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调味品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8年调味品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8年调味品行业深度分析报告目录1.经济下行周期,调味品板块更受青睐 (8)1.1.调味品板块涨跌幅优于食品饮料板块及沪深300指数 (8)1.2.调味品板块机构配臵比例提升 (8)1.3.调味品板块估值长期高于食品板块和沪深300指数 (9)2.调味品行业增长空间广阔 (10)2.1.调味品行业量价齐升是常态 (10)2.2.人均消费额仍有近4.5倍的成长空间 (11)2.3.酱油味精市场渗透率高,复合调味品空间大 (13)2.4.海天李锦记卡位餐饮,中炬卡位家庭流通 (15)3.酱油——行业质地优 (16)3.1.酱油行业仍然由量升主导 (16)3.2.集中度尚待提升 (17)3.3.量增逻辑 (17)3.3.1.生抽代替食盐、味精,酱油品类不断增加 (17)3.3.2.餐饮用量比家庭烹饪高 (19)3.4.价增逻辑 (19)3.4.1.酱油价格结构性提升,高级酱油占比不断提升 (19)3.4.2.行业性提价—成本推动 (21)3.4.3.中美贸易摩擦对大豆价格仅是短期影响,对酱油毛利率影响约为1.22pct (23)3.5.公司比较—海天龙头风范尽显,中炬、千禾仍有改善空间 (24)3.6.日本酱油行业及龟甲万发展借鉴 (28)4.醋——亟待大单品和大品牌提升整体消费量 (31)4.1.醋行业价升量稳 (31)4.2.人均消费量不足,但短期内很难改变 (32)4.3.四大名醋呈现地域口味特征 (34)4.4.产品结构升级叠加直接提价,推动平均价格增长 (35)4.5.“4+N”双梯队竞争格局 (38)5.腌菜——提价空间和市场下沉空间仍然广阔 (39)5.1.行业集中度稳步提升 (39)5.2.为什么乌江榨菜脱颖而出? (40)5.3.消费场景决定了腌菜的消费量 (41)5.4.提价频繁,公司与渠道共赢 (42)5.5.涪陵榨菜提价的天花板在哪里? (44)6.复合调味品在餐饮渠道将迎来大发展 (45)7.调味品提价逻辑为什么能够成立? (47)8.经济下行周期调味品行业如何变化? (48)9.投资建议 (50)9.1.海天味业 (50)9.2.中炬高新 (51)9.3.涪陵榨菜 (51)9.4.千禾味业 (52)9.5.恒顺醋业 (52)图目录图1:各行业年初至今涨幅(算术平均) (8)图2:食饮细分行业年初至今涨幅(算术平均) (8)图3:机构配臵比例 (8)图4:食品饮料细分板块估值 (9)图5:国外调味品企业估值 (9)图6:调味品公司估值 (10)图7: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 (10)图8:酱醋及类似制品企业单位数 (10)图9:调味品行业拆分量 (11)图10:调味品行业拆分价(元/kg) (11)图11:调味品细分板块变化 (11)图12:我国调味品人均消费额递增 (12)图13:2017年各国调味品行业人均消费额 (12)图14:各国调味品人均消费额时间变化 (13)图15:2016中国调味品市场渗透率 (13)图16:调味品公司品牌占有率变动(商超流通渠道) (14)图17:2018年各国调味品行业集中度情况 (14)图18:调味品销售渠道结构 (15)图19:各公司渠道占比 (15)图20:调味品行业全景图 (16)图21:酱油行业零售额及同比增速 (16)图22:酱油行业零售量及同比增速 (16)图23:日本酱油行业CR3 (17)图24:中国酱油行业CR3 (17)图25:人均酱油用量(年/升) (17)图26:酱油品类发展历程 (18)图27:1g盐约等于5ml酱油 (18)图28:生抽占比将不断提升 (18)图29:餐饮与家庭烹饪调味品用量(g/kg食物) (19)图30:餐饮行业收入及同比增速 (19)图31:酱油分级统计 (19)图32:海天及中炬的毛利率对比 (21)图33:酱油成本构成占比 (21)图34:大豆价格走势 (22)图35:白砂糖价格走势 (22)图36:瓦楞纸价格走势 (22)图37:玻璃及塑料价格指数走势 (22)图38:燃料动力类价格走势 (23)图39:中国大豆产量与进口量对比 (23)图40:中国大豆主要进口国 (23)图41:大豆及豆粕市场价 (24)图42:存货周转天数对比 (25)图43:高盐稀态酿造工艺 (25)图44:酱油吨价对比(元/吨) (26)图45:毛利率对比(%) (26)图46:净利率对比(%) (26)图47:销售费用率对比(%) (27)图48:管理费用率对比(%) (27)图49:2017销售人员和生产人员人数对比 (27)图50:人均创收对比(万元) (27)图51:经销商数量对比 (27)图52:渠道结构对比 (27)图53:按产品营收结构对比 (28)图54:按地区营收结构对比 (28)图55:日本酱油出货量 (28)图56:日本酱油分类 (29)图57:龟甲万发展历程 (29)图58:龟甲万营业收入及同比增速 (30)图59:龟甲万归母净利及同比增速 (30)图60:龟甲万产品容量分布 (30)图61:龟甲万产品趋向于健康化、功能化 (31)图62:食醋行业销售收入 (32)图63:中国食醋消费量 (32)图64:食醋平均单价 (32)图65:中日美三国人均食醋消费量 (32)图66:醋用量较多的菜式 (33)图67:2015年苹果醋市场集中度 (34)图68:海天与百事的果醋新品 (34)图69:海天与百事的果醋新品 (34)图70:日本Marukan产品分类 (36)图71:恒顺醋业产品结构升级 (36)图72:恒顺醋业单季度营收同比 (38)图73:恒顺醋业成本占比 (38)图74:糯米价格走势 (38)图75:中国食醋行业CR5 (39)图76:1989年日本食醋行业CR5 (39)图77:食醋行业100强企业规模 (39)图78:2008年中国酱腌菜行业竞争格局 (40)图79:2017年中国酱腌菜行业竞争格局 (40)图80:腌菜分类 (40)图81:涪陵榨菜广告 (41)图82:各国酱腌菜消费 (41)图83:中、日、美酱腌菜人均消费额(美元/人) (42)图84:中、日、美酱腌菜人均消费量(kg/人) (42)图85:商超宣传以及产品包装提示消费场景 (42)图86:涪陵榨菜量价变化 (43)图87:涪陵榨菜提价拆分(18年提价之前) (44)图88:中国复合调味品市场规模 (45)图89:各国复合调味品销售额占调味品行业对比 (45)图90:细分品类产品数量 (46)图91:复合调味品市场发展前景 (46)图92:人均调味品支出占比小 (47)图93:中国GDP、餐饮、调味品增速对比 (48)图94:日本GDP、调味品增速对比 (48)图95:日本酱油包装变化 (49)图96:中国人口预测 (50)图97:海天味业盈利预测 (50)图98:中炬高新盈利预测 (51)图99:涪陵榨菜盈利预测 (52)图100:千禾味业盈利预测 (52)图101:恒顺醋业盈利预测 (53)表目录表1:2018年三季度基金重仓股 (9)表2:2017年各国人均调味品消费拆分量价 (12)表3:2017年城市家庭调味品花费及购买频率 (13)表4:2018年调味品品牌占有率(商超流通渠道) (14)表5:2018年各国调味品CR3主要产品 (14)表6:调味品行业渠道特点 (15)表7:酱油行业的量价关系 (16)表8:老抽与生抽的比较 (18)表9:酱油分级指标 (20)表10:各公司分级酱油比较 (20)表11:提价时间 (21)表12:大豆进口量预计 (24)表13:广式酱油与日式酱油的比较 (25)表14:四大名醋与地方菜式 (34)表15:食醋产品功能细分 (35)表16:Marukan畅销醋产品及特征 (35)表17:各公司醋产品比较 (36)表18:恒顺历年提价 (37)表19:涪陵榨菜历年提价 (43)表20:酱腌菜行业CR4对比 (44)表21:无锡市乌江榨菜2018年11月物价水平 (45)表22:各公司复合调味品产品比较 (46)表23:提价对于利润的影响 (48)1.经济下行周期,调味品板块更受青睐1.1.调味品板块涨跌幅优于食品饮料板块及沪深300指数2018年受经济下行影响,市场各板块承压,均出现5%以上跌幅。

截至10月31日,沪深300指数下跌21.76%,食品饮料板块作为防御型板块,下跌幅度较小,跌幅25.78%。

同期,调味品板块算术平均跌幅为20.78%,若以总市值加权记,则上涨10.67%,是食品饮料板块中唯一上涨子板块。

图1:各行业年初至今涨幅(算术平均)图2:食饮细分行业年初至今涨幅(算术平均)数据来源:东北证券,Wind 数据来源:东北证券,Wind1.2.调味品板块机构配臵比例提升调味品板块作为刚需行业,抗周期性更加明显。

从机构配臵角度来讲,市场在经济或股市下行期会加大对调味品行业的配臵比例,2013-2014年经济及市场表现较差,但调味品板块配臵比例持续增加,2015年股灾前后,调味品板块的配臵比达到一个高峰,达0.18%。

2017年下半年以来,调味品板块配臵比例一路走高,Q3配臵比例达0.43%。

图3:机构配臵比例数据来源:东北证券,Wind三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食品饮料行业股票48只,持股市值占基金股票投资市值7.03%,同比增长1.67pct。

食品饮料持仓前十大中,中炬高新重仓比例0.22%,排名第七。

表1:2018年三季度基金重仓股排名行业十大重仓重仓比例(%)A股十大重仓重仓比例(%)1 贵州茅台 2.20 中国平安 3.142 伊利股份 1.15 贵州茅台 2.203 五粮液0.76 招商银行 1.474 泸州老窖0.50 伊利股份 1.155 洋河股份0.49 格力电器0.996 顺鑫农业0.26 美的集团0.817 口子窖0.22 五粮液0.768 中炬高新0.22 保利地产0.669 古井贡酒0.18 长春高新0.6310 双汇发展0.16 中国太保0.57数据来源:东北证券,Wind1.3.调味品板块估值长期高于食品板块和沪深300指数2018年,调味品板块估值高于食品饮料其他板块,估值基本在40-50倍之间波动,10月30日降到今年最低点,38.21倍。

调味品板块享受高估值的原因:(1)产品的生命周期长,酱油在西汉时期已经被广泛的使用,距今有几千年的历史。

海天、美味鲜都是起源于清代酱园,未来酱油、醋等大类产品的可替代性低。

(2)产品粘性强,区域餐饮文化差异导致行业有独特的味觉记忆;(3)行业发展空间较大,对比日本,人均消费量提升空间广阔。

行业集中度也仍待提升。

对比国际调味品龙头来看,亨氏、味好美的市盈率比较稳定,龟甲万、丘比的市盈率波动很大,龟甲万2009年估值高达60.49倍,估值中枢在25-30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