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析化学》第十一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分析化学》第十一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T=10-A=10-0.10=0.794
2012年10月
0.50
19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 光度法基本原理 I0
I0
(二)光的吸收定律
It It
在一定温度下,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均匀
无散射的某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 的浓度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这就是 光的吸收定律,又称朗伯-比尔定律 (Lambert-Beer's Law)。 用数学式表示为:A=KcL 必须注意:入射光必须是单色光,溶液 必须是稀溶液. 它是各类吸光光度法的定量依据。
第一节 概述
物质的颜色与吸收光的关系
固体物质
白光照射到物质上时,物质对于不同波
长的光线吸收、透过、反射、折射的程度 不同而使物质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如果物质对各种波长的光完全吸收,则呈现黑色; 如果完全反射,则呈现白色 如果对各种波长光吸收程度差不多,则呈现灰色; 如果物质选择性地吸收某种波长的光,那么这种物
26
2012年10月
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一、
主要部件 二、 仪器类型
2012年10月
27
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光源 单色器 吸收池 检测器 显示器
一、主要部件
(一)光源
1.光源:提供入射光的装置
钨灯或卤钨灯——可见光源
350~1000nm 氢灯或氘灯——紫外光源
2012年10月
23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二、吸收光谱
在浓度一定的条件下,以波长或波数为横
坐标,以吸光度或吸光系数为纵坐标所描 绘的λ~A曲线 (一) 术语
吸收峰
吸收谷 肩峰 末端吸收 强带和弱带 2012年10月
24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二)高锰酸钾溶液的吸收光谱曲线
内部发生能级跃迁,根据能级跃迁 所产物的辐射能强度随波长变化所 得的图谱。
如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 2012年10月
4
第一节 概述
2.非光谱分析法
当电磁辐射作用于被测物质时,
利用其传播方向、速度等物理性 质发生改变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 法。
如旋光度法、折射法、密度法。
2012年10月
5
第一节 概述
100% 参比液的类型:溶剂参比液 ;试剂参比液
2012年10月 41
第五节 定性和定量分析法
一、
定性分析 二、 纯度检测 三、 定量分析

显色反应:将待测组分转变为有色物质的反应 显色剂:将待测组分转变为有色物质的试剂 (一)对显色反应的要求 1有确定的定量关系;
2选择性好,干扰少;
3灵敏度高,摩尔吸光系数较大;
4反应生成物组成恒定并具有足够的稳定
性; 5显色剂在测定波长处无吸收。 2012年10月
38
(二)、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 法基本原理
I0 Ia Ir 一、光的吸收定律 I0 Ia (一) 透光率T和吸光度A Ir L 透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称为透 光率,用符号T表示 透光度T的倒数反映了物质对光的吸收 程度,应用时取它的对数为吸光度, 用A表示。
T = It I0
2012年10月 18
非光谱法:内部能级不发生变化
仅测定电磁辐射性质改变
2012年10月
7
第一节 概述

二、电磁辐射与电磁波谱
(一)电磁辐射(又称电磁波) 是一种在空间不需要任何物质作为传播媒介的高速传播的离子流。 电磁波谱
2012年10月
8
第一节 概述
(二)分光光度法
是利用物质在特定波长或一定波长范围内,
c E=h n=h =h c s l 注: l , E 2012年10月
11
第一节 概述
三、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一)光的颜色 可见光:人眼能感觉到的光。 波长范围:400~760nm 紫外光:波长小于400nm的光 红外光:波长大于760nm的光
光的色散 如果让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就分解为红、橙、 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光的现象。 12 2012年10月
2012年10月
200~360nm
28
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二)单色器
将来自光源的复合光,按波长顺序色散
分离出所需波长的单色光
包括狭缝、准直镜、色散元件 色散元件 棱镜——对不同波长的光折射率不同
分出光波长不等距 光栅——衍射和干涉 分出光波长等距
2012年10月 29
单色器光路示意图
显色时间
干扰的消除
2012年10月 40
绘制A-t曲线
二、测定条件的选择

(一). 入射光波长的选择
选择最大吸收波长λmax作为测量波长
(二). 吸收度范围的选择
透光率T在20%~65%
吸收度A在0.7~0.2

(三).参比溶液的选择
测量待测溶液的吸光度时,先用参比液调节透光度为
2012年10月
35
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4.多道分光光度

特点
采用了多道光子
检测器, 能快速扫描 分辨率高,可达 1nm~2nm 2012年10月 价格昂贵
36
第四节 分析条件的选择
一、
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 二、 测定条件的选择
2012年10月
37
一、 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
2012年10月
30
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3.吸收池
盛放样品溶液 普通玻璃——能吸收UV光,仅适用于可见光 区 石英玻璃——不吸收紫外光,用于紫外和可见 光区 要求
(1)盛参比溶液与盛样品溶液的吸收池应互相匹配 (2)测定吸光系数或测定样品时,要求吸收池有准
确的厚度 2012年10月 (3)吸收池两光面易损蚀,注意保护
2012年10月 25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三、偏离光的吸收
定律的原因
(一) 化学因素
1.吸光物质的浓度
Beer定律适用的前提:
(二) 光学因素
1.非单色光的影响
2.杂散光的影响
3.反射光和散色光
稀溶液(<0.01mol/L)
2.吸光物质不稳定
的影响 4.非平行光的影响
质的颜色由它透过光的颜色来决定。
2012年10月 14
第一节 概述
溶液
溶液呈现不同的颜色,是由于溶液中的质
点(分子或离子)选择性的吸收某种颜色的光 所引起的。
如果各种颜色的光透过程度相同,这种物质就
是无色透明。 如果只让一部分波长的光透过,其他波长的光 被吸收,则溶液就呈现出透过光的颜色,也就 是溶液呈现的是与它吸收的光成互补色的颜色。 15 2012年10月
2012年10月
2
第一节 概述
一、光谱分析的基本概念 光学分析法
根据物质发射的电磁辐射或物质与辐射
的相互作用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一)分类
光谱分析法 非光谱分析法
2012年10月 3
第一节 概述
1.光谱分析法
利用物质的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分
析和结构分析的方法。
光谱
当物质与辐射能相互作用时,物质
第一节 概述
(三)光的性质
波粒二象性
1. 光的波动性
光的反射、折射、偏振、干涉、衍射 参数:波长(λ)、频率(γ)或波数(σ) 相互关系:
n=
2012年10月
c
l
,s =
1
l
10
第一节 概述
2. 光的粒子性
光波是由一颗颗不连续的光子构成的光
子流。
光的吸收、光的发射、光电效应 参数:能量(E) 光子的能量与光波的频率或波数的关系:
2012年10月 33
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单波长双光束分光光度计
特点:
不用拉动吸收池,可以减小移动误差 对光源要求不高 可以自动扫描吸收光谱
2012年10月
34
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3.双波长分光光度计
特点: 利用吸光度差值定量 消除干扰和吸收池不匹配引起的误差
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研究物质在紫外-可见光区分子吸收光谱的分析
方法称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UV-vis)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属于分子光谱 紫外-可见光的波长范围200nm~1000nm
2012年10月 9
2012年10月 20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三)吸光系数
1. 摩尔吸光系数 ,溶液的浓度为1mol/L
用ε表示。 2. 比吸光系数 又称百分吸光系数,溶液 浓度为1%(g/100ml),用E 1cm1%表示。 3.ε和E 1cm1%的关系:
2012年原理
红 紫 橙
第一节 概述
蓝 白光 黄
单色光 复合光
青蓝 青
绿
只具有一种颜色的光。(是理想的光) 每种颜色的光具有一定的波长范围。由不
同波长的光混合而成的光称为复合光。
白光是复合光。
互补色光
适当选配两种颜色的光按一定的强度比例
混合,可以获得白光,则这两种色光称为 互补色光。 13 2012年10月


影响吸光系数的因素 物质的性质不同 溶剂 入射光波长 吸光系数的意义 吸光系数越大,溶液对光的吸收越多,测 定方法的灵敏度越高。
2012年10月
22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例1 用双硫腙法测定Cd2+溶液的吸光度。当Cd2+溶 液的浓度为14μg/100ml,在最大吸收波长520nm 处测得吸光度为0.44,吸收池厚度为2cm,求其比 吸光系数和摩尔吸光系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