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项目技术设计书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2015年12月7日目录1概述21.1 项目来源及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工作内容及工作量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作业区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工期错误!未定义书签。
2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22.1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22.2 已有资料情况 22.2.1 平面控制资料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 高程控制资料错误!未定义书签。
2.2.3 地形图资料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技术规范 24 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44.1 测绘基准 44.2测量精度指标 45 设计方案 55.1 软件和硬件配置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 软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5.1.2 仪器人员设备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技术路线和作业流程125.3.2 点位布设 145.3.3 控制点的命名、编号155.3.4 观测155.3.5 数据处理 185.3.6 1∶5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205.5 提交成果资料(根据合同要求修改)225.6 质量保证措施和要求225.6.1 人力资源 225.6.2 仪器设备 235.6.3质量控制措施235.6.4进度安排24附图1:××区控制测量GPS控制点布测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2:GPS外业观测手簿错误!未定义书签。
1概述2 作业区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2.1 作业区地理概况测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2.2 已有资料情况1本测区已有控制成果资料;2)本项目的房屋用地文件;(3)各建筑的规划审批、验收文件;(4)各建筑的设计文件(含施工图电子文档);(5)各建筑的房屋预售文件;(6)建设工程竣工测量成果报告及其控制导线资料。
3 技术规范(1)《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2010);(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4)《城市测量规范》(CJJ8/T8-2011);(5)《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
(6)《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7)《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8)《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 17160-2008 (9)《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10)甲方的特殊要求4 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4.1 测绘基准平面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4.2测量精度指标二、三、四等平面控制网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5cm。
5 设计方案5.设计方案1)精度指标《房产测量规范》(GB/T17986−2000)将房屋面积的测算精度分为三级,本工程按二级房产面积测量精度执行,它的适用范围在大城市的市区、中小城市的中心区的商品房、其他上市房屋。
本工程的精度要求见表2表2房产测绘精度要求精度类别等级限差中差界址点精度/m二±0.10±0.05房产面积精度/m二±(0.04√S+0.002S)±(0.02√S+0.002S)注:S为房产面积,单位为m22)仪器设备(1)2"级全站仪;2)手持测距仪;(3)钢卷尺;(4)数码照相机;(5)记录设备。
3)房产平面控制测量校核利用竣工测量的平面控制测量成果资料。
4)房产调查由于本项目的房屋用地文件齐全有效、周边权属简单清晰,房产调查的重点应放在房屋调查方面。
房屋调查的内容5.2 技术路线和作业流程(1)技术路线平面控制测量(静态)根据甲方需求选埋×等GPS控制点约×个。
采用静态定位方式,按×等精度测定均匀分布于测区内的×等GPS控制点×个,作为测区首级控制网。
网络RTK模式①平面控制测区平面系统为××独立坐标系,布设了×个×级GPS首级控制点后,在首级控制网点的基础上再采用GPS-RTK方式进行图根控制点加密,以满足规范及测图需要。
使用RTK测量获取检核点坐标值,与原始值进行较差检核,检核值都小于××cm(一般小于2.5厘米)。
②高程控制测区首级高程控制在×个×等点“××、××、×××、×××”的基础上,分别从测区××引入,作为本测区高程控制的起算点,再将×级GPS网点按四等光电测距高程导线网进行组网观测和平差计算,获取××高程系成果并做精度统计。
5.3.2 点位布设静态观测选点要求如下:选点人员应由熟悉GPS、水准观测技术及地质技术的人员组成。
选点前必须充分研究技术设计书;并充分了解测区的地理、地质、水文、气象、验潮、交通、通讯、水电等信息。
选点人员应收集测区地质资料,实地勘察选定点位。
点位确定后用手持GPS接收机测定大地坐标,同时考察卫星通视环境与电磁干扰环境,确定可用标石类型。
点位应选择在稳定坚实的基岩、岩石、土层、建筑物顶部等能长期保存、满足观测条件的地点,并做好选点标记。
选点时应避开环境变化大,测量标志难以长期保存的地点,如易受水淹的河床、低地、靠近铁路、公路、已规划的易受施工影响且有剧烈震动的地点。
选点时应避开地质环境不稳定的地区,如断裂破碎带边缘、易发生洪水、滑坡、岩崩、局部沉降的地区,另外应避开有大量物质搬移的矿区、采石场、大量取土、地下水剧烈变化的地区。
选点时应远离发射功率强大的无线发射源、微波信道、高压线(电压高于20万伏)等,距离不小于200米,应实地了解发射源和电磁波影响状况,并标注在点之记环视图上。
选点时应避开多路径影响,避免靠近大面积的水域、树冠、高大建筑物、低洼潮湿等地点,点位周围应保证高度角15°以上无遮挡,困难地区高度角大于15°的遮挡物在水平投影范围总和不应超过60°。
50米以内的各种固定与变化反射体应标注在点之记环视图上。
5.3.3 控制点的命名、编号×等×点从“××01”起编号,即××01、××02、……、××n (n为流水号),点名命名可取用村名、山名、地名、单位名若无明显地名可不取。
控制点标志:××等×控制点按图1所示的尺寸大小要求埋设。
图15.3.4 观测静态观测要求(1)首级×等网采用静态相对定位方式以边连接或者点连接方式组网观测(2)GPS测量的基本技术要求(3)静态观测要求观测小组应严格按照计划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
保证同步观测同一卫星组。
当情况有变化需要修改计划时,应经项目负责人同意,观测小组不得擅自更改计划。
接收机预置状态应正确,然后方可启动接收机进行观测。
每时段开机前,作业员应量取天线高,并及时记录测站名、观测时间、时段号、天线高、接收机及天线编号,本时段结束后再量取一次天线高作校核,两次量取天线高互差不得大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并记录在手簿上。
仪器工作正常后,作业员应及时逐项填写测量手簿中各项内容,手簿中各项数据认真填写、记录,不得伪造、涂改、后补。
GPS外业观测手簿样例见附件2:GPS外业观测手簿。
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得进行以下操作:关闭接收机又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发现故障除外);改变卫星高度角;改变数据采样间隔;改变天线位置;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键。
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并应防止仪器震动和被移动,防止人和其他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
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中不应在接收机旁使用对讲机和手机;雷雨过境时应关机停测,并卸下天线以防雷击。
(4)动态观测要求一级GPS观测、记录、计算按《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有关条款执行。
1)GPS接收机的使用:采用×型GPS信号接收机进行野外数据采集,并作好观测记录。
2)天线安置与对中精度:天线架设高度离地面大于1米,严格整平天线。
对中精度小于3毫米。
3)天线高的量取:天线高量取在观测前后各量取一次,读数至毫米。
然后取平均数作为最后值输入接收机。
4)一级GPS点采用×××系统进行网络RTK测量,测量次数不得少于四次,相互测量的较差不应大于2.5cm。
(5)一级控制点观测要求1)观测要求:具体如何实现,观测多少测回,限差多少,温度气压记录(按照规范列出)2)采用设备:××设备 (6)××高程测量要求测区××高程控制使用××设备,按照规范×××施测×××等光电测距高程导线网,采用××方式观测。
垂直角观测××测回,较差不超过××。
网精度达到××等级,全中误差需不超过××,偶然中误差需不超过××。
见规范的相关表格 (7)RTK 图根控制测量要求①RTK 图根点测量次数不得少于两次,两次测量的较差不应大于5cm 。
②在作业区内通信覆盖情况差的地方,如居民区、深沟、高崖下增加对待测点的测量时间和次数。
(特殊情况需说明)5.3.5 数据处理 GPS 静态数据处理①二、三等、四等GPS 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满足以下要求: σ=±22)(d b a ⋅+式中:σ-标准差,mm ; a -固定误差,mm ; b -比例误差系数,mm/km ; d -基线长度,km 。
②基线解算二、三、四等GPS 基线解算后,同步时段中任一三边同步环的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和全长相对闭合差应不宜超过以下规定:基线解算完毕后,在整个GPS 网中选取独立基线构成闭合环,各独立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全长闭合差应符合下式的规定:式中 n :独立环中的边数。
σ:相邻点间弦长精度。
w :环闭合差:222zy x w w w w ++=复测基线较差,不宜超过下式的规定:σ22≤s d 。
③GPS 网平差处理当基线各项质量检验符合要求后,以所有独立基线组成闭合图形,以一个点的WGS-84系三维坐标作为起算依据,进行GPS 网的无约束平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