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青岛版二年级下册P35-P45,第三单元。
教学类型:试卷讲评课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常用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对于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 在实际测量中,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措施:
重点是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
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难点是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表示物体的长度。
突破措施: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习题的讲解与知识点的回顾结合起来。
教学准备:试卷。
教学过程:
课前自查:
(课前,提前把测试题发放到学生手中,并提出要求)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完成了有余数除法的单元检测,试卷老师已经批完了,现在发给大家,自我检查分析,完成三件事情:
1.自查:检查自己出错的原因。
2.自改:把自己能改正的题目改正过来。
3.自记: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
总结检测情况:
谈话:同学们,我们完成了有余数除法的单元检测,通过阅卷,老师发现同学们完成的不错,其中有*人得了优,班级中不少同学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一写同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巧妙,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审题不仔细,解决问题不够灵活,下面我们就对这次检测进行试卷讲评。
试卷讲评:
一,填一填
1,师:量一量,填一填。
谁来告诉老师,怎样才能量得准确呢?
生1:从0开始量。
生2:写清楚单位。
师:真是两个爱学习的好孩子!请坐。
2,单位换算。
师:毫米、厘米、分米都是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叫做长度单位。
谁能说一说毫米、厘米、分米之间的倍数关系呢?
生: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师:真棒!说得非常的准确!
3,估一估
师:我的大拇指指甲一圈大约有()。
谁能和老师比划一下,你的大拇指指甲一圈的长度?
(生用两手的食指比划出)
师:你能告诉老师这样的长度要用什么长度单位来表示吗?设计意图:把试卷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自查自改,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也为小组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师总结方法,再
让学生说一说
生:……
(引导学生先选对单位,再估计数值) 二,在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师:谁愿意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生1:……
师:谁能比划一下1厘米的长度?生2:……
师:谁能比划一下1分米的长度?生3:……
师:谁愿意上台来展示1米的距离?生4:……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地肯定,鼓励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记忆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距离)
师:青蛙一次能跳7——
生:米——
师:蜡笔长约60——
生:毫米——
师:谁来解释一下,为什么是60毫米呢?
生:因为60毫米就是6厘米
师:表扬送给你,你是一个细心的孩子,请坐。
选择单位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当数字较大的时候,要换算单位再检查一遍。
三,在○里填上“﹥”、“﹤”或“=”。
师:判断大小的题目要怎样做才不容易出错呢?谁来说一说?
生:把换算好的单位写在下面再比较。
(板书题目)
四,算一算,填一填。
师:(板书)8千米-1000米=()米,同学们仔细观察,单位是一样的吗?我们要怎么做?
生:先把单位都换成米,再来计算。
师:你能试一试吗?
生:8千米就是8000米,8000-1000=7000,所以是7000米。
设计意图: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动手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
对学生的答案要给
出明确具体的判
断,出错的地方及
时进行引导。
五,把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师:先来观察,第一行的数单位一样吗?换成哪个单位好?师:先来动手,将第一行的单位换成米。
(学生自己写,老师巡视)
师:现在你能比较大小了吗?把这些数按顺序排起来吧!
六,填一填。
师:谁的声音最洪亮?
生:……
师:感谢你为我们读题,你的声音真好听!请坐!谁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说明这个题目?
生:150-90=60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谁来评价一下他的答案?
生:单位。
师:谁来补充一下?
生:……(板书正确答案)
师:你的思路真是清晰!老师一下子就明白了你的意思。
这样的题目要先把单位换成一样的,才能计算。
你记住了吗?剩下的题目交给你。
(小组内进行交流,订正答案)
七,在正确的答案上面画“√”。
师:做这个题目有什么好方法吗?谁愿意和大家分享?
生:试一试,太大和太小都不行。
师:你的办法真不错!试一试就知道合适不合适了。
请坐。
还有什么方法吗?
生:看看1毫米、1厘米、1分米是多少,再比较。
师:哦,你是从长度单位考虑的,你学得也很扎实。
其实,只要你肯动脑筋,这样的题目难不倒你!
八,解决问题。
1,师,48米的电线,每8米剪成一段,能剪出几段?用什么算式来解决呢?有部分学生不按要求做这类题目,换算好的单位不往卷子上写,很容易出错,要强调清楚。
生:用除法。
就是问48里面有几个8。
师:你的除法学得很扎实,请坐。
只要涉及到分东西,我
们要用除法。
2,师:自己读题,告诉老师,这个题目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预设:每圈是400米,跑3圈是多少米,是问总共多少米,用乘法。
3,师:想一想,这个题目最后的单位应该是什么?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注意,问题用的什么单位,我们就写成那个单位。
如果给出的数学信息单位不一样,算完后,要把单位换成一样的。
4,师:谁能和老师解释一下,第四题中的这些线代表什么呀?数字又是什么?
(引导学生先弄明白题意再来解决题目)
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只有不断地改正自己的错误,你才会不断进步,学到更多的知识。
这张卷子上的题目,你要认真改错哦!
板书设计三,130厘米 2米
13分米﹤ 20分米
四, 8千米-1000米=()米
8000米
六,1米50厘米=150厘米
教学反思:
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反映出的学生一中思维的习惯,如果我们讲了以后不做强化巩固,学生可能一时明白,但一段时间后,学生曾经有的那种错误的思维方式又会呈现出来,因此对出错较多的知识点要着重讲解分析。
对成绩差的孩子,要重点分析,出错的点还要进一步地检查监督。
用算式讲解有些抽象,学生理解困难,让学生同桌之间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