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乐东县【精品】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运用数轴可以有效地记忆和掌握历史事件演变的线索和规律。
请依据下图填写出数轴中空缺的内容()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鸦片战争D.百日维新2.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840年开始清朝财政状况急转直下,此后10年间,仅对外支出即达8000万两白银。
清朝财政状况出现恶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品大量进口B.鸦片的大量输入C.军费开支增加、战争赔款支付D.茶叶、棉花等传统产品滞销3.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悲壮历史中,痛击侵略者、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是()①林则徐②关天培③陈化成④邓世昌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太平天国为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颁布了()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天演论》D.《警世钟》5.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日本D.俄国6.1856年,英法借中国政局动荡之机,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当时的“政局动荡”是指()A.义和团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洋务运动D.太平天国运动7.“……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一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爱国诗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道出了台湾对祖国的眷恋,对回归祖国的呼唤。
诗中“酷炎的夏日”指的是A.英国的殖民统治B.法国的殖民统治C.德国的殖民统治D.日本的殖民统治8.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中国近代最早创建的几支海军是()①南洋②北洋③西洋④福建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9.“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一千三百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
”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A.使中国走上了富强之路B.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C.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0.最能说明《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内地的是A.割占辽东半岛B.增开重庆等地为通商口岸C.协定关税D.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11.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技术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
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12.《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该条约内容中,最能说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A.赔款白银4.5亿两B.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C.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D.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13.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
这说明戊戌变法()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14.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
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
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A.1842年8月,中英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B.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C.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令,宣布变法D.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这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15.中华民国成立后改用公历,采用民国纪年,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1年),那么1937年是民国多少年?A.25年B.26年C.36年D.37年16.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
这里的“它”是指A.《资政新篇》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约法》D.《三民主义》17.当代美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传统中国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18.导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A.护国运动的开展和胜利B.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坚决斗争C.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D.袁世凯失去帝国主义的支持19.北洋军阀分裂时期,控制着北京政府和东北的军阀分别是 ( )A.皖系段祺瑞.奉系张作霖B.皖系段祺瑞.滇系唐继尧C.直系冯国璋.直系曹辊D.直系冯国璋.奉系张作霖20.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袁世凯称帝②护国战争③二次革命④宋教仁遇刺A.④①③②B.④③①②C.①③④②D.①④③②二、综合题21.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
……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材料二:北京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经历了无数的风雨。
但她最惨痛的经历是在近代史,作为一国之都,侵略者两次在这里作威作福,为非作歹,迫使最高统治者签订不平等条约。
材料三: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的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吴玉章《辛亥革命》请回答:(1)材料一中,英国利用“中国的禁烟运动”这一“战争机会”发动了哪次战争?“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最终是如何体现的?(2)依据材料二,第一次在北京城作威作福、为非作歹的侵略者是谁?侵略者当时给北京城“最惨痛的经历”是什么?(3)依据材料三,吴玉章先生笔下的“东方小国”是指哪个国家?此条约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4)综合以上材料,说说你的个人感悟。
22.中国近代史既然是一部列强侵华史,也是中国人民抗争史,还是一部学习西方的探索史。
让我们共同探究晚清时期的这三部历史。
(列强的侵略)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1)根据材料一,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艰难的探索)材料二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
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是净室……”(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历史事件概括李鸿章“办了一辈子的事”。
概括指出“裱糊匠”补贴“破屋”的方法?其目的是什么?(人民的抗争)材料三义和团民谣:“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兵法艺,助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当时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什么?(4)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各阶层人民奋起反抗。
请举一例资产阶级抗争的史实。
三、辨析题23.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缅怀孙中山的丰功伟绩,某学校八年级一班举行了一场关于“辛亥革命成功与否”的讨论会。
(1)请归纳总结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2)通过讨论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有三种观点:①它是一场基本上成功的或者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
②它是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
③它是一场胜利的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失败的资产阶级革命。
以上三种观点,你认为哪一种观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C【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为了把中国变为它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1840年英国借口鸦片贸易受阻,发动了鸦片战争,1842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了《南京条约》。
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2.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840年到此后的十年间,这个时期的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在战争失败后签订了《南京条约》,赔付了大量的战争赔款,所以清朝财政状况出现恶化。
故选C。
3.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林则徐参与了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但是在战争中没有牺牲;②关天培和③陈化成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壮烈牺牲的;④邓世昌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壮烈牺牲的。
故选C。
4.A【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希望通过实施这个制度,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暧的理想社会。
B项是洪仁玕提出的向西方学习草拟的建国方案;C项是严复翻译的西方著作;D项是《辛丑条约》签订后陈天华的著作。
故选A。
5.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在英法联军以武力对中国侵略之际,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是强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6.D【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856年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1年--1864年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D项符合题意;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兴起;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以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为了维护清朝统治而发动的自救运动。
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7.D【详解】依据题干“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爱国诗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道出了台湾对祖国的眷恋,对回归祖国的呼唤。
结合所学知识,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给日本,直到1945年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后才收回了台湾,日本侵占中国台湾长达50年。
因而诗中“酷炎的夏日”指的是日本的殖民统治。
D选项符合题意;英国的殖民统治说法不正确,A选项不符合题意;法国的殖民统治说法不正确,B选项不符合题意;德国的殖民统治说法不正确,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8.D【详解】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最早创建海军是在洋务运动中,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据此分析可知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D。
9.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信息是洋务企业创办三年内使外国在中国的收入减少,即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故B符合题意。
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A项错误;C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