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免疫: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功能。

2抗原:(antigen)是指能与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特异性结合,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物质。

3交叉抗原:(cross antigen)某些特定抗原不仅可与其诱导产生的抗体/致敏淋巴细胞结合或相互作用,还可与其他抗原诱生的抗体/致敏淋巴细胞发生反应。

这种抗原被称为交叉抗原。

4免疫佐剂:(adjuvant)与抗原同时或预先注入体体后,可增强该抗原的免疫原性或改变机体免疫应答的类型的物质被称为免疫佐剂
*丝裂原:(mitogen)亦称有丝分裂原,可致细胞发生有丝分裂,进而增殖的抗原。

5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是机体的“安全部门”承担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是机体对抗原刺激产生应答、执行免疫效应的物质基础。

6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 organ)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并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起主导作用,某些情况下(如再次抗原刺激或自身抗原刺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7抗体:(antibody,Ab)是血液和组织液中的一类糖蛋白,由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

8单克隆抗体:由单一抗原表位特异性B细胞克隆融合、筛选和克隆化获得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所产生的同源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9、多克隆抗体:含多种抗原表位的抗原物质刺激下,体内多个B 细胞克隆被激活并产生针对多种不同抗原表位的抗体,其混合物即为多克隆抗体。

10补体:(complement, C)是由30余种广泛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蛋白质组成的、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其活化过程表现为一系列丝氨酸蛋白酶的级联酶解反应。

11 MHC分子:诱发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被称为移植原或组织相容性抗原,其中可诱导迅速而强烈排斥反应者称为组织相容性抗原。

MHC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即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定位于动物与人某对染色体的特定区域,呈高度多态性。

12细胞因子:(cytokine)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免疫细胞所产生、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分子量约8~80kD)。

其在免疫细胞分化发育、免疫调节、炎症反应、造血功能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人体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

13黏附分子:是一类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分子,多为跨膜糖蛋白
14白细胞分化抗原:是不同谱系白细胞在正常分化、成熟的不同阶段及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志。

白细胞分化抗原多属跨膜糖蛋白,分为膜外区、跨膜区、胞浆区三部分。

15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其介导细胞免疫应答,并在机体针对TD抗原的体液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辅助作用。

16 BCR: B细胞抗原受体(B cell antigen receptor)BCR是嵌入细胞膜类脂分子中的膜表面免疫球蛋白,乃B细胞的特征性表面标志,也是B细胞特异性识别不同抗原表位的分子基础。

17 TCR:T细胞抗原受体,TCR为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的受体,也是所有T细胞的特征性表面标志。

T细胞表面的TCR与CD3分子结合成TCR-CD3复合体。

18 T细胞阳性选择: DP细胞TCR与胸腺皮质上皮细胞表面的MHC Ⅰ或MHC-Ⅱ类分子以适当亲和力结合,分化为CD8\CD4的SP 细胞,不能结合或高亲和力结合的DP细胞发生凋亡。

19 T细胞阴性选择:能与DC提呈的自生肽\MHC复合物高亲和力结合的SP细胞,发生凋亡;不能识别抗原的SP单阳性细胞发育成熟。

20抗原递呈:抗原肽与MHC分子结合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并表达在细胞表面,以供T细胞识别,此过程叫抗原递呈。

21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 Ir)是指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体内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发生活化、增值、分化或无能、凋亡,进而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22再次免疫应答:(secondary response)初次应答过程中所形成的记忆性T细胞和B细胞具有长寿命而得以保存,一旦再次遭遇相同抗原刺激,记忆性淋巴细胞可迅速、高效、特异地产生应答,此即再次免疫应答
23免疫调节:免疫应答过程中,各种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相互促进或抑制,形成正负作用的网络结构,并在遗传基因控制下,完成免疫系统对抗原的识别和应答。

24免疫耐受:(immunotolerance)指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所表现出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或低应答。

25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凝集原)与相应抗体(凝集素)结合,或可溶性抗原(亦可用抗体)吸附于免疫无关的载体形成致敏颗粒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结合,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物,此为凝集反应
26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血清蛋白质、细胞裂解液或组织浸液、各种微生物蛋白分子等)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此为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

1丝裂原:亦称有丝分裂原,可致细胞发生有丝分裂,进而增殖的抗原。

2独特型:乃存在于Ig、TCR、BCR分子中于同一个体内其他Ig、
TCR、BCR分子不同的表位的集合。

3免疫防御:即抗感染免疫,主要指机体针对外来抗原(如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免疫保护作用。

在异常情况下,此类功能也可能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表现为:若应答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在清除致病微生物的同时,也可能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异常,即发生超敏反应;若应答过低或缺如,可发生免疫缺陷病。

4免疫自稳:机体免疫系统存在极为复杂而有效的调节网络,藉以实现免疫系统功能的相对稳定性。

该机制若发生异常,可能使机体对“自己”或“非己”抗原的应答出现紊乱,从而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5免疫监视:由于各种体内外因素的影响,正常个体的组织细胞不断发生畸变和突变。

机体免疫系统可识别此类异常细胞并将其清除,此为免疫监视。

若该功能发生异常,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

6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又称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或过敏反应(anaphylaxis),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进行初次应答后,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