提高公共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