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一章施工测量基本工作

第十一章施工测量基本工作

第^一章施工测量基本工作
§ 11.1概述
一、施工测量的任务
各种工程在施工阶段所进行的测量工作称为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施工控制网(建筑基线、建筑方格网)、放样工作(平面与高程)、检查验收测量、变形观测(沉降观测、位移观测、倾斜观测、裂缝观测、挠度观测)、竣工测量等。

施工测量的基本任务是将图纸上设计好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设计要求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在实地上
、施工测量的特点
1 •放样工作与测图工作过程相反
测图一一将地面上的地形测绘到图上。

测设一一将图上设计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平面位置与高程,按设计要求以一定的精度在地面标示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2•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高
3•干扰因素多
4 •时间性紧三、施工测量的精度
2 2 2 2
建筑工程的点位中误差:m点2 m控$ m放$ m施?
1
由于限差通常是二倍的中误差,则有:m点-限,根据限可计算出m点,
2
再根据m点值,确定出m控、m放及m施。

通常m控v m放v m®,应当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
适当确定m控、m放、m施之间的关系,因而设计出m控、m放。

在工程测量规范中,规定了部分建筑物、构筑物施工放样的允许误差,根据
1
叫1限,也可直接确定出叫。

四、测绘新技术在施工测量中的应用
激光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主要有电磁波测距和电子测角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 11.2施工放样的基本工作
一、测设已知水平距离 1 •钢尺测设法 (1)一般方法
在通常情况下,对经过平整后的场地,可用钢尺按设计长度沿给定方向直接 丈量,并进行往返测检校,合格的话取平均值定出最后端点。

f D 往 B '
A --------------------------- - --- B
(2)精密方法
先根据精密量距三项改正(尺长、温度和倾斜),反算出实地应测设出的长
D t D(t t o )
£
2D
2 •全站仪测设法
通过沿直线方向移棱镜,确定直线的另一端点。

若棱镜位置与设计长度位置 相差不多时,可用钢卷尺归化。

D i
D
、测设已知水平角的
(一般方法)(精密方法)
⑴先盘左
照准B,拨B角,得AC '方向线定出C'
⑵后盘右
照准B,拨B角,得AC〃方向线定出C〃
⑶取C' C〃的中点得C, AC即需测设的方向线2•精密方法
⑴先用一般方法定出C'
⑵多测回观测BA C '角,得
⑶归化改正
e D AC' D AC'
过C作A C'的垂线,在垂线上量e得C △ B〉0时向外归化,〈0时向内归化。

1
当待测设点与已知高程点高差不大时
测设时上下移动B处的水准尺,使其读数为b应,水准尺底边处即为
比如在基坑下部测设B点,分别在基坑上部和下部安置两次水准仪,从而测设出B 点的高程。

h AB H B H A (a i b i) (a? b2),得b2 H A H B a i b a?
§ 11.3平面点位的测设
测设方法主要有: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和全站仪测设法。

H B
一、直角坐标法
施工场地上有彼此垂直的建筑方格网,待测设的建筑物的主要轴线平行且靠近方格网的边线、量距又较方便时常用直角坐标法。

先计算测设相关数据,测设时将经纬仪安置在A点,照准B,在此方向上量d i定出a 点。

再将经纬仪搬至a点,照准B,逆时针方向拨90°,得aPM方向线,向前量d2得P点,再往前量建筑物的宽度得M点。

同例,可定出Q和N 点。

最后进行检验,观测M、角是N否为90°,D MN长度是否为符合要求。

、极坐标法
待测设的建筑物与控制点较近,量距又方便时常用极坐标法使用全站仪时用极坐标法更方便。

先计算测设数据: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i x2y2(x p X A)2(y p y A)2
D2 ■. x2y2. (x Q X B)2(y Q y B)2
对B,先算各边的方位角,再求夹角。

求方位角时应注意所处的象限。

对I象限:
+ y2 arctg
X2
y i
X i
对U和川象限:180arctg
y2y i
X2X i
对W
象限:
360 arctg y2y i
X2X i
1 AB AP
2 BQ BA
测设时仪器安置在A点照准B,逆时针拨卩1角得AP方向线,沿此方向线量D1 得P点,同例可测设Q点。

可用丈量PQ的水平距离,并与设计长度比较,以作为检验。

、角度交会法
待测设点离控制点较远,量距困难时采用此法
角度交会法的数据计算为夹角B。

测设P时,在A和E上同时安置经纬仪,拨角B i和B 2交会得P。

同例可测设Q 点。

PQ的长度作为检核。

当只有一台经纬仪时,可用打骑马桩的方法。

四、距离交会法
当测设点离控制点较近(小于一尺段),且场地平坦时采用此法距离交会法的数据计算为距离D。

测设P点时,以A为圆心以D i为半径画弧;再以B为圆心以D2为半径画弧,交点得P。

同例得Q点。

以PQ的长度进行检核。

五、全站仪测设法
全站仪测设法适用于各种场合,当距离较远、地势复杂时尤为方便。

1.全站仪极坐标法
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测设点的平面位置时,先控制点A上安置全站仪(对中、
整平),照准另一控制点B ,将水平度盘设置为0° 00' 00〃,然后将控制点A、B的已知坐标及P点的设计坐标输入全站仪,即可自动算出测设数据水平角卩及水平距离D。

然后按下图的方法进行。

将全站仪设置于放样模式,输入控制点A、B的已知坐标及P点的设计坐标, 当棱镜立于放样点附近,全站仪照准棱镜,按坐标放样功能键,可显示出棱镜位置与放样点的坐
当控制点与放样点间不通视时,可用自由设站法。

放样时先选择一与各放样点通视的点,并在其安置全站仪,后视三个控制点,测出其坐标,然后在此再测设各放样点。

§ 11.4已知坡度的测设
两点间的高差与其水平距离的比值为坡度,即i -。

当测设的坡度不大
D
时,可用水准仪测设已知的坡度。

AB
H B H A i AB D AB
按高程测设的方法测设出B点。

2 •测设坡度直线
将水准仪两脚螺旋置于与坡线相垂直的方向,另一脚螺旋与坡线方向一致。

量取仪高i,转动与坡线方向一致的脚螺旋,使各坡度点上的水准尺上的水准尺的读数为i,其水准尺下端的连线即为所需的坡度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