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医学

法医学

部位:外露黏膜、湿润与嫩薄的皮肤、表皮剥脱处、死亡时皮肤受重压较多处。
皮革样变是较常见的局部干燥征象。
晚期尸体现象:由腐败所引起的各种征象
概念:在细菌作用下,使组织器官受到损伤,各类物质分解引起的
三要素:温度、湿度、空气
温度:25-35度,过高过低的温度均能影响繁殖甚至可灭活。高于55度,细菌很快死亡。低到1度以下,细菌停止繁殖。
表现:断头反应、瞳孔反应、精子反应等
肌肉迟缓:人死后,肌肉生理功能丧失,尸体肌肉张力消失,失去其紧张性,成为肌肉迟缓,或称为肌肉松弛。
横纹肌失去紧张性,处于松软状态,肌体重力平衡。临床死亡时即出现,经过时间短。。。。。。。
肌肉弛缓征象:立即出现、尸僵发生即消失
主要表现:全身肌肉柔软、四肢可随意屈伸。面部无表情,似熟睡状、眼微开,口微张,面部沟纹变浅,瞳孔散大
鉴定人员及鉴定企业条件(考试前看)
法医学基础
1、医学
2、生物学
3、物理、化学及其他
4、法学
法医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1、人体:活体、尸体、人体物质(血、尿、脑脊液、分泌物等)
2、相关场所
3、相关资料
研究方法:如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电生理检查等概括了医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研究方法
警犬、心理测试鉴定结论只能作为参考,不作为证据使用
法医判断:是否死亡、是否移尸
尸体冷却:活人体温:口测36.2——37.2肛测36.5——37.7
影响因素:尸体本身情况、尸体所处环境
16——18度平均每小时下降1度
12——17度平均每小时下降1.2度
26——31度平均每小时下降0.4度
尸体僵硬:人死后肌肉纤维先弛缓,接着凝固收缩变硬,全身可动关节因此而被固定在一定位置,难以改变,尸体呈强直状态,这种现象称尸体僵硬,亦称尸僵。
按脑心肺功能消失分类:脑死亡、心死亡、肺死亡
猝死,属于病理性死亡
指外表似乎健康的人或疾病症状不明显的人。。。。。。。
特点:突然性、意外性、非暴力性、常有诱发因素
检验:无病理特征、需排除暴力因素
死亡诊断及死亡过程
死亡诊断标准:心跳、呼吸完全停止,各种脑反射消失
死亡过程: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
法律法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很重要)
司法鉴定: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非常重要哦)
(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定义司法鉴定)
国家对以下司法鉴定业务的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实行登记管理制度
1、法医类鉴定2、物证类鉴定3、声像资料鉴定
提供侦查线索、提供案发时间、提供案发过程的资料
四、鉴定证据
1、证据与鉴定
2、人体物质同一的鉴定
3、认定客体种类属性
4、鉴定事件原因
5、鉴定事实客观性
6、鉴定事实程度
7、鉴定证据的来源和出处
法医学基本检验
一、法医现场勘验
勘验任务
1、确证死亡,抢救未死亡者
2、获取伤亡者原始状态资料
3、发现与收集建材或痕迹
安乐死概念:是指对于现代医学不能挽救的逼近死亡的病人,医生在病人本人真诚委托的前提下,为减少病人难以忍受的痛苦,提前结束病人生命的行为。
尸变征象
概念
分类
早期尸变征象:指24小时以内发生的变化非腐败
晚期尸变征象:指24小时以外的变化腐败
早期:死亡后,构成人体的组织、细胞和某些器官仍然可以保持一定的生活功能,对刺激能产生一定的反应成为超生反应。
非暴力死亡:生理性死亡:衰老死、先天畸形死
病理性死亡:缓慢死
暴力死亡:按暴力性质分:物理性暴力死、化学性暴力死、生物性暴力死
按暴力来源分:自杀死、他杀死、意外事故死
按暴力与死亡的关系分:
直接致死:必然致死、偶然致死
间接致死:因伤并发症死、因伤致原病恶化而死、因伤而死、因病而死
按死亡过程程度分:临床死亡、生物学性死亡
尸体痉挛:发生于死亡一瞬间,肌肉直接进入僵直状态,是保存个体临死时一瞬间身体姿势的一种特殊尸体僵硬阶段。
尸斑:人死后,全身血液循环停止,血液依靠自身重力,聚集在下部的血管,形成的暗紫色的状态。
出现时间:一般出现于死后1-2小时,亦有于死后半小时左右即出现。
严重贫血、或尸体位置不断变化的出现较迟
尸斑的发展:
坠积期:血液流向低下部血管内聚集。
压迫褪色、换位转移、
扩散期:压迫稍褪色、变换位置稍转移、切开见缓慢流血,因血管内血液变少,内压降低,切开后流出慢,洗去后组织仍呈血红色,估计死亡时间10-12小时
浸润期:压迫不褪色、变换位置不转移、切开无血液流出,组织呈暗红色
尸斑颜色:动脉血+静脉血+皮肤颜色
由鲜红逐渐加深
四、死亡
死亡是人生的必然规律。以新陈代谢为基础的活动一旦停止,
死亡鉴定
一、死亡鉴定范围
凡涉及刑事案件的尸体、急死或突然死亡死因可疑,有他杀或自杀嫌疑、重大事故、涉及法律的一般事故死亡等等
鉴定主要事项
分清正常死亡还是非正常死亡。。。。。。。
死亡原因、死亡性质、死亡时间、死者身份
死亡的分类及诊断标准(书里有)
神经症,一般是那些不如精神病严重,症状表现与正常体验较为接近的精神障碍。如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等。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主要任务
刑事案件、民事案件、性犯罪案件(有无性自卫能力)、其他案件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方式
出诊鉴定、门诊鉴定、住院鉴定、缺席鉴定
精神病发生原因
生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躯体因素
心理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家庭因素、环境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法医类鉴定:包括法医病理鉴定、法医临床鉴定、法医精神病鉴定、法医物证鉴定和法医毒物鉴定(病理鉴定即验尸、法医鉴定占90%,临床又占法医鉴定中的90%)
物证类鉴定:包括文书鉴定、痕迹鉴定、微量鉴定
指纹鉴定属于痕迹鉴定、汗液鉴定属于法医物证鉴定
声像资料鉴定:包括对录像带、录音带、磁盘、光盘、图片等载体上记录的声音、图像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其所反映的情况过程进行的鉴定和对记录的声音、图像中的语言、人体、物体作出种类或者同一认定
精神疾病原因和分类
1、器质性精神障碍
2、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3、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4、心境障碍
5、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6、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7、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8、精神发育迟滞与儿童和青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9、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德障碍和情绪障碍
二、生命的本质
1、生命的本质即DNA、细胞
2、人体的生命器官与生命活动
生命器官与活动
大脑——控制全身器官的生命活动
心脏——保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
肺脏——保障人体氧气的供应
3、生命体征的意义
评价生命活动质量的重要征象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判断个体生命是否存在以及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
三、衰老
是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随时间进展而表现出形态和功能不断衰退直至死亡的过程。
基本原则:
二、法医尸体检验
目的和要求:1、确定死因2、判断死亡时间或死亡经过时间
3、分析死亡经过,判定自杀、他杀
4、
法医学发展简史
最早-春秋战国《礼记》
先秦《法律问答》、《封诊式》
汉代张举烧猪
唐朝保辜制度:
1、中国古代鉴定制度的创举
2、因果关系认定
3、对当事人的保护
4、当今的借鉴意义
5、刑事诉讼办案时效的规定与伤害后果认定时机的衔接
案例1
甘肃121颗人头案
结论:盗墓,不构成犯罪,嫌疑人被传唤,罚款了事,盗窃目的为制作工艺品
案例2
云都浴场命案
死者沈京,外籍人士(由北京移民),99年1月底在云都浴场洗浴时触电身亡,经法庭裁决,被告云都赔偿各项费用总计63万元,为当时赔偿金之最
司法鉴定:劳务审查机构认定浴场不存在安全隐患,尸体经解剖发现有电流斑驳痕迹,故认定触电身亡
法医学具体任务
一、发现证据
1、应尽技术之能、经验之智,全力的发现证据
主动发现证据
细致观察是发现证据的基本要领
运用技术手段发现证据
2、及时发现证据
3、延时发现证据
4、检查发现证据要合法
二、提取证据
1、记录证据
2、科学的提取证据
三、分析识别证据
1、分析证据与案件的关联性
2、分析证据有无鉴定的必要
3、识别证据,为办案工作及时提供科学技术分析资料
这类人很容易产生幻听、幻视。甚至有些人认为自己被卫星定位系统跟踪,妄想内容一般都与个人经历、社会和文化背景有关。
常见精神疾病
精神分裂症
主要症状:思维联想障碍、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幻觉
诊断:1、较典型的分裂症状2、无体格检查异常3、无意识障碍4、无智力缺损5、无自知力
作案特征:
1、作案没有明确的动机、目的
宋朝宋慈《洗冤集录》,世界第一部法医学专著
现代法医学的发展
发展背景:西方医学的输入,法律的移植到国内是现代法医学诞生的重要基础。
精神病
精神病,泛指精神障碍的严重形式,具有幻觉和妄想等症状,但不包括焦虑障碍和人格障碍、精神发育迟滞。
精神疾病,其含义基本等同于精神障碍,新的趋势是更多的采用精神障碍这一表述。是泛指所有的脑功能失调引起的精神活动异常。精神疾病是脑部疾病的一部分,既有功能性疾病,也有器质性疾病。
出现时间:开始于死后一到两小时,从小肌肉开始,6——8小时累及全身。
常见成人尸僵先出现在下颌关节,然后颈部、经5——6小时遍及躯干及上肢,7-8小时发展到下肢,死后10-16小时全身高度僵硬并维持1。5-2天,然后开始缓解,死后3-4天尸僵完全消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