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粉体细度粒径单位换算对照表

粉体细度粒径单位换算对照表

目粒度
粉体颗粒大小称颗粒粒度。

由于颗粒形状很复杂,通常有筛分粒度、沉降粒度、等效体积粒度、等效表面积粒度等几种表示方法。

筛分粒度就是颗粒可以通过筛网的筛孔尺寸,以1英寸()宽度的筛网内的筛孔数表示,因而称之为“目数”。

粉体细度粒径单位换算对照表
粒径(m)微米um 纳米nm 日式单位(目)
10-4m 100um 100000nm 180目
10-5m 10um 10000nm 1800目
10-6 m 1um 1000nm 万目
10-7m 100nm 18万目
10-8m 10nm 180万目
10-9m 1nm 1800万目
10-9m以下以下进入i 1nm以下接近原子大 1800万目以上
1米(m)=100厘米(cm);1厘米(cm)=10 m =10毫米(mm);
1毫米(mm)=10 m =1000微米(um);1微米(um)=10 m=1000纳米(nm);
1纳米=10 m。

【病毒大小约100纳米】
纳米(nm)=[10的-7至10的-9次方米]之间=细度大小折合日式单位换算约18万目~1800万目。

微米(um)=[10的-6次方米以下]=细度大小折合日式单位换算约万目以下。

微米之极限细度是18000目。

趋纳米=微纳米=[10的-6次方米]至[10的-7次方米]之间=18000目~180000目之间。

320目 320mesh 目的英文单位是mesh
M 筛子内径(μm)≈筛子目数
计量单位目粒度是指原料颗粒的尺寸,一般以颗粒的最大长度来表示。

网目是表示标准筛的筛孔尺寸的大小。

在泰勒标准筛中,所谓网目就是厘米(1英寸)长度中的筛孔数目,并简称为目。

目数越大,表示颗粒越细。

类似于金相组织的放大倍数。

目数前加正负号则表示能否漏过该目数的网孔。

负数表示能漏过该目数的网孔,即颗粒尺寸小于网孔尺寸;而正数表示不能漏过该目数的网孔,即颗粒尺寸大于网孔尺寸。

例如,颗粒为-100目~+200目,即表示这些颗粒能从100目的网孔漏过而不能从200目的网孔漏过,在筛选这种目数的
目数,就是孔数,就是每平方英寸上的孔数目。

目数越大,孔径越小。

一般来说,目数×孔径(微米数)=15000。

比如,400目的筛网的孔径为38微米左右;500目的筛网的孔径是30微米左右。

由于存在开孔率的问题,也就是因为编织网时用的丝的粗细的不同,不同的国家的标准也不一样,目前存在美国标准、英国标准和日本标准三种,其中英国和美国的相近,日本的差别较大。

我国使用的是美国标准,也就是可用上面给出的公式计算。

美国泰勒标准筛的筛目尺寸对照表.可在下面网页看到详细资料.
由此定义可以看出,目数的大小决定了筛网孔径的大小。

而筛网孔径的大小决定了所过筛粉体的最大颗粒Dmax。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400目
的抛光粉完全有可能非常细,比如只有1-2微米,也完全有可能是10微米、20微米。

因为,筛网的孔径是38微米左右。

我们生产400目的抛光粉的D50就有20微米。

附图给出的就是这种抛光粉的照片,注意标尺是50
微米。

因此,用目数来恒量抛光粉的颗粒大小是不恰当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粒径(D10,中位径D50,D90)来表示颗粒大小,用目数折算最大粒径。

如果大家看过日本关于磨料的标准JIS标准,就会觉得非常科学。

他们的每个号的磨料均给出了D3,D50,D97的要求,而且用不同原理的粒度测定仪时的数据是不同的。

其中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举例来说,D50是2微米的粉,D3大致是微米,D97是4微米。

什么意思呢号称是2微米的粉中,小于微米不能超过3%,大于4微米的不能超过3%。

这是非常严格的,市场上见到的绝大多数抛光粉(包括国外的)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尤其是细粉超标严重。

采用目数表征抛光粉的颗粒度是有原因的。

老的抛光粉厂采用的是干法球磨和干法过筛的工艺,因此就会出现300目的粉的D50大约为9微米,500目的是D50是2微米左右的情况。

大家一直这样用下来,也基本能指导生产和使用。

但是,随着新的生产工艺的出现,更高精度要求的抛光的需求,这种方法也应该进步了。

解释(二)
1. 目是指每平方英寸筛网上的空眼数目,50目就是指每平方英寸上的孔眼是50个,500目就是500个,目数越高,孔眼越多。

除了表示筛网的孔眼外,它同时用于表示能够通过筛网的粒子的粒径,目数越高,粒径越小。

2. 粉体颗粒大小称颗粒粒度。

由于颗粒形状很复杂,通常有筛分粒度、沉降粒度、等效体积粒度、等效表面积粒度等几种表示方法。

筛分粒度就是颗粒可以通过筛网的筛孔尺寸,以1英寸()宽度的筛网内的筛孔数表示,因而称之为“目数”。

目前在国内外尚未有统一的粉体粒度技术标准,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粒度指标定义和表示方法。

在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筛网规格有不同的标准,因此“目”的含义也难以统一。

1米(m)=100厘米(cm);
1厘米(cm)=10-2m =10毫米(mm);
1毫米(mm)=10-3m =1000微米(um);
1微米(um)=10-6m=1000纳米(nm);
1纳米=10-9m。

【病毒大小约100纳米】
纳米(nm)=[10的-7至10的-9次方米]之间=细度大小折合目数单位换算约18万目~1800万目。

微米(um)=[10的-6次方米以下]=细度大小折合目数单位换算约万目以下。

微米之极限细度是18000目。

趋纳米=微纳米=[10的-6次方米]至[10的-7次方米]之间=18000目~180000目之间。

所以1厘米等于18000目.
10-9m以下以下进入i 1nm以下接近原子大1800万目以上1米(m)=100厘米(cm);1厘米(cm)=10-2m =10毫米(mm);1毫米(mm)=10-3m =1000微米(um);1微米(um)=10-6m=1000纳米(nm);1纳米=10-9m。

【病
毒大小约100纳米】纳米(nm)=[10的-7至10的-9次方米]之间=细度大小折合目数单位换算约18万目~1800万目。

微米(um)=[10的-6次方米以下]=细度大小折合目数单位换算约万目以下。

微米之极限细度是18000目。

趋纳米=微纳米=[10的-6次方米]至[10的-7次方米]之间=18000目~180000目之间。

趋纳米保健食品其粉体之体积比例,粒径分布(differential volume)从100纳米~1000纳米之间,粒径分布平均值通度D50以上。

趋纳米保健食品其粉体粒径量测之颗粒数比例分布(differential number ):粒径分布平均值100纳米通过D50以上。

因为趋纳米的细度,体积比例在100纳米-1000纳米之间,颗粒数比例在100纳米以内,应用超低温冷却之研磨制程,不会产生材料特性改变,对人体营养吸收有益。

费氏粒度
基本原理
费氏粒度测试基本方法为稳流式空气透过法,即在空气流速和压力不变的条件下,测定比表面积和平均粒度。

透过法测定粒度由于取样较多,有代表性,使结果的重现性好。

对较规则的粉末,同显微镜测定的结果相符合。

空气透过法所反映的是粉末的外比表面,代表单颗粒或二次颗粒的粒度,如果与BET法(反应全比表面和一次颗粒的大小)联合使用,就能判断粉末的聚集程度和决定二次颗粒中一次颗粒的数量。

编辑本段方法说明
费氏法是一种相对的测量方法,不能精确地测定出粉末的真实粒度,仅用来控制工艺过程和产品的质量。

该方法只能精确地测量空气通过粉末堆积体时的透过率,其值的大小取决于它的孔结构。

粉末堆积体的孔隙度、颗粒形状、粒度、粒度组成、粒度分布和压制方法等均影响孔的结构。


此,该方法仅适用于化学成分相同和粒度组成相似的粉末。

对于化学成分相同而粒度组成不同的粉末,则会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

有时化学成分相同而粒度组成不同的两种粉末会得到相同的费氏值,因为它们有相同的透过率。

因此,该方法所测量的粒度值不能和其它粒度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