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产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镇**村**村“一村一品”产业扶贫示范点项目建设方案**村位于***镇西部,东、西与新华村和对伙铺村接壤,北与桐木垅村、长征村毗邻。
全村1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470人,其中贫困户30户,贫困人口87人,已脱贫14户50人,未脱贫16户37人,低保14户33人,五保户10人(户),残疾人41人。
**村地处小盆地,16个村民小组沿柳林溪缘山而居,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气候适宜,生态良好,耕地面积2613亩,属非贫困村。
一、产业发展基本情况(一)产业项目建设名称:蔬菜种植与深加工。
(二)产业资源与基础优势1.区位优势。
***镇**村位于芷江西部,距县城42公里,西临新晃、贵州铜仁市,路程分别为18.7公里、51.8公里,西北毗邻贵州万山特区31.6公里,距怀化市区约为84 公里。
320国道、湘黔复线、沪昆高铁穿境而过,交通发达,县城、怀化、贵州铜仁市、贵州万山特区基本在2小时经济圈内,区位优势明显。
2.资源与技术基础优势。
**村素有稻田种植辣椒的传统。
**村规模化、产业化种植辣椒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已有30余年历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辣椒栽培与管理技术。
20世纪90年代,是**村辣椒种植的鼎盛时期,规模最大时达200余亩,年产青椒500余吨,在贵州万山特区青椒市场占有相当的份额。
21世纪,随着农村建筑业的兴起,**村的辣椒种植一度方兴未艾。
近几年来,农村民居建设已近饱和,富余劳动力为找出路,**村辣椒种植再度兴起。
2017年全村种植辣椒120亩,种植大户刘良凤一家就种植了60余亩,辐射带动效益显著,贫困户有4户11人参与。
贫困户刘良尧种植4亩辣椒,亩均纯收入5000余元,全家3人,人均增收近7000元,其余三户也获得了不错的经济收益。
辣椒种植周期短,低技术门槛、低风险,见效快,发展潜力大,适宜推广。
青椒是人们餐桌上的深爱,红干椒耐储藏,可深度加工,产品附加值大。
3.产品深加工。
高手在民间,**村有加工辣椒传统产品的技术优势。
以村集体为主体,充分利用烤烟种植的闲置基础设施,开设辣椒产品加工厂。
申请注册商标,深入挖掘民间辣椒及蔬菜加工技艺,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辣椒系列产品。
产品于2018年四季度个案投放市场试营销,2020年基本发展成型,并初具规模。
(三)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一是观念。
只求温饱,不思发展;怕担风险,只求清闲安逸,得过且过等守旧观念,是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二是技术。
**村辣椒种植虽有一套成熟的栽培与管理技术,但已远落后于时代,经济效益有限。
加大技术培训力度,运用现代科技,改革辣椒传统栽培方式方法与管理技术,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是资金。
大棚种植是现时较为普遍的技术,但前期投入资金较大。
辣椒深加工系列产品的前期研发、加工设备的添置、包装设计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
(四)经营主体基本类型1.蔬菜种植①经营模式:合作社+农户。
其中村民参与“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达60%,贫困户参与“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达100%。
②组织管理模式:以市场为导向,统筹规划,大户带动,共同发展,集中连片,自愿参与,自主经营,风险自担。
所有产业户均参加农业保险,化解产业发展风险。
合作社根据市场需求,负责种植规模、品种的统筹规划,聘请专家对参与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③营销模式:产业经纪人+电商。
改革单打独斗、各显神通的旧有营销方式,充分发挥“能人”专长和农村淘宝平台作用,培育市场,开拓市场。
2.产品深加工村集体+股份制。
村集体是产品深加工的主体,肩负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任。
村集体负责组织技术的前期挖掘与引进,有计划地组织系列产品的前期开发与包装设计,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助力集体经济发展,实现群众受益、贫困户致富的目标。
二、项目建设内容(一)核心区**院子畈上,集中连片总面积70亩,其中钢架大棚10亩,竹木大棚60亩,覆盖三、四、五组,人口418人。
(二)辐射区1.10、12、13组,集中连片总面积40亩,钢架大棚10亩,竹木大棚30亩,覆盖人口436人。
2.1、2组,集中连片10亩,钢架大棚2亩,竹木大棚8亩,覆盖人口312人。
(三)专项资金对产业支持环节与分阶段组织实施1.专项资金对产业发展的支持。
专项资金30万元,主要用于购置钢架大棚,不仅可缓解项目建设初期资金紧张,支持项目建设,而且对于鼓舞信心,凝聚人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分阶段组织实施时间表。
2017年12月中旬成立合作社,建立机构,制定章程,完善机制建设,制订2018年产业发展规划。
2018年2月22亩钢架大棚建成,3月98亩竹木大棚建成。
4月,农产品经纪人制成型,深加工系列产品研发工作上马。
10月,深加工产品上市。
三、资金投入概算(一)总投资规模集中连片总面积120亩,总投资规模174.4万元。
资金来源结构:申请专项资金30万元,整合各级财政资金20万元,引导社会资金30万元,自筹资金94.4万元。
(二)具体项目建设内容1.钢架大棚:钢架大棚22亩,每亩购置成本3万元,总投入66万元。
2.竹木大棚:竹木大棚98亩,每亩成本0.8万元,总投入78.4万元。
3.基础设施建设:滴灌设备10万元,项目建造总成本20万元。
四、产业帮扶方案(一)产业帮扶的具体内容和措施1.产业帮扶的具体内容:蔬菜种植。
通过蔬菜种植,使贫困户掌握相关的技术,以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2.产业帮扶的手段和措施:一是转变观念,大力宣传勤劳致富的思想,彻底改变等、靠、要的落后观念。
二是政策,充分利用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促使贫困户脱贫。
三是科技,通过产业帮扶,使贫困户掌握1—2门种养技术,以达到迅速脱贫、稳定脱贫的目标任务。
(二)贫困户与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方式1.自主经营。
有劳动能力和技术基础的贫困户,利用核心区或辐射区责任田,在合作社的统筹发展规划与大户的引导带动、指导下,自主经营蔬菜种植,利益自享,风险自担。
2.入股分红。
遵循自愿的原则,缺乏劳力、技术的贫困户可将核心区或辐射区的责任田作为股份,入股。
可分为两种形式:一为合作社与种植大户协商,种植大户与贫困户签订分红协议,以保证贫困户的利益;贫困户自行与种植大户协商,签订入股分红比例,以实现增收脱贫的任务目标。
3.托管代营。
责任田在集中连片区,无劳动能力而又不愿以土地入股分红的贫困户,可选择托管代营的方式:一是半托管代营,即,技术和营销上托管,具体培管由贫困户自己负责;二是全托管代营,全托管代营不同于入股分红,技术、培管、营销全由专业大户负责,贫困户出劳力,利润归贫困户。
4.流转出租。
流转出租,就是贫困户将核心区或辐射区的土地,通过流转的形式,出租给种植大户,无须担当任何风险。
5.劳务。
贫困户100%参加合作社。
土地不在核心区或辐射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以及除自主经营、托管代营外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行劳务优先的原则,与合作社签订劳务合同,通过劳动而获取稳定的报酬,从而实现脱贫的目的。
(三)利益联结的具体时限2018年贫困户与合作社形成利益联结共同体。
通过2—3年的时间和一系列的帮扶措施,培育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基础,2020年左右,所有贫困户具备、形成了独立增收、创收的能力,除特殊情况和长期帮扶措施不变外,贫困户与合作社利益联结的输送方式结束。
五、资金具体用途和补助标准(一)资金具体用途1.申请专项资金的用途。
30万元申请专项资金100%用于贫困户大棚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
自主经营贫困户和托管代营贫困户核心区及辐射区内的土地,均建成钢架大棚或竹木大棚。
2.整合各级财政资金的用途。
整合各级财政资金20万元,除用于补足贫困户大棚与基础设施建设外所余资金,均用于种植大户大棚与基础设施建设。
3.引导社会资金的用途。
引导社会参与资金30万元,按照谁引导谁受益的原则,用于大棚和基础设施建设,分红比例由受益方和社会资金参与方协议签署。
合作社引导的社会资金,由合作社视具体情况酌情分配使用,分红比例由合作社与社会资金参与方签订。
4.自筹资金的用途。
自筹资金属自有资金,由自筹户自主使用。
(二)补助标准1.权利与义务①合作社成员大会和成员代表大会的决议,体现了全体成员的共同意志,成员应当严格遵守并执行成员大会、成员代表大会和理事会的决议。
②按照章程规定向本社出资。
一是以成员出资作为组织从事经营活动的主要资金来源,二是明确组织对外承担债务责任的信用担保基础。
③合作社为成员在独立生产经营中无力解决、解决不好、或解决不合算的问题,提供服务。
④由于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存在,合作社的生产经营可能会出现波动。
合作社有盈余时分享盈余是成员的法定权利,合作社亏损时承担亏损也是成员的法定义务。
⑤成员除应当履行上述法定义务外,还应当履行章程结合本社实际情况规定的其他义务。
2. 量化折股、配股、分红①量化折股。
遵循自愿的原则,缺乏劳力、技术的贫困户将核心区或辐射区的责任田作为股份,入股。
量化折股的标准按照合作社章程规定,以及双方共同协商的标准,进行量化折股。
②配股。
配股是自主经营户根据生产需要和合作社章程向成员发行新股、筹措资金的行为。
贫困户有优先配股的权利。
贫困可将在合作社务工所得收入按照章程规定和折股标准进行配股,配发的新股参加年终分红。
③分红。
参与户与自主经营户按章程规定和双方的协议比例进行分红。
分红必须保证贫困户的利益不受损。
当经营出现亏损时,量化折股的土地收益,不得低于土地流转的标准,务工所得配股,须保证原务工收益不受损失。
3.劳务报酬。
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100%参加合作社务工。
自主经营者须按当地的务工标准按月给付劳动报酬,也可根据双方协议分期付给劳动报酬。
(三)保障措施1.未履行协议的约束措施。
非贫困户未履行协议的,收回其享受的各项优惠政策,并承担因此造成的损失,退出合作社,不得再享受合作社的待遇。
贫困户未履行协议的,属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必要时合作社对其进行批评教育,限期改正;属其他原因造成未履行协议的,按合作社相关规章制度处理。
2.因不可抗力违约的补救措施。
所有参加合作社的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均参加农业保险,转移、化解风险。
属市场方面的原因,应及时调整产业结构,适时发展适销、对路的产业,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任何情况下,贫困户土地流转、务工等发生的经济利益不受损。
六、组织保障措施1.设立领导机构。
成立以社长为核心的合作社领导班子。
社长由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具有一定现代农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的实干家通过推选等一套合法的程序产生。
合作社领导班子成员中必须要有贫困户。
合作社领导班子负责产业项目建设统筹规划、年度产业规划制定、各项制度建设与完善、资金及技术引进、市场营销策划、技术指导与培训、矛盾纠纷调处,等等。
2.完善管理机制。
一是章程,章程是合作社依规管理、统筹规划、发展、各项制度制定与实施的基础和依据,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