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尊教育__魏运华

自尊教育__魏运华


社会比较 (二)
上行比较 (upward comparison):与比 自己强或好的人比较 下行比较 (downward comparison): 与比自己弱或差的人比较
社会比较 (三)
辐射效应 (radiative effect) 在与比自己强的人比较中,如果比较目标 与自己关系密切,或同属一类,那么会产生积 极效果,即比较目标的优良品质会辐射到自己 身上,从而激发积极的情感体验。 对比效应 (comparative effect) 如果比较目标与自己关系疏远、陌生,或 不属一类,则会产生消极效果,即感觉到与比 较目标的差距,从而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
沉寂时期 (一)
20世纪上半叶,反对研究内部过程 和使用现象学意义上的自我报告 (J.B.Watson, 1919, 1930) 新精神分析学派
阿德勒(A.Adler,1927) 霍妮(K.Horney,1945,1950) 沙利文(H.Sullivan,1953)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罗杰斯(C.Rogers, 1951,1959) 马斯洛(1968)
Work, Self-Esteem Every Day 1997,The Art of Living Consciously 1996,Taking Responsibility 1994,The Six Pillars of Self-Esteem
自尊的概念(三)
自尊是指自我态度中的情绪和行为成分(Rogers, 1951) 自尊是指个人在“积极”与“消极”这一维度上的价值判断 (Cottle, 1965) 个体自我理论的主要功能就是在愉快 / 痛苦的平衡中保持乐观 态度并维持自尊 (Epstein, 1973) 自尊是一种广泛的动机,是个体动机系统中居支配地位的动机 (Kaplan, 1975) 自尊是指儿童对其心理和身体两方面总特征的情感性评价 (Lawrence, 1971, 1972, 1973, 1981, 1987) 自尊是指个体对自我的知觉的总和,其中包括自我概念(心理 的)、自我意象(身体的)和社会概念(文化的) (Steffenhagen, 1983)
自尊的概念(六)
魏运华:自尊是指人们在社会比较过程中所获
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的评价和体验。
自尊是一种评价和体验 自尊是一个人具有积极意义的品质 自尊与个人的自我价值有关
自尊的形成
自我认识
社会比较
尊重他人
自我认识 (一)
九种歪曲的自我认识 泛化(overgeneralization) 只根据某一个事实或者某一个事件来形成 一般的规律,并且从不检验这个规律的合 理性。 综合标定(global labeling) 对整类人、整类事、整类行为、整类经验 等贴上定型式的标签。
自尊的概念(二)
自尊是指人们在应对生活基 本挑战时的自信体验和坚信 自己拥有幸福生活权力的意 志,它对人们的生活有本质 的促进作用,它与人们正常 健康的发展密不可分它有 助于人们存在的价值。 (The Six Pillars of Self-Esteem, N. Branden, 1994)
Nathaniel Branden
自尊的概念(四)
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年版):“自尊是社会评价与个人的自尊需要的关 系的反映。” 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第5卷)(上海教育出版 社, 1990年版):“自尊是指个体以自我意象和对自身 社会价值的理解为基础,对个人的值得尊重程度或其重要 性所作的评价。”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1890) 主体我(I) 客体我(Me)
区分了自我的三个表现形式
自我知觉 自尊 自我行动
萌芽时期(二)
对客体我作了区分
物质自我 (material me) 社会自我 (social me) 精神自我 (spiritual me)
阐述了自尊产生的机制及对行为的影响
自我认识 (五)
情绪性推理 (emotional reasoning) 不以理性的规律而是以 变 化 不断 的 情绪 体 验来 认 识 世界 。 没有 把 自己 的 思 维综 合 起来 考 虑, 从而使得思维大打折扣。
三栏技术 (The Three-Column Technique)
拿出一枝笔和一张纸来,在纸上列出三栏 自我陈述 (self-statement) 歪曲认识 (distortion) 反驳(rebuttal) 在自我陈述一栏,写下当时情境下对自己说的话 检查这些陈述的歪曲认识 对每一个自我陈述尤其是歪曲认识依次进行反驳
尊重他人
人人都有尊重的需要,这种需要是一种健康的心 理状态,也是一种高贵的品质。 一般来说,尊重的需要包括受人尊重、尊重他人 和自我尊重这样互相联系的三个方面。其中,受 人尊重与尊重他人是相互为用的,而自我尊重是 相互尊重(受人尊重与尊重他人)在自我意识中 的反映。
所谓尊重他人,就是把自己放在同他人一样的地 位和水平上,这样无形中也提高了自己。
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所持有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态 度,这种态度表明个体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 (capable)、重要的(significant)、成功的(successful)和 有价值的(worthy)。 (The Antecedents of Self-esteem, S. Coopersmith, 1967)
The father of "the psychology of self-esteem" 19 books that have been translated into 18 languages, more than 4 million copies . Branden Institute 1969,The Psychology of Self-Esteem 1998,A Woman's Self-Esteem, Self-Esteem at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elf-Esteem, NASE

自尊的概念(一)
自尊=成功(success)/抱负水平(pretensions)。个人对 于自我价值的感受 (self-feeling) 取决于其实际成就 (actualities)与其潜在能力(supposed pretentialities)的 比值。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W. James, 1890)
自尊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专家指导委员会
魏运华
自尊研究的历史回顾 自尊的概念和结构
自尊的影响因素
自尊的培养和教育
自尊研究的历史回顾
萌芽时期(自尊成为心理学正式研究领域 的时期) 发展时期 沉寂时期 复兴时期
萌芽时期(一)
19世纪末,詹姆斯 (W.James,1842-1910) 解决了自我的两重性问题
沉寂时期 (二)
自尊对于心理健康和异常行为的影响(临床法)
K.Horney (1945,1950)
自尊来源于早期父母的爱以及适当的赞许和鼓励 把自我区分为真实自我(real self)、理想自我(idealized self)和现实自我(actual self); 三种策略:自谦、美化、放弃 三种待人方式:接近人、对抗人、回避人
案例(一)
苏珊感到在工作中与同事们很难相处。 午餐时,其他同事经常和经理一起聚集在休 息厅里喝咖啡或者一起外出吃午饭。而苏珊 则总是待在办公桌旁或者独自一人在外面散 步。她虽然喜欢并且尊敬她的很多同事,但 是又觉得跟他们在一起时很尴尬。
案例(二)
自我陈述 歪曲认识 反驳
我没法知道他们会怎么想。 这完全取决于他们。 不是这样!有时候我也很会 表达自己。 不,我不是一个没用的人, 我只是比较内向而已。 他们不会关心我的穿着打扮, 那纯粹是我的胡思乱想。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他们会拒绝我。 看透他人心思 他们会认为我很紧张、很笨拙。 他们本来就觉得我古怪。 我在他们面前会语无伦次。 我永远都是这样。 我真是个没用的人。 他们都在看我,看我这身不合 体的衣服,看我这又脏又乱的 头发。 没希望了。 我无能为力。 泛化 综合标定 看透他人心思
荆其诚主编的《简明心理学百科全书》(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1年版)认为:自尊是指“个人自我感觉的一种方式, 一种胜任愉快值得受人敬重的自我概念。”
自尊的概念(五)
林崇德主编的《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 年版):“自尊是自我意识中具有评价意义 的成分,是与自尊需要相联系的、对自我的态度 体验,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黄希庭用“自我价值感”来表述自尊:个人在社 会生活中,认知和评价作为客体的自我 (me) 对社 会主体(包括群体和他人)以及对作为主体的自 我(I)的正向的自我情感体验。它包含多种心理成 分如认知、情感、态度、评价等多种因素,其核 心是自我价值判断与体验。
自尊=成功(success)/抱负水平(pretensions)
发展时期
20世纪初期,符号相互作用理论家库利 (C.H.Cooley, 1902)和米德(G.H.Mead, 1934) “镜像自我” (looking-glass self)、“镜像过程” (looking-glass process) ,《人的本性和社会控 制》(Cooley, 1902) “一般化他人” ( generalized other ) (Mead, 1934)
自尊的功能
自我保护:自我保护是自尊的首要功能,自尊能使个体通 过自我保护而免受焦虑和恐惧。 经验解释:不同的儿童可能会获得完全相同的经验,但他 们对于这种经验的解释却可能很不相同。解释经验的轨道 取决于儿童的自尊。 决定个体的期望: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个体对于事情发 生的期待,对于情境中他人行为的解释,以及自己在情境 中的行为,都取决于个体的自尊。 影响人格的健康发展:自尊是心理健康的核心,维持人格 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自尊不断 地改变着个体对人格发展的态度和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