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填空题1、新经济辨析:1980年托夫勒提出后工业经济;1982年奈斯比特提出知识经济; 1986年福莱斯特提出高技术经济;1990年联合国提出信息经济;1996年ODBC 定义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1996年商业周刊提出新经济;1998年版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定名为《发展的经济》:90年代后期IT作为互联网技术基础成为新经济的代名词。
2、网络经济的物质基础一信息高速公路:网络经济的技术基础一Internet技术;网络经济赖以发展的根基一企业信息化;3、网络按连接方式分为:实体网络和虚拟网络。
网络按节点的传输方式分为:双向网络和单向网络。
名词解释1、网络经济:网络经济是建立在现代信息网络基础之上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知识、信息为核心生产要素的社会化了的全球直接经济形态。
2、保留价格:某人愿意为某产品支付的最高价格通常被认为是此人的保留价格。
3、边际消费者效用递减:在价格不断调低的过程中,后进入市场的消费者总比已经购买此产品的消费者具有更低的保留价格,对该产品的效用评价更低。
4、协同价值:当新的用户加入网络时,老用户从中获得的额外价值,协同价值取决于网络规模。
5、自有价值:在没有别的使用者的情况下,产品本身所具有的那部分价值。
6、网络外部性:一个产品对用H的价值随着采用相同产品的用户增加而增大时,就岀现了网络外部性。
7、梅特卡夫法则:网络价值的大小以网络节点数平方的速度增长。
8、需求方规模经济:需求个体的效用随着需求方数量的增多而增大。
9、数字产品:特指在网络经济中交易的可以被数字化,即编码成一段字节,并且可以通过网络来传播的事物。
10、长尾理论:11>临界容量:维持均衡的最小网络规模。
12、正反馈:描述的是一个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过程。
13、负反馈:描述的是一个强者上向衰弱而弱者逐渐强大的过程。
14、马太效应: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
15、锁定:指由于齐种原因,导致从一个系统(可能是一种技术、产品或标准)转换到另一个系统的转移成本大到转移不经济,从而使经济系统达到某个状态之后就很难退出,系统逐渐适应和强化这种状态,从而形成一种选择优势把系统锁定在这个均衡状态。
16、路径依赖:表示即在一个自愿抉择和个人利益最大化行为为特征的世界中,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次要的或暂时的优势(如一些技术、产品或是标准),或是一个看似不相干的事件都可能对最终的市场资源配置产生重要而不可逆转的影响。
17、转移成本:是用户从一个产品转换成另一个产品,或者从一个网络转换成另外一个网络所需要承担的成本。
18、进入壁垒:是影响市场结构的最关键因素之一,是非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存在的根本条件。
19>结构性进入壁垒:是指不受厂商支配的、外生的,由产品技术特点、自然资源环境、社会法律制度、政府行为以及消费者偏好所形成的壁垒。
20、战略性进入壁垒:指在位厂商为了保持在市场的主导地位,利用在位者的优势所进行的一系列有意识的战略性行为,以构筑阻止潜在进入者进入市场的强大壁垒。
简答题1、网络经济的特点(1)以网络的视角分析经济:网络经济学不应只是特定领域的行业经济学; 网络经济是一种趋势经济;传统经济会愈加体现网络化特征。
(2)与信息技术发展密切相关:网络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直接源于信息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仍处于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当中;网络经济学是一门伴随信息技术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学科,并且本身具有强烈的动态性和开放性。
2、网络经济对人们生活和社会的影响(1)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2)人们交往方式的改变(3)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4)人们办公方式的改变(5)人们进行娱怎和消费方式的改变(6)人们接受教育和进行科研方式的改变3、消费者效用的影响因素网络经济下消费者效用的影响因素有消费者收入,产品自身价值,产品协同价值。
(1)消费者收入因素:收入越高,支付能力越高,保留价格越高。
(2)自由价值因素:某产品自身的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属性。
(3)协同价值因素:一个产品的协同价值越高,消费者对其的支付意愿越高。
4、能否将是否具有协同价值作为能否将具有协同价值作为区分网络产品和传统产品的标准?不能。
网络产品与传统产品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具有协同价值,而在于协同价值在产品总价值中所占的比重。
比重越大,协同价值越高。
5、网络外部性的分类(1)网络外部性分为直接的网络外部性和间接的网络外部性。
a、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山于消费某一产品的用户数量增加而直接导致的网络价值的增大。
举例:通信网络,诸如电话、传真机、在线服务等。
b、间接的网络外部性是指随着某一产品使用者数量的增加,该产品的互补品数量增多,价格降低而产生的价值。
举例:作为互补商品的计算机硬件。
(2)网络外部性还分为正的网络外部性和负的网络外部性。
a.正的网络外部性是指前面所讲的。
b、负的网络外部性是指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也越来越大,拥塞和信息超载就属于负的网络外部性。
6、网络外部性对市场有哪些破坏(1)实际产出与社会有效产岀的偏离。
(2)次优技术占领市场。
7、辨析需求方规模经济和供给方规模经济(1)a、供给方规模经济是指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的特性;b、需求方规模经济指的是需求个体的效用随着需求方数量的增多而增大。
由于消费者需求增加,有三方面效应:1、直接收益增加(传统经济屮也有体现)。
2、导致产品价值的增加。
(产品价值包括自由价值和协同价值,但主要是由于网络外部性的增加导致的协同价值的增加)3、进一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需求。
(通过直接网络外部性的作用,会导致用户人数的增多。
)(2)传统经济下:供给方的收益规律占主要地位网络经济下:两者共同发挥作用,需求方的收益递增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导致极强的收益递增效应。
两者共同发挥作用表现在一方面需求的增长,供给的增长,供给方规模经济发挥作用,成本下降;另一方面,产品的价值(吸引力)增加,进一步加速需求增长。
(3)两者共同点:都是由于达到一定规模所引起的收益递增。
(供给方规模经济是由于供给数量(即供给规模)的增多而导致的平均成本的下降进而导致的厂商收益递增;需求方规模经济是宙于需求数量(即需求规模)的增多导致的产品协同价值的增大进而导致产品总价值增大而引起的厂商收益递增)两者不同点:传统经济山于白然条件的限制,最终将导致收益递减;网络经济所导致收益递增是一个正的循环,随着消费增加,将以更强烈的形式出现°8、信息'产品与数字产品的含义及区别(1)信息产品的含义:信息产品是经由有目的的信息组织之后进入到信息市场中的信息。
(2)数字产品的含义:特指在网络经济中交易的可以被数字化,即编码成一段字节,并冃可以通过网络来传播的事物。
(3) a.数字产品本身就是信息;侧重于数字化的存在形式以及因此引致的一些特性。
b、信息包括任何可以被数字化的事物;侧重于产品的信息内容及其特点。
5数字产品必须具有信息内容;信息产品未必是数字产品。
d、网络经济中核心产品应定义为数字产品。
9、对于临界容量的讨论:以网络外部性为主导的网络市场,对于临界容量的讨论时必须进行的。
我们需要做的是分析网络外部性对对消费者效用函数及市场需求曲线的影响。
网络环境下,需求量和价格呈正相关性。
消费者的效用函数(消费者的支付意愿)不仅仅受产品自有价值的影响,还受产品协同价值的影响。
这样就会形成影响市场需求的两种力量:现有网络规模和消费者对网络规模的预期。
形成如下网络外部性下的需求曲线:横轴代表消费者愿意为产品支付的价格,纵轴代表预期销售数量,也可以看做消费者预期的网络规模。
得到以下结论:消费者的支付意愿(产品价格),与预期网络规模成正比,在既定网络规模下,与现有消费产品的数量(当前网络规模)成反比。
而临街容量是维持均衡的最小网络规模。
较小的网络规模无法使市场达到并维持均衡状态。
如果消费者的支付意愿都很低,会造成网络规模难以扩大;而网络外部性的存在,却会使消费者的支付意愿降到更低,而促使网络规模变得更小。
为了维持网络产品的市场均衡,我们有必要讨论临界容量的存在。
10.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正的临界容量存在条件:第一种情况:厂商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只有在纵轴上的交点,过高的边际成本和价格导致没人愿意购买,使得没有足够多的消费者愿意加入网络,从而使网络根本无法存在,因而也不存在正的临街容量。
第二种情况:厂商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有纵轴和最高点两个交点,有一个正临界容量支撑均衡。
换句话说,在较高的边际成本和价格的情况下,要么网络规模根本就不存在,为零,要么就会相当可观。
第三种情况:有三个均衡点,维持均衡的最小网络规模为临界容量,即黑近原点的那一点。
这种情况是网络经济下经常讨论的一种情况,当用户数量小于临界容量时,无法实现均衡,当用户数量超过临界容量时,网络开始迅速扩张。
第四种情况:自山价值很大,没有外部性时,厂商也可以以较低价格提供产品。
11>垄断条件下的临界容量:在垄断条件下,不能再利用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分析框架,转而从利润最大化的角度来考虑。
当网络规模很小时,垄断厂商为了尽快实现扩大网络规模,突破临界容量的I」的, 更愿意制定低于平均成本的价格。
希望通过低价策略吸引消费者,实现网络迅速扩张。
网络规模很大的时候,进一步扩大无法增加消费者购买意愿,反而会带来拥塞等负面问题,垄断厂商像传统经济下垄断厂商一样,釆取限产提价的方法,制定高于平均成本的价格,谋求利润最大化。
12>锁定的形成原因(1)沉没成本高一一最主要的因素(2)规模巨大导致的平均成本降低(平均成本二沉没成本/使用人数)(3)普遍流行导致学习效率提高(4)许多行为者采用相同的技术生产的协调效应(5)进一步流行的预期13.正反馈与负反馈的比较(1)反馈可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
(2)负反馈使输岀起到与输入相反的作用,使系统输岀与系统LJ标的误差减小,系统趋于稳定(3)正反馈使输出起到与输入相似的作用,使系统偏差不断增大,使系统振荡,可以放大控制作用14>网络经济下正反馈的产生原因(1)边际收益递增。
(2)转移成本。
(3)需求方规模经济。
15.路径依赖的分类(1)一级路径依赖:没有效率损失,经济达到最优均衡(2)二级路径依赖:在信息不完全时,做出选择时以为是最优的选择,事后发现并不是最优的选择,但这种依赖是无法挽救的。
(3)三级路径依赖:同二级路径依赖相同的是,做出选择时以为是最优的选择, 事后发现并不是最优的选择。
但这种损失是可能通过一些制度安排来避免的。
16.路径依赖形成的原因(1)报酬递增:报酬递增引发多态均衡,致使最终选择结果可能受到历史偶然事件的影响,并产生路径依赖的现象。
(2)转移成本的存在:系统一旦被锁定,要从这个系统转移到另一个系统往往需要支付很大转移成本(3)不完全市场:指复杂的、信息不完全的市场,不确定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