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台一中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地理选修5导学案16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习题撰写:孙繁杰校对:李花姓名班级学号日期一、单项选择1. 下列洪灾形成因素之间关联不正确的是()A.泥石流→河道堵塞→洪水B.气温回升→冰雪融化→洪水C.冰凌下泄→堵塞河道→洪水D.土壤含水率低,植被覆盖好→流域汇水速度快→洪水2. 影响我国的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A.春季和夏季B.夏季和秋季C.春季和秋季D.秋季和冬季3. 可引发风暴潮的天气系统有()①热带气旋②副热带高压③温带气旋④极地大陆气团⑤冷暖空气交互影响形成的锋面⑥极地高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4. 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进内陆区域后,水中的盐分达到或超过250亳克/升的自然灾害。
以下描述中,可成为珠江咸潮成因的是()①南粤大地的干旱②珠江流域内水库下泄流量增加③全球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以及森林植被的逐渐恢复④天文潮水的顶托作用⑤珠江流域内用水量大⑥离岸风的吹拂A.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③⑤5. 下图为我国2007年7月主要天气气候事件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降水量大的地方水土流失一定严重B.干旱半干旱地区不会发生泥石流C.沙尘暴只发生在春天D.降水量大的地区也会出现旱情严重现象(2)从图中可知( )A.塔里木河正值丰水期B.四川盆地受台风影响暴雨较多C.云南的暴雨与昆明准静止锋有关D.东南沿海地区的龙卷风是副热带高气压造成的2012年5月4日下午,2012年太湖流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指挥长会议在南京召开。
此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2012年国家防总第一次全体会议和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精神,分析研判太湖流域2012年防汛抗旱形势,全面部署2012年防汛抗旱工作。
据此回答6~7题。
6.关于洪水造成的危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冲毁房屋、淹没农田 B.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的暴发C.水电供应中断,生活秩序紊乱 D.对农业危害较大,对工业没有多大影响7.目前,防洪减灾的工程措施主要包括()①兴建水库,退耕还湖②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③严格控制乱砍滥伐,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④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⑤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A.①②③⑤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8. 我国是世界上洪水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水灾害不仅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
我国江河洪水和雨涝灾害易发的区域是()A.东部平原地区B.西北地区 C.内陆地区D.青藏地区9. 下列与我国地质灾害发生无关的因素是()A.我国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地区,地质作用强烈 B.我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C.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不足D.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且植被覆盖率较低10. 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旱涝灾害都严重得多的是()A.人口稀少地区 B.经济落后地区 C.平原地区 D.高原和盆地地区11. 一般来说,发生下列条件中的哪些情况,长江流域会发生全流域的特大洪灾()①上游与中游干支流水位同时进入汛期或汛期因延长而重叠②长江中上游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的作用减弱③因泥沙淤积或围湖造田造成干流排水不畅,湖泊调蓄能力减弱④长江流域的面积扩大,中下游湖泊众多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2. 我国温带风暴潮发生的季节是()A.冬季和春季B.春季和秋季C.夏季和秋季D.秋季和冬季13. 读我国大陆雨涝分布图和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下列说法与中国雨涝分布图提供的信息不相符的是()A.沿海和平原地区多雨涝 B.雨涝的分布大体上是由东南向西北减少C.雨涝与地势高低无关 D.雨涝与离海远近密切相关14. 关于长江洪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长江洪灾,完全是由于长江流域降水多,又多暴雨造成的B .长江洪灾是人为因素造成的C .1998年的特大洪水,有自然因素,人为原因的加剧作用是不可忽视的D .“小雨量、高水位、大洪灾”,说明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大,而三峡对干流的扼制起了重要作用15. 下图是我国不同时间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等)气象预报等级分布示意图(3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4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5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完成下题。
5月28日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是( ) A. 秦巴山区 B. 横断山区 C. 天山山区 D. 东北山区16. 下图为我国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受水灾的县域个数与总县域个数的比值)多年平均的月变化图,读图回答(1)—(3)题。
(1)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的特点有( ) ①峰值均出现在4~6月②峰值出现月份与降水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③峰值出现的时间由北向南逐渐推迟 ④珠江流域的受灾比最小A .①③B .②④C .②③D .①④ (2)当黄河流域水灾受灾比出现峰值时( )①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到华北平原 ②巴西高原草木生长旺盛③美国南部飓风活动频繁 ④阿尔卑斯山雪线处于一年中最低位置 A .①② B .②④ C.①③ D .③④ (3)关于长江和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长江和黄河都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②黄河在初春和初秋易发生凌汛③治理黄河的关键是不断加固下游两岸大堤 ④三峡工程的建设提高了长江的航运能力 A .①③ B .②④ C.①5④ D .②③17.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1)~(3)题。
(1)该流域( )A .雨水是河水主要的补给来源B .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C .径流量随降水量同步增减D .枯水期流量小,输沙量大(2)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 .土地沙漠化 B .水土流失 C .土壤盐碱化 D .地面沉降(3)该环境问题易导致下游( )A .径流量减少,不易决堤泛滥B .径流量增多,季节变化减小C .输沙量大,水库淤积严重D .流速减慢,利于内河航运 18. 2012年3、4月间,我国西南数省遭遇大旱,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部分地区却在准备防洪。
据此回答(1)~(2)题。
(1)西南地区发生旱灾的主要原因有( )A .属于湿润地区,农业用水量过大B .常年降水较同期偏少C .属于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D .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蒸发量大 (2)阿勒泰部分地区洪水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中,正确的是( ) A .暴雨引发洪水—建立预警系统 B .雨季降水形成洪水—修建水库 C .积雪融化引发洪水—疏浚河道 D .洪水淹没范围广—修堤筑坝 二、非选择题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风暴潮灾害不仅居我国海洋灾害之首,而且已成为威胁我国沿海经济发展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据统计,1950—2000年的17次特大风暴潮大多发生在天文大潮期间。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图。
材料三 下表为渤海某类风暴潮次数的季节分布表(1950-2000年)。
(1)影响我国的风暴潮主要有________季节的________和________季节的________两种,图中①②海域以________为主,④⑤海域以________为主。
(2)据材料分析渤海沿岸风暴潮频度的分布规律及成因。
(3)我国特大风暴潮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分析④海域易发生特大风暴潮灾害的原因。
22. 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气象部门规定,日降水量大于50 mm 称为暴雨,100~200 mm 称为大暴雨,大于200 mm 称为特大暴雨。
如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mm)分布图”。
(1)说出图示地区多年平均最大日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
(2)分析我国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成为洪水重灾区的原因。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洪灾形成的因果关系,选项A、B、C的因果关系与过渡均正确,而D项中土壤含水率低,植被覆盖好会增加下渗,减弱坡面径流,使流域汇水速度变慢。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
风暴潮根据风暴的性质,通常分为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和由台风引起的台风风暴潮两大类。
温带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
3.【答案】A【解析】风暴潮可由温带气旋、热带气旋和锋面系统三种天气系统引起。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咸潮概念和成因的理解。
根据题中材料,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进内陆区域导致盐分升高,便会形成咸潮。
①④⑤能引起海水倒流入内陆区域。
5.【答案】D【解析】水土流失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当地植被有关,植被差的地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我国西北地区也会发生泥石流现象;北方冬季也会出现沙尘暴天气;长江流域虽然年降水量大,但七月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易形成伏旱天气。
(2)【答案】A【解析】从图中可得此时我国正值高温的七月,塔里木河水源主要来自于高山的冰川融水,此时融冰量大,处于汛期;昆明准静止锋出现在冬半年。
6.【答案】D7、B8.【答案】A9.【答案】C【解析】10.【答案】C11.【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我国旱涝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是我国的华北地区,又主要集中于华北平原地区。
12.【答案】B13.【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可知在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大、小兴安岭地区是我国少涝区,而多涝区则分布在江汉平原和东南沿海平原地区,充分说明雨涝与地势高低有明显的关系。
14.【答案】C15.【答案】B【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横断山区是5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
选择B项。
16.【答案】B C C17.【答案】ABC18.【答案】D C【解析】二、非选择题21.【答案】(1)春秋温带风暴潮夏秋台风风暴潮温带风暴潮台风风暴潮(2)分布规律: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夏季较少;②海域的频度最大,其次是①海域,③海域出现次数最少。
成因:在渤海沿岸,春秋季节多大风天气且主要是偏北风;②海域向北开口,迎向偏北风方向。
(3)地处东部沿海,受台风影响大;喇叭口状海湾有利于风暴潮的发展;海湾周围地势低平;天文大潮的影响,抬高水位,加大潮差。
【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不难得出结论。
第(2)题,根据材料三可以得出分布规律,其成因与盛行风有关。
第(3)题,④海域位于杭州湾附近,其风暴潮多发的原因与海湾形状、地势、天文大潮、台风等有关。
22.【答案】(1)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原因: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弱;东南沿海夏秋多热带气旋(台风)。
(2)①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③不合理的围湖造田、建垸;④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湖水库阻塞;⑤在下游低洼地过度开发等;⑥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
11.【答案】(1)自然原因:高山峡谷地貌,地势起伏大;(树枝状)水系发育,落差大、汇水速度快;断层发育,岩体破碎,地表有大量的松散物质堆积;强降雨天气诱发泥石流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