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45450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45450

某县城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部分)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项目编号批准单位:申报单位审批意见:总工程师:编写人:审批人:日期:目录1 任务概况 (3)2 测区概况 (4)3已有资料分析与利用 (4)4 作业依据 (5)5 作业的主要仪器设备 (5)6 控制测量 (6)7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某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部分)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1 任务概况第二次土地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

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全面查清我国土地利用现状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土地调控、严格土地“闸门”需要;是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是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需要,是加强各级政府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需要。

城镇地籍调查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重要部分,是城市发展、规划、管理的基础,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

受某县国土资源局委托,曲靖地源勘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某县某县城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部分)的任务,该任务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 某县城四等GPS平面控制网,同步建立GPS拟合高程控制网,控制面积16.7平方公里;2. 图根控制测量;3.对测区16.7平方公里进行权属调查4. 1:500标准分幅地籍图测绘;5.宗地图编绘;6. 面积量算,统计汇总;7. 地籍数据库建设;8. 有关技术设计,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数据库建设报告编写项目工期要求:全部工作在6月30日前完成。

2 测区概况某县位于云南省东部,与广西交界,地处东经103°42′~104°34′、北纬24°20′~25°00′之间。

东与罗平县接壤,南与文山州的丘北县毗邻,东南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林县一水相依,西南和红河州的泸西县连接,北倚陆良县。

全县总面积2757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0%左右。

县城西距省会昆明198公里。

测区主要位于县城,中间沿“江召”一级公路呈250m宽的条带形,地貌以滇东高原丘陵和盆地(坝子)为主,县城海拔1850米,位于平坝区,西部及南部山势较高,植被覆盖度较大。

某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城镇部分),调查区面积为16.7平方公里。

3已有资料分析与利用3.1 总参测绘局1976 出版的1:50000 地形图,作为四等GPS 控制网设计布网之用。

但由于该图成图时间较早,地名、道路等要素与实际有较大的出入,使用是应加以注意。

3.2 甲方提供的2006年1:10000 “某县城市规划区影像图”可作为测图范围及地籍测量的街坊划分的参考用图。

3.3 由某县国土局提供的1991年由云南省测绘局资料中心为某县城建局施测的4个四等控制点,作为某1991城建坐标系的起算点。

但因该成果未进入云南省基础测绘资料库,经向省测绘局请示,最后决定不予采用。

3.4 经了解,某县城建局现采用1997某城建坐标系,该坐标系的控制网是由原云南省测绘局第一测绘大队于1997年施测的四等GPS控制网,由14个点组成,起算点为国家四等点镇山,起算方位为镇山至洗水洼坡,另有国家三等点大黑山、二等点祭羊山参与计算。

经与某县城建局联系,该控制网14个点的成果因管理人员更换频繁,经多方查找,均未能找。

因本次任务工期很紧,为顺利完成某县的现决定采用该坐标系的各项参数重新布设某城建控制网。

经实地勘察,洗水洼坡、大黑山、祭羊山标石保存完好,其中大黑山瓷标志受损,但尚能判断标志中心;祭羊山林木覆盖太密已不适合GPS观测。

因此能利用的只有2点,由于此2点集中在县城西北部,为提高控制网的精度,又在测区中部找到1个国家四等三角点,名为马背山,进行联测。

最终决定本次控制网采用以下3点作为已知点,即:三等:洗水洼坡、大黑山四等:马背山根据《云南省测绘条例》第九条和《云南省地籍调查实施细则》之规定,本期测绘采用“1997年某城建坐标系”参数及上述3点作为四等GPS控制网的平面起算数据和平差计算之用。

3.4 高程控制起算成果:测区有国家二等水准水准路线陆以II线经过,经实地勘察,找到一个水准点,即陆以II14,以此点为起算点,布设四等水准路线约46Km,联测5个新布设的GPS点作为高程拟合的起算点。

成果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4 作业依据4.1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 73-97;4.2 《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4.3 原国家土地局《城镇地籍调查规程》;4.4原国家土地局《城镇地籍变更调查实施细则》;4.5云南省国土资源厅2007年10月制定的《云南省地籍调查实施细则》;4.6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 1002—95;4.7 甲、乙双方签订的测绘合同;4.8 本设计书及批复意见。

5 作业的主要仪器设备5.1 南方9600 双频静态GPS接收机4台套及数据处理软件1套;5.2 南方RTK灵锐S82 动态1+2一套及数据处理软件2套;5.3 Leica TC602, TC702 全站仪(2")各2套及配套设备;5.4 南方NTS302R+ 全站仪2台及配套设备;5.5 南方平差易PA2005;5.6 作业汽车3台;5.7 MAPGIS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软件。

6作业仪器的检验所有仪器都经过具有资质的鉴定单位检验,状态良好,能满足作业要求。

7 控制测量7.1 坐标和高程系统的选择及主要技术指标7.1.1 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控制点需提供1980国家坐标系成果,参数如下:中央子午线经度为:东经105°;3°带第35带长半轴a =6378140m扁率257=∂/1.2987.1.2 1997年某城建坐标系(自己设计)1997年某城建坐标系。

具体参数如下:中央子午线经度为:东经104°00′50″投影面:测区平均高程面1850米测区平均纬度为:北纬24°49′测区平均曲率半径:6364257+1850=6366107m测区大地水准面与参考椭球面的差距为29m7.1.3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7.2 控制网布设方法7.2.1 按从整体到局部,在2个三等、1个四等三角点的基础下,布设四等GPS 控制网,以四等GPS控制网为基础,使用RTK在测图区加密布设一级图根点,少数不能施测RTK的地区,根据情况使用全站仪加密一、二级导线,再以此布设一、二级图根点。

7.2.2 四等GPS 控制网以三角形为基础,按网连式构网,应有良好的网形和图形强度,除联测已知三角点外,边长不应过长。

四等GPS 控制网的布设见附后的GPS 控制网图。

7.2.3 高程控制以4个四等水准高程点为起算点,采用GPS 平面拟合方法进行计算。

7.2.4 一、二级导线点的高程采用光电测距高程导线的方法,按五等技术规程进行施测。

7.2.5 RTK 布设的一级图根点,采用四参数校正,即两点校正,一点检查。

7.3 主要技术指标表2 一、二级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起算点至结点、结点至结点间的导线长度不得超过⨯7.0符合导线长度* n 为测站数,当方向数不多于3个时,不归零,当观测方向数不多于6个时,水平角应在一组内观测。

a ——测距仪标称精度的固定误差(mm)b ——测距仪标称精度的比例误差系数(mm/Km)D ——水平距离(Km)D —测段长度(Km)表6 图根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注:n为转折角个数。

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使用仪器:DS3)四等GPS 网:最弱相邻点点位中误差5±≤厘米;最弱边长相对中误差45000/1≤。

一、二级导线网:最弱点点位中误差5±≤厘米;一级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4000/1≤,测角中误差"5±≤;二级导线全长闭合差10000/1≤;测角中误差"8±≤。

四等广电测距高程导线网中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mm 20±。

7.4 四等GPS 控制网的选点与埋石7.4.1四等GPS 控制网应按设计图布设,四等点间至少应有一个方向以上通视。

点位应稳固,易于长期保存,通行方便有利于观察和使用。

7.4.2四等GPS 点标石的规格及埋设应符合《云南省地籍调查实施细则》附录18的要求,标石质料为混凝土,标志中心为直径15mm ,长度为20cm ,顶面刻有“十”字形的螺纹钢筋,钢筋顶面应高出标石顶面5mm 。

7.4.3四等GPS 控制点应离开大功率无线电发射设备(广播电台、电视发射台、移动通信基站、微波站等)200米以上,应离开高压线、变电站等50米以上。

点位周围障碍物的高度角应在15o以下,应避开大面积水域和大型建筑物以及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的物体。

7.4.4四等GPS 控制点须实地绘制点之记,点之记绘制按《云南省地籍调查实施细则》附录10的要求进行。

绘制应详细准确、说明清楚,并注明相关位置尺寸,点名以山名、地名、单位名称等命名。

并办理委托保管书。

7.5四等GPS 控制网的观测及计算7.5.1四等GPS 控制网采用7台南方9600 双频静态GPS 接收机观测,基线解算、平差计算使用南方测绘仪器公司的随机软件完成。

7.5.2 观测基本要求:7.5.3 作业前应做卫星星历预报,根据测区实际情况,编制经济可靠的观测计划和应急计划以保证有效的同步观测。

7.5.4天线高度大于1米,测前测后个量一次,当较差小于3mm 时取中数作为天线高,取位至1mm 。

7.5.5 观测过程中不应在距接收机15m 范围内使用对讲机,作业车辆不应停放在距接收机50m 范围内,观测区内有雷电时应及时关机,卸下天线以防雷击。

7.5.6 观测手薄应在现场认真记录各项观测要素,星组变化时应作记录。

失锁时应在备注栏中说明,记录字体字迹要清晰、工整、美观,不得涂改、转抄。

7.5.7 观测数据的剔除率不得超过10%,观测后应及时解算基线,并作同步环、独立环及复测基线边长的检核,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按下列公式计算:)(,)10(1022mm d ⨯+=δ7.5.8 同步时段中任一三边同步环的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不得大于6.0ppm ,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不得大于10.0ppm 。

7.5.9 无论采用单基线模式或是多基线模式解算基线,都应在整个网中选取一组完全独立的不超过10条的基线构成独立环进行检验,独立环坐标分量闭合差小于)(2mm n δ,环线全长闭合差小于)(32mm n δ n 为边数。

7.5.10 复测基线的边长较差不得大于)(22mm δ。

7.5.11 上述各项检核符合要求后,首先进行WGS —84 系的三维无约束平差,平差后基线向量的改正数的绝对值应满足:δ3≤∆X W δ3≤∆Y W δ3≤∆Z W当达不到上述要求时,应采用软件或人工方法来剔除粗差基线,直至符合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