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古诗教学随笔现在的幼儿物质生活丰富,学的东西也很多,如:乐器、舞蹈、绘画、书法等等,但值得幼儿背诵记忆的东西不是很多。
古诗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博大精深,瑰丽灿烂,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强的时期,古诗篇幅短小,工于音韵,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在幼儿期学习古诗、诵读古诗,可以让幼儿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提高幼儿审美能力,丰富知识、启迪智慧、发展潜能、陶冶情操。
《纲要》指出:教学既要适合幼儿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挑战性;教育内容选择和设计必须遵循发展性原则,让所选的内容适应幼儿需求,适应时代需求,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适应幼儿最近发展区。
古诗的内容包罗万象,有的寓意深刻,有的富有哲理性,有的寄情山水,充满了画意。
然而,由于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事件、人物与幼儿生活的年代相差很远,幼儿不能理解古诗中所描绘的意境、表达的情感。
古诗教学,是我课程教学中的一部分,一般在幼儿午餐后和离园前的时间段开展。
在近一年的古诗教学中,我逐步总结出了几种方法:一、选择适宜的、艺术性和情感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让幼儿充分感受古诗的画面美、意境美1.分主题选择、整理适合幼儿特点的古诗如春天:《春晓》、《咏柳》、《春夜喜雨》、《清明》;夏天:《河阴道中》《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秋天:《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西兴马上》《秋登宣城谢眺北楼》、《秋思》;冬天:《冬景》《江雪》《问刘十九》。
2.选择语义浅显、用字自然、意境美妙、感染力强的古诗如《咏鹅》、《一望二三里》、《悯农》、《望庐山瀑布》、《枫桥夜泊》、《登鹳雀楼》、《忆江南》等。
选择这些音韵优美、意境美妙、语言凝练的作品,使幼儿欣赏到一幅幅富有色彩和流动感的四季画面,让幼儿感受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引起幼儿强烈的情感共鸣,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潜移默化地激发幼儿了情感,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也让幼儿知道了古代的一些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甫、杨万里、孟浩然、贺知章、王之涣等。
二、形象教学,注重情感体验每次教新的古诗,我都准备了形象的背景图、下载了有动感的FLASH,用讲故事、情景讲述、观看画面的形式让幼儿理解古诗文的意思。
有时,我会一边指着图景,一边诵读相应的古诗文;有时针对一些较易理解的古诗,我会和幼儿一起讨论诗句的意思;稍有难度的古诗,我会通过自己生动形象的语言、肢体动作结合图片或是画面,讲解诗的内容、体现的情感或是意境。
在教《问刘十九》时,我给幼儿描绘这样的场景:这是寒冬里的一天,天气很冷很冷,到了晚上,眼看着就要下雪了,白居易赶紧将炉火生得旺旺的,并斟满了新酿的米酒,可一个人喝酒多没意思,于是他问他的好朋友刘十九:喂,你要过来喝杯酒吗?因为形象性强,孩子很快就学会了。
三、创设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纲要》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每个幼儿提供学习与表现的机会。
环境创设得好可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在墙面上,我布置了“唐诗宋词”专栏、图文并茂的“中国名画与明诗”专栏,集美、雅、趣为一体,视觉环境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利用上午来园、中午餐后、下午离园前的时段,播放不同作者的古典诗词磁带、碟片,培养幼儿欣赏的兴趣。
还把古诗教学渗透于其它活动中,如让幼儿学习旋律流畅、曲调优美的古诗歌曲(如《静夜思》、《春晓》、《锄禾》等),幼儿唱起来特别的投入和有感情。
在区角游戏中,“快乐小舞台”为幼儿提供表演配乐诵读古诗的舞台;在“语言角”,投放了多样性的古典文学丛书,时常更换的图文并茂的古诗经典丛书、认读诗句中的字等;还让幼儿观看有古诗诵读或是歌唱的vcd,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对古诗充满的兴趣,让幼儿沉浸在浓浓的艺术氛围中。
四、亲子共读古诗,陶冶情操为了使幼儿古典文学课堂更广泛,我们努力取得家长配合,通过召开家长会进行“古诗词对幼儿发展的作用”等专题讨论,利用家园栏,联系册等与家长沟通,达成教育的共识,构建了家庭学习共同体。
在我们的指导下,家长到书店购买了相关书籍,和孩子共同学习,还教孩子认字。
孩子与古典文学的接触天地更广泛了,文学熏陶的时间多了,喜爱之情和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家长在孩子进步的表现中感受到了读古诗词的好处,对我们的教学倍加赞赏,更加关注。
家园的情感也由此得到了沟通。
经过近一年来的古诗教学,我惊喜地发现,幼儿在语言表达、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与表现、艺术欣赏、绘画时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情感等方面有了可喜的进步,我自己也对古诗词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古诗教学提高了我的文学素养和艺术修养,让我更深地走进了中国优秀古典文化艺术的殿堂。
教学反思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幼儿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
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激趣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
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学习。
例如:教《看花》时,在主题图讲完后,我请8个同学上台,问:"苹果和香蕉,你最喜欢哪种,喜欢苹果的站在左边,喜欢香蕉的站在右边"然后引导学生讨论8由几和几组成,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师还可以问:玩具车和冰淇淋,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放学后,你是先做作业,还是先看电视等等。
这样不仅让学生很快掌握8的组成,还可以进行思想教育。
二、以猜为动力,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
如在教学《猜数游戏》时,我先告诉学生我一共有几颗珠子,左手有几个,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个,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以及加、减法,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今后学习用数学做好了铺垫。
三、在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
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
如在小组中可以进行"夺红旗"比赛,在个人中可以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学生就是这么的简单,觉得多写几个字,就觉得这个方法不好,不方便,甚至把它丢弃,完全不顾这种方法的优势所在(正确率高,得分机会高)。
纵然老师多唠叨,他们仍然坚持选择算式方法。
由此,我想到,当初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影响是如此的重大。
我想,在教学应用题时,应顾及方法的多样性,也不至于到毕业班时把所有的问题暴露出来,甚至在老师强烈要求下还不予理睬。
多么可悲!图形的四等份和二等份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本活动是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物体、空间、时间等等现象产生兴趣。
为此,我就让幼儿通过游戏、操作、探索来对物体进行等分。
同时利用支驾教学,在学习和探索中引导幼儿由浅逐渐加深,并支持、鼓励幼儿独立、做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来完成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或四份。
2、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
三、活动重点: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
四、活动准备:小丑头、绳子、剪刀、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回形针若干。
五、活动过程:1、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丑,现在请小丑为我们表演变魔术,好吗?2、教师出示一根绳子。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绳子)多少根绳子?(一根、、、、、)小朋友想学小丑变魔术吗?(1)请个别幼儿表演变魔术,由一根绳子变为两根一样长的绳子。
(2)、再请个别幼儿表演变魔术,由一根绳子变为四根一样长的绳子。
并说说你是怎样变来的?你是怎么知道它们是一样长?3、教师继续以变魔术的形式出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饼干并教师示范圆形的二等分,请个别幼儿示范四等分。
4、比一比,等分后的部分是否一样大,以及原来的图形和分后的每一部分哪个大?哪个小?5、幼儿操作,请幼儿探索长方形二等分、四等分的多种不同方法。
6、教师小结。
六、活动延伸游戏:《卖饼干》幼儿教师随笔:我和同事们工作中,经常有老师为同事之间鸡毛蒜皮的小事向别人倾诉,以求得内心的平衡。
其实,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经人传播容易走形,伤害双方的感情,不但于事无补,还在无形中为日后双方的和平相处设置了心理上的障碍。
如果工作中注意做个有心人,做同班老师的第三只眼睛、第三只耳朵,遇事也能把握住自己的情绪,变通处理,相信班组之间的关系会无比融洽。
这里,我列举往日工作中的几个片段与大家共享。
故事一开学不久的一个早晨,我刚走进教室,就看见范老师在教室里忙碌。
“在做什么呢?”我问。
“快来和我一起干,将这些东西顺一顺。
”看着玩具柜上被孩子们乱放的图书、水彩笔和玩具之类的物品。
我想说,这些东西都是孩子们用的,应该由他们自己来收拾。
但转念一想,范老师该不会说我“找借口”吧,于是我转过身对全班孩子说:“你们看,范老师多辛苦,你们随手乱放,范老师就要花很多时间来整理。
也就没有时间和你们一起出去玩了,怎么办呢?”“周老师,我来帮范老师做事。
”刘陈边说边举手。
“不是帮范老师做事,而是范老师在帮你们做事,如果你们用完之后及时将这些物品放回原处,范老师不需要做这些事,就有时间和你们一起玩了。
”我赶紧纠正孩子们的错误观点,“谁愿意来把这些东西送回它们自己的家呢?”孩子们纷纷举手。
“范老师你来选。
”我将一直在埋头整理的范老师“请”了出来。
事后,范老师由衷地对我说:“跟着你能学许多东西呢。
”“孩子能做的事就让他们自己做,我们需要强化孩子们固定摆放物品的习惯,可以试试让值日生来监督,我们就做总督,负责检查值日生的工作情况,你看如何?”见她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并不排斥我的想法。
我开始和她商量值日生的具体工作。
感受:让自己的思维拐个弯,成就自己,肯定别人。
范老师年龄偏大,做事认真、踏实,我只有充分地尊重她,肯定她付出的劳动,她才可能愿意和我商量有关班级管理的具体事宜。
故事二数学课上,王老师正在新授5以内的序数,当她拿出一张有5个橘子的卡片时,我忽然听见周韧大声说了一句:“普通话不是这么说的。
”课堂发生了情况!我仔细一听,原来王老师无意中错将“ju zi”说成了“jue zi”,可她大概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仍然很投入地讲着。
我赶紧进教室跟全班小朋友打招呼:“对不起,打扰一下,我跟王老师说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