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资源概论
海洋生物資源
• 海綿動物門(多孔動物門)
– 海綿
• 腔腸動物門
– 珊瑚(六放珊瑚、八放珊瑚)、海葵、水母…
• 環節動物門
– 海蟲、…
• 棘皮動物門
– 海百合、海星、海膽、海參…
生物礁的形成
• 由生物作用所建構而成,呈現出緊密膠結
的礁體統稱為生物礁 • 疊層石
– 由藍綠藻聚集和膠結碳酸鈣結晶而形成的岩石。 疊層石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造礁生物
海洋生物資源
• 海洋生物種源庫
– 潮間帶 – 底棲生物 • 河口灣 • 紅樹林 • 岩礁生態系 • 珊瑚礁生態系 • 草澤生態系 • 潟湖 • 沙灘及泥灘生態系 – 深海生物 – 洄游生物
– 由於鎂比鋁輕,作為合金在航空、太空上使用 – 鎂易於氧化的性質,可用於製造許多純金屬的 還原劑 – 用於閃光燈、吸氣器、煙花、照明彈
• 砂礦床(鈦鐵礦、磁鐵礦…) • 金、銀、鈾、銅…
海洋化學資源
• 海鹽業
– 陽光、土地、海水 – 氣候乾燥、蒸發量大、地勢平坦、土質堅實
• 海水淡化 • 海洋深層水
海洋臺灣-自然篇
• 變動的全球板塊
– 歐亞大陸板塊、菲律賓海板塊
• 臺灣島的誕生
– 造山運動
• 升降如謎的海平面
– 最後一次冰河時期距今18,000年前,海面下降100 多公尺
海底地形
• 濱海帶(潮間帶) • 大陸棚 • 大陸斜坡 • 大陸隆堆及深海平原或海盆 • 海脊 • 海溝
臺灣海岸地形
• 北部沈降海岸 • 西部隆起海岸
海洋簡介
• 地球在46億年前誕生
– 火山活動(氨、甲烷、氫、水)
• 生命在36億年前出現在海洋
– 藍綠藻cyanobacteria
• 生物在4億年前登上陸地
– 節肢動物
• 鯨豚在5000萬年前回到海洋
五大洋
• 太平洋 Pacific Ocean • 大西洋 Atlantic Ocean • 印度洋 Indian Ocean • 南冰洋 Antarctic Ocean • 北冰洋 Arctic Ocean
– 沒有浮游生物,水質具有終年穩定在低溫的特 性,乾淨清澈較無病原菌且含豐富礦物質、營 養鹽及微量元素,具有永續再生的特性
海洋生物資源
• 海洋植物
– 海藻(綠藻、褐藻、紅藻) – 海草
• 海洋動物
– 無脊椎動物 • 海綿動物門、腔腸動物門、環節動物門、軟體動物
門、節肢動物門、棘皮動物門…
– 脊椎動物 • 魚綱、哺乳綱…
• 移民渡海的故事
– 黑水溝(澎湖水道) – 十去六死三留一回頭
• 看天靠海的鹽田和魚塭
– 北門、七股、布袋、通霄 – 鰻魚、虱目魚、草蝦、吳郭魚、九孔、文蛤…
海洋資源
• 海底礦產資源 • 海洋化學資源 • 海洋生物資源 • 海洋再生資源 • 海洋空間資源 • 海洋旅遊資源
海底礦產資源
• 海底石油、天然氣 • 鎂(氧化鎂、氫氧化鎂、氯化鎂)
• 海蝕洞
– 波浪的侵蝕作用,在海岬或海崖上切蝕所成的一個石洞
• 海蝕柱
– 因為海岬受到波浪襲打,岬角受到激烈侵蝕而造成部份岩 體被切斷,因而脫離陸地所形成,又稱為顯礁
• 海蝕平台
– 由波浪侵蝕作用在海濱造成的平台,又稱岩台,可上升到 海水面以上
海洋臺灣-自然篇
• 起伏洶湧的波浪
– 瘋狗浪 – 沿岸流
• 海水鹽分
– 鹽分維持在千分之28-40的範圍之間,最適當 的鹽度約為自分之34-36之間
• 生長底質
– 生活在堅硬而穩固的地方
珊瑚的生長
• 水質
– 清潔而溫暖的海域;過多的懸浮物質、有機物質 或沈積物,都會傷害珊瑚
• 陽光強度
– 共生藻須有充足的陽光才能進行光合作用 – 大部份的造礁珊瑚分布在水深30公尺以內的淺海
珊瑚礁的分類
• 環礁
– 外形成異盤狀,其邊緣的珊瑚礁會冒出水面, 而中央的珊瑚礁則低於海水面 – 被包圍在中央的海域,則成為潟湖
海洋生物資源
• 軟體動物門
– 斧足綱(文蛤、牡蠣、珍珠貝、硨磲貝…) – 腹足綱(九孔、寶螺、竽螺、笠螺、蠑螺…) – 頭足綱 (魷魚、鎖管、烏賊、章魚…)
• 節肢動物門甲殼綱
– 海底地震、火山爆發、海底崩坍所引起 – 波長達數十至數百公里的巨大波浪
海洋臺灣-生活篇
• 辛苦的近岸討海生活 • 配備精良的遠洋漁業
– 鮪、魷魚…
• 永續經營的海洋牧場
– 箱網養殖 – 淺海養殖
• 無遠弗屆的航運
– 長榮航運、陽明海運…
海洋臺灣-生活篇
• 海洋民族達悟人
– 飛魚祭、新舟下水祭…
• 海流與波浪 • 生物
珊瑚礁的分類
• 裙礁
– 由環繞在大陸或島嶼海岸地帶生長的珊瑚群落 所構成,在空間上與陸地緊密相連,並且向外 生長,形成珊瑚向海側的邊坡較 為陡峻。潟湖與開放的海洋之間,藉由環狀礁 之間的缺口相通 – 出現在大陸棚的邊緣,或是環繞在島嶼的四周
• 漲漲落落的潮汐
– 漲潮、退潮 – 大潮、小潮
波浪
• 海水面因各種因素所造成的週期性波狀起伏 • 可分為風浪(wind eave)海嘯(tsunami)及
潮波(tidal wave)etc., • 受到風速、風的持續吹送時間、風波通過海面 的範圍等因素所控制
海洋臺灣-自然篇
• 隨風推動的洋流 • 詭譎多變的颱風 • 海嘯
• 珊瑚礁 • 藻礁
珊瑚礁的形成
• 經過一連串複雜的生理作用之後,使碳酸
鹽和鈣離子結合沈澱下來,堆積成碳酸鈣 骨骼,並在適當環境中,持續進行鈣化作 用,使碳酸鈣骨骼不斷累積,形成巨大地 質構造的珊瑚稱作「造礁珊瑚」;反之, 則為「非造礁珊瑚」
珊瑚的生長
• 海水溫度
– 水溫攝氏18度以上的淺海,20-28度是最適合 生長的水溫範圍
– 河川泥沙堆積、地盤隆起
• 恆春半島珊瑚礁海岸 • 東部斷層海岸
海岸地形
• 沙洲
– 因波浪和潮流作用,在外海堆積而成的沙礫沈積
• 沙丘
– 因風積作用,常在濱線後方形成,與海濱平行, 呈帶狀分布
• 潟湖
– 指海邊的淺水海灣,以沙洲或珊瑚礁和海洋相隔 離
海岸地形
• 海蝕溝
– 是海水順著岩石脆弱地帶深入侵蝕而成
– 橈足目(藤壺…) – 口足目(蝦蛄…) – 等足目(海蟑螂…) – 十足目(蝦、蟹、寄居蟹…)
海洋生物資源
• 依生態習性區分
– 浮游生物 • 浮游植物(矽藻、渦鞭藻、藍綠藻、鈣板藻…) • 浮游動物 – 底棲生物 – 游泳生物 • 無頜魚綱(盲鰻、八目鰻)、軟骨魚綱(鯊、魟
…)、硬骨魚綱 • 哺乳綱、食肉綱 • 蜥形綱,又名爬蟲綱(海龜、海蛇…) • 鳥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