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行业税收风险识别模型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行业税收风险识别模型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行业税收风险识别模型第一部分行业介绍一、行业定义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业务是指以培训学员的机动车驾驶能力或者以培训道路运输驾驶人员的从业能力为教学任务,为社会公众有偿提供驾驶培训服务的活动。

包括对初学机动车驾驶人员、增加准驾车型的驾驶人员和道路运输驾驶人员所进行的驾驶培训、继续教育以及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练场经营等业务。

二、企业类型划分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依据经营项目、培训能力和培训内容实行分类许可。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业务根据经营项目分为普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培训、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练场经营三类。

普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根据培训能力分为一级普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二级普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和三级普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三类。

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培训根据培训内容分为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培训和危险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培训两类。

大多数机动车驾驶员培训都是从事普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而且车型分为大型载客汽车(A照)、大型货车(B照)、小型汽车(C 照),培训内容为理论、桩考、九项、路考等考前培训。

三、工艺流程(营销方式)报名→体检→采集指纹→入学通知→理论培训→理论考试→桩考培训→桩考→九项、道路驾驶培训→九项考试→道路驾驶考试→发放驾驶证。

四、经营规律1、从事普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业务的必须符合规定的条件。

一要有健全的培训机构。

包括教学、教练员、学员、质量、安全、结业考试和设施设备管理等组织机构,并明确负责人、管理人员、教练员和其他人员的岗位职责。

二要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包括安全管理制度、教练员管理制度、学员管理制度、培训质量管理制度、结业考试制度、教学车辆管理制度、教学设施设备管理制度、教练场地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

三要有与培训业务相适应的教学人员。

有与培训业务相适应的理论教练员;有与培训业务相适应的驾驶操作教练员;所配备的理论教练员数量应当不少于教学车辆总数的10%。

四要有与培训业务相适应的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包括理论教学负责人、驾驶操作训练负责人、教学车辆管理人员、结业考核人员和计算机管理人员。

五要有必要的教学车辆,所配备的教学车辆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要求,并装有副后视镜、副制动踏板、灭火器及其他安全防护装置。

六有必要的教学设施、设备和场地,租用教练场地的,还应当持有书面租赁合同和出租方土地使用证明,租赁期限不得少于3年。

2、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经营管理要符合规定要求。

一是按照经批准的行政许可事项开展培训业务。

二是应当将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许可证件悬挂在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公示其经营类别、培训范围、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教练员、教学场地等情况。

三是应当在注册地开展培训业务,不得采取异地培训、恶意压价、欺骗学员等不正当手段开展经营活动,不得允许社会车辆以其名义开展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经营活动。

四是实行学时制,按照学时合理收取费用。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应当将学时收费标准报所在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备案。

对每个学员理论培训时间每天不得超过6个学时,实际操作培训时间每天不得超过4个学时。

3、车辆场地等固定资产一次性投入大。

培训资质必须有规定的车辆,如从事三级普通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的,应当配备上述九类车型中的一种车型,且所配备的教学车辆不少于10辆。

还要有规定的教练场地,教练场地(含租用的教练场地)包括场地驾驶教练场、场内道路驾驶教练场和实际道路驾驶教练路线。

单车培训面积必须有最低限制。

这些实施必须一次性投入,并经驾驶培训管理部门验收合格,方可从事培训业务。

五、管理难点一是参加驾驶培训的人员基本上都是自费学习,没有索取发票的习惯,虽然税收管理中要求驾校在收费时开具发票,但驾校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不开票的现象,从而无法实现以票控税的效果。

二是税务机关与公安局、交通局等部门信息不畅通,传递的信息不及时,造成驾驶员培训行业申报核实存在困难,税收管理中难以核查企业申报的真实性。

三是大部分企业将代收代缴的规费扣除后作为培训收入进行申报,税务部门无法及时掌握有关管理部门的规费收费标准,对驾校的培训收入数据难以全面掌控。

四是驾校经营者纳税意识淡薄,而驾校行业大多现金交易,学员多以个人为主,征管部门缺乏有力的措施,虚假申报现象较为普遍。

第二部分主要税收风险领域一、税收风险领域列举1、大多数驾校采取“费外收费”的办法,培训中转交给公安、交通部门和其他培训部门的训考费、考试费、红十字等规费作为代收代支款项,作为账外收费的项目,不作营业收入处理;2、部分驾校将耗油费和教练工资与学费分开收取,作代收代支款项处理,隐瞒营业收入,而实际支出时又将这些支出在所得税前列支,达到少申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所得税的目的;3、部分驾校通过隐瞒培训人数的方法,人为隐瞒营业收入,以达到少缴纳营业税和所得税的目的,加上外部信息不畅通,无法准确核实实际培训合格人数;4、部分培训学校账面上按照实际已培训合格的人数记收入,而已报名未培训的人数未记营业收入,造成不缴纳或延期缴纳营业税金及附加;5、驾校行业使用收据收取培训费现象普遍存在,虽领购发票,使用量也很小。

部分驾校采取不开、少开发票金额;先用收据收取培训费,月底再统一开具发票,但发票金额开具不足等方式,瞒报培训收入,从而少申报营业税金及附加,税源管理部门无法实现以票控税;6、大部分驾校培训时间不足。

如交通局、物价局规定培训时间货车(B照)60小时、小汽车(C照)50小时,但实际培训时间远远不足,但在列支油费、教练人员工资等成本费用时仍然按照定额时间的水平虚列费用项目,达到少缴所得税的目的;7、一些驾校以社会关系较多为借口,入账的收费中存在不收费或低于成本收费的现象,存在虚假入账,从而少申报营业税金及附加的可能。

8、部分驾校在本部之外成立非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但在对分支机构的管理上仅以收取定额管理费形式,分支机构以挂靠总部的形式经营,上交公安、交通部门的规费等均由分支机构自行负责,分支机构的收入、成本、费用未按规定汇总核算,分支机构也不自行申报,从而达到偷逃地方各税的目的;9、部分驾校与教练实行培训收入定额分成的办法,驾校除定额收取管理费用外,其他一切培训事项均由教练自行负责,教练自带教学用车、自找学员、自负盈亏,驾校申报收入时仅申报实得管理费部分,从而达到偷逃分成给教练部分的培训收入应纳的地方各税;10、由于从报名到实际培训的时间跨度较长,部分驾校将收取的培训收入作为预收款处理,在培训结束时才进行申报,甚至长期挂账达到迟缴或者不缴税款的目的;11、部分小规模驾校未配备专业财务人员,核算不规范,收入不及时入账,修理费、燃料费等入账票据不合规范,成本费用列支随意性较大。

二、税收风险领域描述1、培训收费入账不足的风险(1)隐瞒培训人数、培训车辆等方法隐瞒培训收入。

一些单位通过隐瞒培训人数、培训车辆、教练员人数、培训收费标准等方式隐瞒营业收入,达到少缴纳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目的。

(2)采取培训分成方式,部分入账营业收入部分驾校通过设立分支机构或利用资质对外承包等方式,对分支机构和承包人定额收取管理费,对外分成的收入不入账。

分支机构和承包人也不申报地方各税。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一条的规定:“单位以承包、承租、挂靠方式经营的,承包人、承租人、挂靠人(以下统称承包人)发生应税行为,承包人以发包人、出租人、被挂靠人(以下统称发包人)名义对外经营并由发包人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的,以发包人为纳税人;否则以承包人为纳税人。

”驾校应该按照税法的规定将全部收入申报纳税。

2、成本费用列支不实的风险部分驾校以经营规模小,无建账能力,采用代账会计,未配备专门的财务核算人员,造成财务核算不健全。

如虚列汽油费、修理费等费用支出,造成成本费用失真,造成企业所得税无法准确核算。

3、收入未按照规定时点入账的风险部分驾校是按照实际发证的培训人数记收入,而已报名未培训的人数未记营业收入,造成少缴纳营业税金及附加。

按照营业税暂行条例第十二条的规定“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并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驾校营业税应在收到学员报名费时,应全额申报缴纳营业税金及附加。

4、违反征收管理规定的其他风险(1)部分驾校法律意识淡薄,未按照征管法规定办理税务登记,脱离税务管理,造成漏征漏管的风险。

(2)部分驾校违反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虚开发票或未按规定使用发票,造成收入和成本不实的风险。

第三部分风险识别模型一、数据来源涉税数据主要包括纳税人报送的财务数据、网上开票数据、税务机关采集的数据、公安、交通等部门第三方的数据。

主要来源于江苏省地方税务局税收管理大集中系统、税务机关要求纳税人定期报送的其它资料。

江苏省地方税务局税收管理大集中系统按月或按风险识别期获取数据,包括税务管理码、纳税人名称、数据项名称、所属期限、数据额。

税务机关要求纳税人报送的数据按月获取,包括税务管理码、纳税人名称、报送数据项名称、报送数据项金额(本期数、累计数)。

第三方数据主要从公安局考试中心、交通局驾培管理部门按月获取的驾校报名人数、培训人数、教练场地面积、教练员人数、教学车辆数等第三方涉税信息。

二、风险点识别附件一:税收风险特征报送表报送单位:(盖章)报送日期:附件二:税收风险指标编制模板编号:附件一:税收风险特征报送表报送单位:(盖章)报送日期:附件二:税收风险指标编制模板编号:附件一:税收风险特征报送表报送单位:(盖章)报送日期:附件二:税收风险指标编制模板编号:附件一:税收风险特征报送表报送单位:(盖章)报送日期:附件二:税收风险指标编制模板编号:附件一:税收风险特征报送表报送单位:(盖章)报送日期:附件二:税收风险指标编制模板编号:附件一:税收风险特征报送表报送单位:(盖章)报送日期:附件二:税收风险指标编制模板编号:第四部分风险应对指引针对驾校行业的管理特点,我们将涉税风险划分为四个风险领域:分别为培训收费入账不足的风险、成本费用列支不实的风险、收入未按照规定时点入账的风险、违反征收管理规定的其他风险。

结合涉税风险点对该行业的风险管理,提出如下风险应对指引。

1、强化驾驶学校经营管理监控。

注重了解各驾驶学校的招生情况,是否按规定使用和开具发票;详细了解驾驶学校组成情况,是否有挂靠现象,挂靠的驾驶学校是否合并纳税。

2、建立有效信息沟通交流机制。

注意比对交通部门传递信息,并适时采集培训单价标准,及进进行比对,能准确地掌握各驾驶学校的实际招生培训状况。

3、开展驾驶学校详细比对核查。

详细审核每个驾驶学校从交通管理局车辆管理所领证数与实际申报数是否吻合;详细审核驾驶学校备案的教练车数量、车型,驾驶学校收费是按教练车型及选学驾驶证准驾车型确定的收费标准;详细审核教练员人数及教练员收入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