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五讲 美国的中国形象(下)
第五讲 美国的中国形象(下)
陈查理形象
• 1926年《没有钥匙 的住宅》(The House Without a Key)公映以来, 二十年代有两部、 三十年代有二十部、 四十年代有二十四 部陈查理电影公映, 最后一部于1949年 完成。
• 从1926年到1949年,美国有4家电影公司拍摄了40多部 以中国侦探陈查理为主角的系列影片,其时间跨度之长, 规模之大,大概只有日后的《007》系列可与之媲美。
• 陈查理是夏威夷警署内的一名华人探长,他头脑聪明,屡 破奇案,不断挫败各种犯罪团伙和黑色势力,成为银幕上 正义的化身。
• 与那些孔武有力、说着粗口,依靠拳头加手枪的美国侦探 不同,陈查理穿着讲究、彬彬有礼。他破案时从来不带武 器,完全是凭借过人的机智化险为夷。
中西爱情的悲剧套路: 1933年《严将军的苦茶》
• 《严将军的苦茶》(The Bitter Tea of General Yen, 1933),讲述一中国军阀与 一美国女传教士在上海的罗曼史,最后严 将军也是服毒自尽。
中西爱情的悲剧套路: 1935年《上海》
• 《上海》(1935)稍有新意,男主人公为一混血 儿,其父是被放逐的俄罗斯贵族,其母为满洲公 主,女主人公是一美国姑娘。但故事结尾处他们 将面临的悲剧并未发生,上一代人的悲剧拯救了 他们的命运。
• “想象一个人,细高干瘦而且阴险,双肩高耸, 长着莎士比亚式的额头,撒旦式的面孔,头发奇 短的脑壳,还有真正猫绿色的细长而夺人魂魄的 眼睛。如果你愿意,那么赋予他所有东方血统残 酷的狡猾,集聚成一种大智,再赋予他一个富裕 国家的所有财富,尽管那个国家根本不知道他的 存在。想象一下那个可怕的生灵,于是黄祸的化 身傅满洲博士,你心中就有了一个形象”。
• 也出现了正面刻画中国人的电影,并且影 响不小。
1、中西爱情的悲剧套路:1919年《娇花溅血》
• 1910年以后追求娱乐的 电影工业开始把东方人 以恶棍形象搬上屏幕, 如《国家》(Patria, 1917)等,但此十年间 最重要的影片无疑是大 师格里菲斯(D. W. Griffith)的《残花泪》 (Broken Blossoms, 1919,又译《娇花溅 血》)。
第五讲 美国的中国形象(下): 美国电影里的中国形象
一、1905年以前
• 1896年至1905年间出现的中国与中国人形象大多 见于纪录片,其主题或是重要的地理场所,或是 中国人的举止习惯。
• 重要的地理场所:如1898年现场拍摄的《香港政 府建筑》、《上海警察局》、《上海街景》等七 部影片,以及1902年拍摄的《北京前门》和《天 津街景》等。
• 记录中国人的举止习惯:如《李鸿章凭吊格兰特 公墓》(1896)、《中国人队列》(1898)、 《唐人街风景》(1903)和《中国洗衣店在工作》 (1904)等。
二、1905-1949年
• 爱情题材有两种结局,悲剧与喜剧:真正 的中西方爱情不会有好结局;若是主人公 被证明是西方血统,就是喜剧。
• 这一时期美国电影上形成了两个鲜明的中 国人形象:傅满洲与陈查理。
中西爱情的悲剧套路: 1919年《红灯笼》
• 《红灯笼》(The Red Lantern,1919), 表现一位中国混血姑娘与一位美国传教士 之子的爱情悲剧,并反对中国的义和拳运 动,在故事结尾处女主人公服毒自尽。
中西爱情的悲剧套路: 1919年《武先生》
• 《武先生》(Mr. Wu, 1919),电影描画一 位中国富家小姐被一位来自英国的花花公 子抛弃,她毕业于牛津大学的父亲武先生 绑架了那个花花公子,将英国人的母亲诱 惑到自己的房间几行非礼,后误服女仆端 上的毒药命归黄泉。
• 《东便是西》(East is West, 1930):一 位美国官员之子与一位中国女子共坠爱河, 惹来一系列风波,后来得知她本来是一位 美国传教士之女,小时候被人偷走抱养, 这突变的新身份将使新娘毫无阻碍地进入 美国西海岸社会。
2、从傅满洲到陈查理
• 1913年,英国人阿瑟·沃德(Arthur Ward,笔名 Sax Rohmer)塑造的恶魔形象傅满洲在美国开始 流行。
• 原来当两人准备结婚之际,男主人公的朋友劝阻 他们不要重演父辈的悲剧,他母亲曾因那桩婚事 自杀身亡。于是年轻的情侣不再公然对抗种族偏 见,断绝关系后天各一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黄种人变白种人,皆大欢喜:1916年《打破桎梏》
• 1916年拍摄了《打破桎梏》(Broken Fetters), 又名《黄与白》(Yellow and White)。
黄种人变白种人,皆大欢喜: 1930年《神之子》
• 《神之子》(Son of the Gods, 1930): 一位富有的中国人爱上美国少女,因种族 偏见而抑郁寡欢,最后男主人公不过是中 国人的养子,实际上还是美国人,于是故 事仍以喜剧形式收尾。
黄种人变白种人,皆大欢喜: 1930年《东便是西》
《娇花溅血》
《娇花溅血》剧情
• 故事讲述一位嗜食 鸦片的单身华人爱 上白人少女白花, 少女之父是残暴成 性的职业拳师,常 对亲生女儿拳脚交 加,发泄比赛失败 后的抑闷。
• 父亲发现女儿在黄种人的阁楼后怒不可遏,强 行把女儿带回家打得她奄奄待毙,华人赶来目 睹此景开枪打死拳师,最后在香消玉殒的白花 身旁自尽。
• 它讲述一名中国少女被卖给一位中国富商,一名 美国艺术家与中国少女在赌场邂逅相遇并坠入情 网。为了拯救少女,艺术家将所有财产推上牌桌, 试图用赢到的赌资赎出钟情的女子。乘赌场老板 间争斗之际,艺术家帮少女获得自由。
• 原来这位少女不是中国人,而是美国驻上海前领 事的千金。父亲死后,她由一位中国富人收养。 于是两人毫无障碍地结成百年之好,并在中国作 蜜月旅行。
• 同一时期,美国新闻记者兼作家厄尔·比格 斯(Earl Derr Biggers)创造了东方福尔摩 斯——“模范少数族裔”侦探陈查理:“这 个人很胖,可走起路来却步履轻如女人, 他生着孩子般的圆脸,白净的皮肤,短而 密的黑发,斜挑的眉头,上吊的双目,他 从奈佳小姐身边走过时,谦恭而彬彬有礼 地向她鞠躬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