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书写原则

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书写原则

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书写原则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一项有明确目标的活动。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的“指南针”,它指的是通过某一次或某几次教育活动所期望取得的效果。

教育活动目标制定的准确度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态度,因此,为使教育活动的目标真正对教育活动的过程起到“指南针”的作用,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一、一致性原则
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发展目标,一种是教育目标。

以幼儿的口吻表述,所述为幼儿通过该教育活动所应该达到的发展指标。

如以小班《美丽的鲜花》为例:
1.能感知花园中多种颜色、形状的花,感受春天花的美丽。

2.能尝试用手指或棉签画出自己喜欢的画。

相对而言,表述口吻为教师,指明教师在该教育活动中应该做的事情,或者是努力达成的教育效果,则是教育目标。

上述案例的目标可以表述为:
(1)引导幼儿感知花园中各种颜色、形状的花,感受春天花的美丽。

(2)鼓励幼儿大胆地用手指或棉签画出自己喜欢的画。

二、针对性原则
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要具有针对性,即活动目标要具体,所指涉的价值标准要细化,而不是笼统地表述。

对于幼儿教师而言,教育活动目标越具体,就越具有可操作性,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更容易以目标为标杆衡量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反应,并及时按照目标的要求给幼儿适宜的支持。

如果目标笼统,教师往往拿捏不准要点,无法较好地把握活动的效果,对幼儿的指导则不够细致。

如大班一个语言领域教育活动的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诗歌的含义,体验其中的感情。

2.引导幼儿描述自己美好的家。

3.引导幼儿发展想象力,仿编诗歌。

这样的语言领域教育活动目标是一个典型的“万金油”目标,在任何年龄阶段的语言教育活动中似乎都可以使用,原因就在于活动目标没有明确什么感情、怎样描述、怎样仿编。

这就为教师的教育、指导平添了盲区。

因此,这个教育活动目标可以将教育预期效果细化:
1.通过教学和操作活动,引导幼儿理解诗歌的含义,体验美满家庭生活的快乐情趣。

2.引导幼儿用“温暖、快乐、幸福”等词语描绘自己美好的家。

3.教幼儿学习仿编诗歌,发展想象和创造能力。

如此修改,这节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成效将会最大化。

三、系统性原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倡导,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要相互渗透、有机联系。

所谓的渗透与联系,不仅仅指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内容相互整合,还指在一个幼儿园教育活
动中,根据实际情况,将情感态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能力培养目标有效整合。

但这并不
意味着任何一个教育活动都必须生硬地将三大领域的目标整合在一起,而是根据教育目标活
动内容的承载量与价值,至少包括两个领域的目标。

如小班《认识小兔子》语言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说出小兔子喜欢吃的两种以上的食物。

2.学习词汇“长长的”、“红红的”等。

该活动是一个小班语言教育活动,从目标定位来看,两个活动目标将活动的价值定位在
语言表达方面是无可厚非的,但活动注重认知层面的目标,忽略了情感、动作技能层面的发展。

对于小班的幼儿而言,活动本身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呵护生命、爱护动物,进而引发探
究小兔子的生长秘密,是更为重要的内隐价值,而语言表达只是一个外显价值。

从对幼儿发
展的持续性影响方面考虑,内隐价值对幼儿的发展更具有个体意义。

因此,该活动的目标可调整为:
1.触摸小兔子时,要轻柔,萌发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2.认真观察,并说出小兔子的典型外在特征。

3.了解小兔子的生活习性,如小兔子喜欢吃的食物。

另外,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排列也具有一定的讲究。

领域特点明显的幼儿园教育活动
中以领域目标为重点目标,放在目标中的第一位,其他目标为次重点目标,按照目标之间的
相互衔接性排列。

领域特点不明显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要确保目标之间的连续性,第一
层目标与第二层目标、第三层目标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每一个下层目标都是上层目标的具
体化,保证每一个下层目标的实现都能推动活动向总目标推进。

各层目标的相互衔接,要体
现幼儿心理发展的轨迹。

参考文献
[1]刘占兰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与实践策略[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2]张琳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