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7. 某班历史课堂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支持宋代已完成南移的史实是()一、选择题①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的62.9% ②东京是当时最大城市,商业繁荣③水稻种植扩大,产量跃居粮食首1.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位④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⑤扬州、临安、广州、成都等城市商业发达。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8.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A.唐朝关中地 B.北宋四川地区 C.南宋江南地区 D.元朝中原地区9.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澳1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于“瓷都”,请问我国哪个地方被称为“瓷都”?()A.河北曲阳 B.河南汝州 C.江西景德镇 D.河南开封10.南宋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
这最能说明南方()A B C DA.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B.地理位置重要 C.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D.交通十分发达2.“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11.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出现在我国()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A.战国时期 B.秦朝时期 C.西汉时期 D.东汉时期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12.史书上有“国家根本,仰拾东南”的说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哪一时期?()3.1038年少数民族首领元昊建立的政权在右图A、B、C、D中的哪A.隋朝 B.南宋 C.元朝 D.明朝一处?()13.2010年4月20日,在“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晚会上,汉藏两族著名歌手同台演唱:“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成为我国正式4.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
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的行政区始于()()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14.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世祖忽必烈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军机处15.元朝以前,就有许多山西汾州、并州人迁至今新疆地区,与蒙古族、维吾尔族共同劳动生活。
这说明()A.北方战乱导致山西人迁往边疆 B.维吾尔族、蒙古族人民非常友善C.元朝以前新疆与中原地区联系非常紧密 D.维吾尔族、蒙古族、汉族共同开发了边疆16.“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
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蒙古族歌手腾格尔的这宋代针铺商标清明上河图交子南宋海船首经典名曲《天堂》,我们经常吟唱。
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元朝国家统一 D.大都闻名世界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完颜阿骨打 D.耶律阿保机5.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最终完成于()17.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①苏轼②关汉卿③辛弃疾④李清照⑤赵孟兆页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清朝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6.下列货币中,哪个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18.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很早就用于军事,下列战争中最不可能使用火药武器的是()A交子 B 会子 C 美元 D英镑A. 隋末农民战争B.蒙古军队灭金的战争1C. 南宋将领抗击金军的战争D.文天祥抗元的战争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
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19.崔致远和马可·波罗是与古代扬州有关的两个外国人,他们来到扬州的时间分别是()材料三A.秦朝和汉朝 B.汉朝和唐朝 C.唐朝和元朝 D.元朝和清朝20.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要了解回族形成的历史,最早应追溯到()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朝南方北方21、元朝是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高潮时期,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表现不包括()代人口(户)占全国户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数比例A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 B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C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族已同汉族融合 D一个新的民族——蒙古族开始形成西2 470 685 19.80 9 985 785 80.2022、两宋政府设立的市舶司,其主要职能是()汉A管理对外贸易 B监督船舶制造 C管理国家财政 D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唐3 920 415 43.20 5 148 529 56.8023.宋辽、宋夏和议的共同点不包括:( )朝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北11 240 760 62.90 6 624 296 37.10C.促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D.反映了宋朝统治的腐败宋24.宋朝时的主要对外贸易港口有:( )(1)材料一反映了汉朝时南方怎样的生产和生活状况?(2分)①福州②广州③泉州④明州⑤杭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2)材料二中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什么时期?(2分)25.下列关于宋代经济叙述错误的是:( ) A.浙江居民能吃到当地产的占城稻B.宋代商人能够到非洲从事贸易活动(3)对比材料一语材料二、三,说明我国南方经济发展出现了哪些具体变化?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3分)C.王安石看到东京城外棉花长势喜人 D.东京居民冬天烧煤来取暖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4)从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材料一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材料二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题临安邸》28.同桌因事缺席一节课,请你以下面这首诗和问题为线索,帮她补上这节课好吗?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1)材料一中诗人为什么会“但悲不见九州同”?当时是什么样的局面?(3分)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1)诗中描绘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2分)(2)该民族建立政权后,曾与中原政权发生冲突,最终双方改和,史称什么?对此你是怎么看的?(4分)(2)“王师北定中原日”的愿望能实现吗?南宋统治者是怎样做的?(3分)29、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
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材料二中的杭州、汴州分别指的是什么地方?“直把杭州作汴州”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下列问题。
材料一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廷尉李斯议日:“周文、武所封子第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议,则安宁之术也,置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2诸侯不便。
”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2)据图一,从左边大图与右边两小图的配置,可以看出邮票设计者意在告诉我们什么?(2分)不难哉!廷尉议是。
”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唐朝中央行政机构(3)图二左边人物是谁?据图二,说说他对人类作出的主要贡献。
(3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史上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界瞩目,也令所有的炎黄子孙引以为豪,请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三元朝疆域图图一图二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
” ——民谚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 ——《宋史》(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是唐朝农耕技术的重要创造,请写出图一、图二对应的工具名称。
(2)材料二中“苏湖熟”的“苏”是指哪里?材料二反映的情况主要得益于该地从哪里引进的水稻优良品种? (1)材料一中反映了西周和秦朝各实行什么制度?(2分)(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该现象最终完成于什么时候?(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有何积极作用?(3分)32. 阅读下列中国古代经济的相关材料:(6分)(3)材料三中反映了元朝的什么行政制度?实施的原因是什么?(4分)材料一:杜甫《忆昔》:“忆昔开元全盛目,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材料二:《宋史》:“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材料三:《元史》:元世祖上位之初,首昭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30.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读下列两枚邮票,回答问题。
请回答:(1)历史上称材料一中的“全盛日”为什么?杜甫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被后人称为什么?(2)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所述的现象?当时居世界首位的是哪个行业? 图一图二(3)元世祖属于哪个少数民族?材料三反映了元世祖的什么治国思想?(1)图一左边所示器物是什么?它发明于我国哪一朝代?(2分)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答案一、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 C D C A B A CB C C C B B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4 15答案 B B A C C D A B AC C D26、(1)1127年,金灭北宋,占领北方;南宋建立后,只拥有半壁江山,所以“但悲不见九州同”宋金和议后,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形成宋金对峙局面。
(2)不能实现。
南宋统治者杀害了抗金英雄岳飞,阻挠、破坏抗金。
(3)杭州是南宋的都城临安,汴州是北宋的都城开封。
“直把杭州作汴州”说明南宋统治者醉生梦死,贪图苟安,不思进取,甘愿向金称臣,而不打算收复失去的国土。
27.(1)反映了汉朝时南方生产水平比较落后,人们生活处于不饥饿也不富足的状态。
(2)两宋时期。
(3)变化:北宋时期政府收入仰仗南方,太湖流域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南方人口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北方;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4)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史实告诉我们:安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先进技术的传入和应用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原因等。
28、(1)契丹族(2)澶渊之盟(1分)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但是,从整个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的发展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