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月天然气脱硫技术工艺综述

张月天然气脱硫技术工艺综述

张月——天然气脱硫技术工艺综述
关键字:脱硫净化醇胺法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天然气的脱硫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

引言:
中国天然气产业生产-消费现状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之后,中国对天然气的消费呈直线上升趋势,据了解,2012年天然气消费同比增长12.8%,2013年天然气消费同比增长高达13.9%,国家能源局预计称,2014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930亿立方米,增长14.5%。

我国目前天然气1/3以上都含有硫,为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故发展天然气必须先解决其净化问题。

1、天然气脱硫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1含硫天然气净化研究现状
自18世纪末英国就开始使用干式氧化铁法从气流中脱除硫化物,但直到上世纪30年代醇胺类溶剂应用于气体脱硫以后,天然气脱硫才成为独立的工业分支。

经过70多年的发展,目前国内外报道的脱硫方法已有百余种[1]。

1.2天然气脱硫技术的目的
天然气净化的目的是脱除含硫天然气中的H2S、CO2、水份及其它杂质(如有机硫等),使净化后的天然气气质符合GB17820-1999国家标准,并回收酸气中的硫,且使排放的尾气达到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

1.3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工艺的发展趋势
国外对高含硫天然气的开发已有几十年的丰富经验,天然气净化技术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目前,国外针对高含硫天然气的处理技术已向大型化、自动化、组合化方向发展,用以节约投资、降低能耗、提高装置的适应能力和运行维护的可靠性。

国外针对高含硫天然气处理普遍采用以下工业技术路线[2]:
(1)当原料气有机硫含量高(为满足总硫要求,必须脱除有机硫)建议采用Sulfional —M法进行脱硫。

(2)当原料气中有机硫含量低(将H2S脱除后,总硫即可满足要求)建议采用MDEA 法进行脱硫。

2、天然气脱硫方法的分类
通常用于天然气脱除酸性组分的方法有化学溶剂法、物理溶剂法、物理化学溶剂法、直接化学溶解法、直接转化法、非再生性法和膜分离及其的低温分离法等。

2.1天然气净化中化学溶剂法
2.1.1醇胺法:
醇胺法是目前天然气脱硫中使用最多的方法。

醇胺法脱硫是一种典型的化学吸收反应过程,对硫化氢有较强的吸收能力,而且化学反应速度较快的醇胺弱碱性的水溶液(复合型甲基二乙醇胺)为吸收剂。

在脱硫塔内,使其在常温下与干气、液化气逆流接触。

2.1.2胺法工艺流程
原料气从吸收塔底部进入,与从顶部加入的贫胺液逆流接触脱硫净化后,从吸收塔顶部引出,离开吸收塔的富胺溶液,通过换热器与贫胺换热得到加热,然后在再生塔中再生,脱除的含H2S和CO2再生酸气进入克劳斯装置进行硫回收,贫胺经冷却泵送至吸收塔[3]。

2.1.3醇胺的缺点
胺吸收法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天然气处理方法,但该法存在设备笨重、投资费用高、再生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吸收液的再生。

目前所应用的再生方法主要是高温减压蒸馏,该方法回收耗能高,投资大,再生回收液率不高。

2.2天然气物理溶剂法
物理溶剂法一般在高压和较低温度下进行,适用于酸性组分分压高(大于345kPa)的天然气脱硫脱碳。

此外,此法还具有可大量脱除酸性组分,溶剂不易变质,比热容小,腐蚀性小以及可脱除有机硫(COS、CS,和RSH)等优点。

由于物理溶剂对天然气中的重烃有较大的溶解度,故不宜用于重烃含量高的天然气,且多数方法因受再生程度的限制,净化度(即原料气中酸性组分的脱除程度)不如化学溶剂法。

当净化度要求很高时,需采用汽提法等再生方法。

目前,常用的物理溶剂法有多乙二醇二甲醚法(Selexol法)、碳酸丙烯酯法(Fluor法)、冷甲醇法(Rectisol法)等。

2.3气体膜分离的基本原理
2.3.1膜分离过程的原理
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而使不同的物质得到分离。

它具有无相变、分离效率高、可在常温下进行、无化学变化、节能、设备简单、卫生程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气体膜分离是基于混合气体组分在膜内溶解和扩散性能的不同,即渗透速率的不同来实现分离的技术。

推动力(膜两侧各组分的分压差)、膜的面积以及膜的分离选择性构成了膜分离的三要素[4-5]。

气体分子天然气中膜分离法在压力作用下,首先在膜的高压侧接触,然后是吸附、溶解、扩散、逸出,一般气体分子在膜内的渗透扩散过程较慢,提高渗透速率和分离系数是气体膜分离技术实现工业化应用的关键。

3、MDEA法
3.1MDEA应用
作为一个在 H2S 和 CO2 同时存在下具有选择脱除 H2S 能力的醇胺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在国外获得工业应用,最初系着眼于以此解决进入克劳斯装置的酸气质量问题。

事实上,MDEA 的这种选吸能力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即已为实验工作所证实,但并未获工业应用,因为当时无此需求。

MDEA 在实现工业应用后,除去它的选吸能力,人们还发现了它优越的节能性质和低的腐蚀性,于是其体系和应用范围一再扩展就溶液体系而言,除 MDEA 水溶液
外,还有 MDEA 配方溶液、活化 MDEA溶液、MDEA 混合胺溶液和DEA-环丁砜溶液等。

至于其应用范围,使用不同的 MDEA 溶液,几乎可以完全覆盖整个天然气脱硫领域。

我国 MDEA 的应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我国天然气净化厂只有四川的几套 MDEA 装置;然而据有关方面估算,采用 MDEA 所获得年增收节支效益超过两千万元。

我国由于天然气工业方面的后发优势,在发现 MDEA的优良性能后即一再推广应用,截至 2010 年,在我国现有的天然气净化厂中,使用 MDEA 的脱硫脱碳装置占有绝对统治的地位。

3.2原理
MDEA又称为N-甲基二乙醇胺,MDEA法脱碳技术是利用活化MDEA水溶液在高压常温将天然气或合成气中的二氧化碳(CO2)吸收,并在降压和升温的情况下,二氧化碳(CO2)又从溶液中解吸出来,同时溶液得到再生。

我公司除了在国内建设MDEA法脱碳装置外,也成功登陆海外市场,在印度尼西亚也建设了类似装置。

3.3技术特点
(1)MDEA脱除酸性气体的流程可以采用贫液一段吸收和贫液半贫液两段吸收,贫液一段吸
收的流程投资省、电耗低、热耗高;贫液半贫液二段吸收的投资大、电耗高、热耗低,根据脱除不同规模的二氧化碳,采用不同的流程。

(2)MDEA溶液对天然气的溶解度低于天然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因此,MDEA脱除酸性气
体的过程中,天然气的损失很低。

(3)MDEA溶液兼有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的特点,溶剂对二氧化碳的负载量大。

(4)MDEA稳定性较好,在使用过程中很少发生降解的现象,它对碳钢设备几乎无腐蚀。

(5)烃类回收率高,二氧化碳脱除精度高。

(6)二氧化碳回收率高、纯度高,经过简单后处理,即可达到食品级标准。

4、脱硫工艺技术设备构造及其原理
4.1脱硫塔
构造:分为填料塔、空喷塔和板式塔等形式,常用的是填料塔。

由圆同形塔体和堆放在塔内对传质起关键作用的填料等组成,内有喷淋、捕雾等装置。

常用的填料有木格栅、钢板网和塑料花形填料等。

脱硫原理:焦炉煤气和吸收液分别从塔底和塔顶进入塔内,气液两相逆流接触传质,脱去硫化氢和氰化氢的煤气从塔顶排出,带反应物的脱硫液从塔底排出。

4.2解吸塔
作用:在解吸塔内利用水蒸气的加热和汽提作用,对吸收了硫化氢等酸性气体的脱硫液进行解吸,从而将硫化氢等酸性气体从中分离出来。

构造:由圆筒形塔体和塔内的喷淋装置、填料及塔板组成。

解吸原理:水蒸气和脱硫液分别从下部和上部进入解吸塔,汽液两相逆流接触。

硫化氢等酸性气体从塔顶排出,用来制取硫磺或硫酸。

再生吸收液从塔底排出,送回脱硫塔循环使
用。

4.3再生塔
作用:用来氧化和再生脱硫脱氰溶液。

构造:再生塔大多为圆柱形空塔,有的还在空塔内设几层筛板。

塔底设空气分配盘,其作用是使压缩空气在塔截面上均匀分布。

顶部扩大段为环形硫泡沫槽。

塔体用碳钢制成,内衬玻璃钢,以防腐蚀。

再生原理:利用空气中的氧气将脱硫液中的硫化物氧化成单质硫,并借助空气的作用将单质硫颗粒吹浮在再生液上层,以便将硫泡沫分离。

4.4工艺流程图
HPDF法工艺流程图(煤气脱硫)
参考文献
[1]王遇冬.天然气处理与加工工艺.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4(1):59-61.
[2]刘家洪,康智,周平等.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设计特点.天然气与石油.2006,24(3):52-54.
[3]蔡培,王树立,赵会军(江苏工业学院,江苏常州)
[4]孟志强,赵焕卿,茹大林,等.汽油脱硫醇装置尾气排放膜法回收工艺[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0,39(5):399-401.
[5]苏毅,胡亮,刘谋盛.气体膜分离技术及应用[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1,30(3):113-11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