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慢性心衰诊疗规范

慢性心衰诊疗规范


• 评价严重程度和预后
• 动态监测可作为评估心衰疗效评估的辅助手段 • BNP/NT-proBNP水平降幅≥30%—治疗有效的标准
33
心力衰竭的一般治疗
一.针对病因的治疗以及去除诱发因素 二.监测体重 三.调整生活方式 四.心理和精神治疗 五. 氧气治疗
心衰的治疗—药物治疗
改善血流动力学
利 尿 剂 强 心 药 扩 血 管 药
心衰药物治疗新方案
一、改善预后的三种药物—“金三角” (Ⅰ类)
1、ACEI/ARB(I类,A级) 2、β-受体阻滞剂(I类,A/B级) 3、醛固酮受体拮抗剂(I类,A/B级)
ACEI和β-受体阻滞剂联用有协同作用—“黄金 搭档” 二、改善症状的药物
1、利尿剂(I类,C级) 2、地高辛(Ⅱa/b类,B级) 3、伊伐布雷定(IIa/b类,B/C级) 4、其他药物
慢性HF-REF(NYHA Ⅱ-IV级)处理流程
HF-REF的药物治疗 ACEI/ARB
ACEI抑制RAAS,抑制缓激肽降解,扩张血管 ACEI是目前公认的治疗心衰的基石和首选药物 适应证 1.所有EF值下降的心衰患者,必须且终身使用,除非 有禁忌证 (Ⅰ类,A级)。 2.阶段A,即心衰高发危险人群,应该考虑用ACEI来预 防心衰(Ⅱa类,A级) 3.不能耐受ACEI的患者使用ARB (Ⅰ类,A级)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新进展
窦房结受体抑制剂-伊伐布雷定的应用指征
• 窦性心律的HF-REF患者 • 在使用了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 体拮抗剂,且已达到推荐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 • 心率仍然≥ 70 次/ 分 • 持续有症状(NYHA Ⅱ-Ⅳ级) 可加用伊伐布雷定(IIa类,B级)
十大诱发因素 • 妊娠分娩
十大诱发因素
• 高盐高脂饮食
十大诱发因素
输液过多、过快(尤其是外科术后、老年患者)
十大诱发因素
• 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十大诱发因素 • 治疗不当:洋地黄过量或不足,降压药不当
如何诊治?
心衰的诊断及病情评估
病史 物理检查 实验室检查
完整的病史询问和细致查体是评估结构异常或
NT-pro-BNP 与BNP的检测主要用于心源性和肺源性 呼吸困难的鉴别。
BNP和NT-pro BNP的新运用
急性心衰的排除标准: • 诊断和鉴别诊断: BNP100 pg/ml NT-proBNP300pg/ml 慢性心衰的排除标准: BNP35 pg/ml NT-proBNP125pg/ml
纠正神经内分泌异常
转 换 酶 抑 制 剂 受 体 阻 滞 剂 醛 固 酮 抑 制 剂
心衰治疗决策的改变
过去认为:慢性心衰是一不可逆、终未期过程 目前观点:慢性心衰是心脏结构和功能上缺陷, 需用生物学来改善。 治疗概念转变: 治疗方案:从改善短期的血液动力学(症状)转为长期修 复。 强心利尿扩血管 → ACEI+利尿剂+β阻滞剂 ±地 高辛 (经典心衰常规) 转变为 (新的治疗常规)
心力衰竭的分类
• 症状: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 • EF:射血分数降低性心衰 (HF-REF)收缩性 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 (HF-PEF)舒张性 • 病程:急性和慢性心衰
临床表现:
一、左心衰:以肺淤血和心排血量下降为主要表现。 症状:肺淤血症状:劳力性呼吸困难是左侧心力衰竭最 早出现的症状。 体征:心率增快,舒张期奔马律是左心衰最具意义体征。 轻度肺淤血双肺底湿罗音,中度肺淤血至腋中线,重度肺 淤血双肺布满,可有喘鸣音。 二、右心衰:体循环淤血是右侧心力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 症状:胃肠道淤血: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肾淤血: 少尿,水肿。 体征:水肿:早期双下肢凹陷性水肿,随病情加重可出 现颈静脉充盈、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严重 者出现全身水肿、肝腹水、胸腔积液、心包积液。 三、全心衰:有左、右心力衰竭表现,可以以其中之一为 主,左侧心力衰竭可因右侧心力衰竭出现而减轻。
抑制交感神经激活,抑制心肌收缩力和减慢心率 适应证 所有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均必须终身应用 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 (Ⅰ类,A级) 禁忌证 伴Ⅱ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禁用
40
受体阻断剂(I类、A级)
分类 1、高心脏选择性 metoprolol 2、非心脏选择性 propranolol sotalol 3、兼有及受体阻滞 carvedilol labetalol 如何选用 1、使用亲脂性、心脏选择 性 2、类型:美托洛尔、卡维 地洛 3、原则:小剂量开始,逐 渐增加达最大耐受量
II
III
IV
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亦有症状, 活动时加重
D期:需要特殊干预治疗 的难治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评估
心功能不全的程度判断 6分钟步行试验
重度心衰:<150 m
中重度心衰:150-450 m 轻度心衰:>450 m
心衰患者需要完善的检查
• 常规检查—必做
• 特殊检查—选择
38
HF-REF的药物治疗 ACEI/ARB
禁忌证: 曾发生喉头水肿、无尿性肾功能衰竭、妊娠
慎用: 双侧肾动脉狭窄、血肌酐265umol/L或3mg/dl 、 k>5.5mmol/L 、收缩压<90mmHg 、 左室流出道梗阻
应用方法: 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直至达到目标剂量
39
HF-REF的药物治疗 受体阻断剂
利尿剂、ACEI抑制剂
——好比减轻货车上的货物
HF-REF的药物治疗——地高辛
• • 正性肌力、负性频率、迷走神经兴奋作用 适应证(Ⅱa类,B级) • 已用利尿剂、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 酮受体拮抗剂,而仍持续有症状 • LVEF≤45% • 伴有快速心室率的房颤患者更适合0.3750.5mg/d • 应用方法 • 0.1250.25mg/d,老年或肾功能受损者剂量减半 • 已应用不宜轻易停用 • NYHAⅠ级不应用
HF-REF的药物治疗——伊伐布雷定
应用方法 起始2.5mg,2次/日,最大7.5mg,2次/日 根据心率调整用量,患者静息心率宜控制在60次/分 左右,不宜低于55次/分
不良反应 心动过缓,光幻症,视力模糊,心悸、胃肠道 反应等,均少见。
52
其他药物治疗
•血管扩张剂 •中药治疗 •能量代谢药物 •肾素抑制剂阿利吉仑 •他汀类药物 •钙通道阻滞剂 •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
• • • •
急性肺水肿 心源性休克 晕厥 心跳骤停 心脏停搏:4s—一过性黑朦 5-10s晕厥 >15s抽搐(阿斯)
慢性心衰发生发展的各阶段—
重在预防
定义 患病人群举例
心衰的阶段
阶段A 患者为心衰的高发危险人群,尚无心 高血压、冠心病、糖 (前心衰阶段) 脏的结构或功能异常,也无心衰的症 尿病。 状和(或)体征。 阶段B 患者从无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 左室肥厚、无症状心 (前临床心衰) 但已发展成结构性心脏病。 脏瓣膜病、OMI等。 阶段C 患者已有基础的结构性心脏病,以往 有结构性心脏病伴有 (临床心衰阶段 或目前有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 症状、体征。 阶段D 患者有进行性结构性心脏病,虽经积 因心衰须反复住院, (难治性终末期) 极的内科治疗,休息时仍有症状,且 且不能安全出院者 需要特殊干预。
-阻滞剂——限制毛驴速度, 从而节约能量
限制速 度 最小
HF-REF的治疗新进展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长期应用ACEI/ARB时,起初醛固酮降低,随后即出现逃逸现象 适应证 • 所有EF≤35%, 已用ACEI/ARB和β受体阻滞剂,仍持续有症状(NYHA ⅡⅣ级) (I类,A级)。 • AMI后、LVEF ≤40%,有心衰症状或既往有糖尿病史,也推荐使用(I类, B级)。
心衰病因的首要步骤
心功能分级及客观评价
NYHA分 级 I
功能状态 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引起 过度疲劳、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无症状,一般体 力活动即引起上述症状 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无症状,轻微活 动即引起上述症状
客观评价 A期:有心力衰竭的高危 因素,但没有器质性心 脏病或心力衰竭的症状 B期:有器质性心脏病, 但没有心力衰竭的症状 C期:有器质性心脏病且 目前或以往有心衰症状
12
心力衰竭的病因
一、原发性心肌损害
缺血性心肌损害
冠心病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 心肌炎和心肌病 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
糖尿病心肌病
心力衰竭的病因
二、心脏负荷过重
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 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等
左、 右心室收缩期射血阻力增加的疾病。
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
心脏瓣膜关闭不全
超声 心动 图 BNP, NTproB NP 心电 图
心肌活检
心脏核磁
负荷超声、 食道超声
血常规, 生化, 甲功等
冠脉造影
胸片
心肌核 素,PET
心衰的程度判断
• 脑钠肽前体(NT-proBNP)
• BNP是一种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半衰期20min,体外稳定时 间仅1h,且其水平易受所选择的药物影响,如患者接受重组人 脑BNP(rh-BNP)进行治疗时,可导致血液中BNP水平升高。 而作为无活性的NT-proBNP,半衰期为60-120min,体外稳定 时间长达24h,具有更高灵敏度,且不受rh-BNP影响。
左、右心或动静脉分流性 伴有全身血容量增多或循环血量增多的疾病如慢性贫 血、甲亢
十大诱发因素
●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最多,其次为风湿热
十大诱发因素
• 心肌缺血或原心脏病加重及合并症:如冠心病并发心梗、 甲亢心等
十大诱发因素
• 高血压
十大诱发因素 • 过度体力活动
十大诱发因素 • 心律失常:如心房纤颤、心动过速等
43
HF-REF的治疗新进展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