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经济的形成、特点、表现及其影响吴 忱 【内容提要】 本文提出了网络经济的广义定义及其与信息经济的关系;阐述了网络经济的特征:知识智能型、开放共享型、高效快捷型、全球化、虚拟化;分析了网络经济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归纳了网络经济中经济活动的主要表现:国际金融网络化、全球商贸网络化、全球通讯网络化、信息咨询服务全球网络化、国际生产网络化。
【关键词】 世界经济 网络经济【作者简介】 吴忱,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硕士研究生。
(天津 邮编300071)一、网络经济的定义及其与信息经济的关系 发端于本世纪70年代的信息革命正给人类文明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和挑战。
在信息革命中出现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两大趋势正改变着现代经济活动的面貌,因此便有了“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及“网络经济”等新名词。
笔者认为,这里“数字化”趋势形成了“数字经济”,也就是现在普遍关注的“知识经济”(确切地说应该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而“网络化”趋势形成了“网络经济”(确切地说应该是网络型经济)。
信息革命所形成的网络经济可以有两种涵义:若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讲,网络经济属于部门经济的范畴,是信息产业中的一类部门经济。
即指现代通信网络、电子计算机网络等各种网络部门及部门内的一切经济活动。
它的内容包括网络建设的费用及收益,网络商品的生产、交换与消费,网络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及合理开发和利用等。
但这只是狭义上的网络经济,不是本文所讨论的内容。
若从广义上来理解,网络经济是指建立在由现代通讯网络、电子计算机网络及各种资源配置网络所形成的综合性全球信息网络基础之上的一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一切经济活动。
不仅包括物质的,也包括非物质的。
主要表现为银行网络化、国际商务网络化、国际金融活动网络化、国际生产网络化、资源配置网络化等。
简言之,网络经济是指网络型的经济,即经济活动的网络化。
本文此后提到的网络经济均指广义的网络经济。
网络经济与信息经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信息经济是指主要由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信息产业部门(包括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①组成,包括信息行业和非信息行业的一切信息活动。
要区分信息经济与网络经济,必须先简要回顾一下信息经济及信息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信息经济最早由美国企业家保罗·霍肯提出。
到60年代初,经济学家们开始从事对理论信息经济学和应用信息经济学的研究。
其中最早从事理论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是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勒(G.J.Stigler)和阿罗(K.T.①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根据波拉特1977年的定义,第一信息部门是由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企业所构成的产业部门。
包括生产知识和专利的产业;通信产业;风险管理业;市场信息的调查与协调业;信息商品产业;某些特定的政府部门等。
而第二信息部门为准信息产业部门,它包括政府或非信息企业为了内部消费而创造的一切信息服务。
Arrow)。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以信息的不完全性为前提,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力求把信息作为一种经济物品来进行分析。
最早从事应用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是马克卢普(F.Machlup)和波拉特(M.U.Po rat)博士。
他们从知识的生产与分配、知识产业和知识职业、信息经济的分析和测定开始,提出知识产业问题。
而波拉特更进一步地第一次把产业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并把信息部门划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第一,以研究信息产业或知识产业为主,从整个经济出发提出信息经济问题;第二,运用统计测定和数量分析,用数字说明信息经济所带来的本质变化。
从网络经济和信息经济的定义可以看出,网络经济与信息经济都是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推动下发生和发展的,而且二者的目标是相同的,即都是促进知识与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经济的发展。
但二者产生的时间不同,网络经济是信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研究信息经济是以信息产业的产生和发展为出发点,在整个经济的宏观层面上阐述这种新兴经济的特征。
而对网络经济的研究则是以经济活动的媒介为切入点,从世界经济学的角度,研究整个经济发展到当前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因此,网络经济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定形态,它不仅包括纯粹的信息活动,同时包括着已经融入和能够融入到综合性全球信息网络框架下的产业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一切经济活动。
可以说,信息经济的发展促使网络经济得以形成,并依托于网络经济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
二、网络经济形成的原因 网络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信息革命。
它发端于70年代的银行电子结算业务的全球化,并在90年代的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高潮中逐渐成型。
网络经济在信息经济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产生,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点:(一)电子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光纤技术、激光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现代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构成了网络经济形成的强大动力。
(二)各种网络的建成,为网络经济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首先是现代通信网络的建成。
它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传统的邮政网络,二是电信网络。
前者的地位在网络经济中逐渐下降,但仍起着一定的作用。
后者的发展由传统的电话网向数字通信网升级,与移动通讯网、个人通信网、智能业务网以及窄带和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等结合在一起,成为网络经济活动的主要通道。
自60年代后期,用于全球商业远程通信的国际通信卫星网(INTELSAT,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Satellite)得到了90多个国家的使用,从而开始了卫星通信的新纪元。
去年9月23日,面向全球为世界各国提供无线通信网络服务的“铱计划”开始全面投入使用。
这是一个由66颗卫星构成的卫星无线通信系统,该计划的180多个伙伴(即铱计划的参与者)拥有5100万个订户,涉及世界29亿人。
这项计划的全面实施,会使无线通讯事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普及,并将给因特网(Internet)等综合性全球信息网络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其次是电子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经历了几次较大的变革。
从最早的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到可以共享信息资源的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和市域网MAN (Municipal Area Net)。
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发展,目前又出现了用无线电作为传输媒介的,在终端、计算机、打印机和其他外设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共享数据、资源和程序的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 ork)。
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网(Intranet)也掀起热潮。
在制造业、商业、医疗等行业得到了大力推广,从而形成了计算机网络多网交织的格局。
最后是各国的信息资源网络。
它是在各类信息网络的基础上形成的,包括广播网、电视网、新闻网等大众传媒网;宏观经济信息网及其他咨询服务网等综合信息网络以及金融、教育、产品等专业信息网络。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万维网(WWW,Wo rld Wide Web)发展成为全球性信息资源网络的代表。
它综合了上述各类信息网络的资源,将全球的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连接到一起。
在万维网中人们可以自由地检索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各类网络中的信息。
(三)综合性信息网络的建设是网络经济形成的标志。
Internet便是这种综合性信息网络的代表。
它始于70年代,到90年代在美欧国家得到了迅猛发展。
它把上述电子计算机网络、现代通信网络和各国的信息资源网络连成一体,从而使网络经济最终得以形成。
而目前正在兴建中的全球基础设施网是一个以因特网为原型而发展起来的综合性全球信息网络。
它更大程度地将不同形式的基础设施(包括电缆、电话、移动电话、通信卫星、计算机、广播、电视甚至一些其他家用电器等)连接在一起,从而使网络与各种资源和媒体(如数字化的语言、数据、文字、图片和声音)间的合作变得更广泛、更快捷。
三、网络经济的特征 上述各大网络系统的建立和发展、连接与交织,形成了网络经济的整体框架和丰富的资源。
在集成电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的推动下,经济社会的几乎全部活动都通过这些网络系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20世纪末出现了一些与以往大不相同的经济活动。
因此,经济发展到网络经济的阶段,表现出许多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特征。
这些特征包括:(一)知识智能型 在网络经济发展的时期,经济的发展不再是靠体力而是靠知识和信息;财富被重新定义为所拥有信息、知识和智力的多少;智能工具将日益占社会的主导地位;传统产品中知识的含量不断增加。
生产、交换和分配等各种经济活动都将日益智能化。
(二)开放共享型 网络经济由于建立在现代通信、电子计算机、信息资源、生产交换及消费等各自网络化及相互渗透交织而形成的综合性全球信息网络的基础之上,从而形成了经济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相互联动、资源共享的态势。
随着世界各国互联网络和各种内部网络的发展,经济的各个领域的相互依存和交流增加,各种经贸往来甚至日常交往都离不开网络,且都是交互的而非单向的,开放自由的而非孤立封闭的。
(三)高效快捷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任何信息都可以转化为数字而通过卫星、光缆等先进传输手段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进行传输。
经济活动的时间概念缩短、连续性加强、频率加快,文件资料的收发、企业商务的交割、居民通讯的实施、资金的调拨、商品的采购等都可以通过高速快捷的网络进行,从而将在很大程度上取代纸张载体。
高速度、高效率将成为各种经济体及个人行为的基本要求。
另外,网络的发展使得各经济主体里最高决策者与最基层执行者之间建立了最直接的联系,管理层次减少,中间管理机构和组织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
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界限也愈来愈模糊,他们可以直接沟通,相互掌握对方的信息。
也就是说,网络经济使中介弱化、社会交易成本不断降低、经济效率不断提高。
(四)全球化 由于网络经济的开放互联的性质,时间的连续性增强,空间的距离缩小,从而使经济活动越来越摆脱国界的限制。
各种经济资源将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并形成全球统一的大市场,最终导致经济活动突破国界而成为全球活动。
(五)虚拟化 信息革命所带来的网络化和数字化趋势使得传统的空间概念发生了变化,从而产生了一种新的空间———媒体空间(Cyberspace),从相对意义上讲扩大了经济活动的范围。
经济活动不仅在传统的物理空间内进行,更主要地在媒体空间进行。
各种虚拟的经济设施和经济体,如虚拟经贸市场、虚拟商场、虚拟公司、虚拟银行、虚拟研究机构、虚拟要素市场等等纷纷涌现。
但这种所谓“虚拟”并不是虚无的,经济活动实实在在地进行着。
四、网络经济中经济活动的主要表现 目前我们所见到的网络经济活动主要是:电子银行、电子货币、电子信箱、网络传真、网络电话、电子贸易、虚拟企业、网上购物、各类网络广告和产品展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