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月牙儿》中月牙意象

浅谈《月牙儿》中月牙意象

浅谈《月牙儿》中月牙意象
发表时间:2011-05-19T11:22:43.327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第3期下作者:王洁饶靳
[导读] 《月牙儿》描写的是母女两代人为生活所迫,均沦为暗娼的的悲惨故事。

◎王洁饶靳(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庆万州 404100)
中图分类号:I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3-050-01
摘要:《月牙儿》描写的是母女两代人为生活所迫,均沦为暗娼的的悲惨故事。

月牙儿在文中反复出现,而它每一次出现都代表了主人公不同的心境。

老舍借“月牙儿”的意象营造一种凄凉而又具有艺术美感的意境。

关键词:月牙儿;意象;凄凉
老舍的《月牙儿》是用情感与美感构筑起来的现实内容与艺术高度统一的小说精品。

小说采用“臆想式”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真切的展示了人物复杂的情感世界。

《月牙儿》写一对良家母女如何被生活所迫相继沦为暗娼的悲剧,它所要表现的是城市底层妇女生活的艰难与内心的悲苦。

它关注人物内心世界的自我展露,着重于一种意绪的表达。

残缺的月牙儿凄冷孤寂,与主人公的凄苦命运相映照,主人公与月牙儿之间无言的对话,饱含着难以名状的人生酸楚。

《月牙儿》九次直接描写月牙儿,表达了主人公在不同境遇中的不同心态。

“在小说里,月牙儿实际上是直接沟通人物心灵深处的物象,是作者用以刻画人物心理的一种手段。

” 有三个阶段没再看见月牙儿,通过这一系列的描写,把主人公凄凉的一生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月牙儿在小说中的不断的重复与变换
“是的,我又看见月牙儿了,带着点寒气的一钩浅金。

” 小说开篇就带出月牙儿,而且是带着寒气的,为整篇小说的悲凉氛围埋下了伏笔,这种寒气并非仅仅是月牙儿散发出来的寒气,更是主人公生命中充溢着的寒气。

“那第一次,带着寒气的月牙儿确是带着寒气。

” 这是主人公第一次看见月牙儿,那带着寒气的月牙儿确是带着寒气:第一个寒气是确是意义上月牙儿所带的寒气,而第二个寒气则是环境所致。

“妈和我还穿着白袍,我又看见了月牙儿。

” 这是主人公和她妈妈出城去看她爸爸的坟,这时月牙儿放出的是一道冷光。

“不敢高声地哭,我看着天,啊,又是月牙儿照着我的眼泪。

” 几乎当完了家里能当的东西,尽显主人公的孤独、悲哀与无助。

“我坐在她旁边,看着月牙,蝙蝠会在那条光底下穿过来穿过去,像银钱上穿这个大菱角,极快的又掉到暗处去了。

” 月牙儿已经上来了,可妈妈还在给别人洗衣服,月牙儿也给她带去了一点光亮,她们母女的生活也正是因为妈妈给别人洗衣服才有了一点希望,可最终它还是掉到了暗处,是悲惨生活的预兆。

“这次月牙儿比哪一回都清楚,都可怕。

” 这次月牙儿比哪回都清楚是因为妈妈改嫁,未来有了着落,生活也更稳定了;比哪一回都可怕,是因为主人公对妈妈找的这个新爸爸以及那个新家有一种无知的恐惧。

“我敢在院中走了,一个春天的月牙在天上挂着。

我看出它的美来。

” 主人公在几经挫折、绝望之后,真正明白了妈妈,也真正原谅了妈妈,并明白了活着的可爱,为了活着,她什么也肯干。

她认为羞耻并不是她造出来的,这也暗含了生活的无奈,她能坦然面对生活,不是因为生活中没有羞耻,而是她认为羞耻并非她造成的,这也体现出一种深沉的无奈与悲哀。

“他的笑唇在我的脸上,从他的头发上我看着那也在微笑的月牙。

......月儿忽然被云遮住,我想起来自己。

我失去那个月牙儿,也失去了自己。

” 在前面,微笑的月牙中可看出主人公的欢快,舒畅的心情,可后来月牙忽然被云遮住,是一个极大的转折,一下子后回到了黑暗之中,表现出了主人公复杂多变的心境。

“在这里,在这里,我又看见了我的好朋友,月牙儿!” 在狱中,又看见了月牙儿,反衬出了主人公前面那段日子的黑暗,在对世界的绝望,甘愿在监狱里了结一生的心境下,他又看见了月牙儿。

二、看不见月牙儿的三个时期
“我在三四年里似乎没再看见月牙儿。

新爸对我们很好,他有两间屋子,他和妈妈在里间,我在外间睡铺板。

” 这是主人公第一个阶段没有看见月牙儿,因为在这段日子里,生活过得比较安稳,有饭吃,有地方住,甚至还可以上学,这与主人公之前的生活相比已是很幸福,很安稳的了。

因此,她不需要月牙儿来安慰她,也不需要月牙儿那点微弱的光来照亮生活。

这段日子,是她童年中最美好的时候。

然而,也正是由于这个新爸爸的不辞而别,让母女俩重新回到黑暗的日子,甚至生活变得更加可怕。

“我又老没看月牙了,不敢去看,虽然想看。

” 如果说前一个阶段里是因为生活得安稳而无心再去看月牙,那么,接下来便是因为生活的黑暗,可怕而看不见月牙。

妈妈因为新爸爸的离走而沦为暗娼。

后来,她竟给了她的女儿—主人公两个选择::一是让她出卖肉体,她们母女可以继续一起生活;二是各过各的生活,以为她的妈妈又要嫁人,而这一次,已不能像小时候那样把她一起带过去。

主人公选择了后者。

小学毕业后,她先在学校打工生活了一段时间,可后来换了校长,她不得不离开另谋出路。

可又找不到事做,生活过得还不如一条狗。

这段日子,她想看月牙儿,可不敢看。

不敢二字,将主人公当时的心境微妙的表达了出来:月牙是她生活中的一点希望,而她却不敢看。

第三的一个时期应是主人公生活中最低潮、最黑暗的时期,她也在万般无奈之下承袭了她妈妈的职业,沦为暗娼,在那些日子里,她的生活完全是漆黑的,连月牙儿的那一点光亮甚至是萤火虫的光亮也不会有。

她干着自己最不愿意干的事,麻木的生活。

如何才能生活下去是她唯一的追求,而怎样的生活方式对她来说已不再重要。

她也早已无心再看月牙儿了,也可以说是她已如行尸走肉般的生活,月牙儿已不在她的生活之内。

虽然这三个阶段都没看见月牙,但没看见的原因是迥然有别的,这三个时期的生活也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从不看月牙到不敢看到看不见,是主人公生活环境的变化,更是她人生悲剧加深的一个过程。

三、月牙儿总体意象
贯穿全篇的“月牙儿”是一个具有多种意象的象征体,凄冷的月牙儿照出来的光虽然很微弱,但比起无边的黑暗来,它多少还能给人一点亮。

从这个角度来说,月牙儿有曾一度是主人公微薄希望的象征。

月牙儿是主人公生活的见证,是她不同情感经历的回忆。

月牙儿对主人公而言,不仅起到唤醒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它折射了小说人物不同时期不同境遇后产生的不同感受,月牙儿是人化的意象,同时又是立体多维的意象,在主人公生活的不同时期,它分别赋予色彩不同、基调不同的意义内涵。

老舍通过对月牙儿这一本土意象的立体多维的开放式构建构,使月牙儿这一意象在小说中成为叙事的主线,月牙儿不只是在小说的开头结尾对作品起到首尾呼应的结构功能,而且始终贯穿
全文构成特殊的意象叙事。

月牙儿不如满月那么皎洁,也不像满月那样带给人温暖,让人感到生命的亮色。

它只让人感到暗淡、凄凉和生命的短暂。

因此,月牙儿这一意象给整篇小说定下暗淡的基调,也象征着主人公的不幸人生。

“这月牙儿要么是‘我’生命苦难和虚幻幸福的见证,要么是‘我’孤独中唯一的朋友,要么是‘我’不圆满生命的象征。

” 月牙儿意象在小说里贯穿始终,但这也并不是说它随着故事的进展而处处可见,作者对月牙儿的抒写并不是平行展开,而是总出现在人物命运发生变化的关节处,作为点睛之笔深化小说的主题。

四、结语
老舍的《月牙儿》成功地运用了月牙这个意象,刻画出了主人公悲惨凄凉的一生。

以月牙儿为主线,借月牙儿这个意象,把主人公不同时期不同心境展露无疑。

月牙儿本身就给人一种不完满的印象,而通过它来表现主人公的一生更显得缺憾与感伤。

参考文献:
【1】陈孝全主编.中国现代文学200题[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89.
【2】李剑波,李瑞霞主编.老舍精选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
【3】范亦豪.论《月牙儿》及其在老舍创作史中的地位[J].文学评论,1984,(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