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实验报告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实验报告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校立项的从2008年9月开始、高中数学教师全员参加的一项教改实验,它还处于实验之初的摸索阶段。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取课题。
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科学态度。
掌握科学的方法,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它是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
这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为了做好此项实验,高中数学全体教师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有关教改资料后,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原则、途径、步骤等实验的核心问题。
首先,提高数学意识,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是当务之急。
这要求让学生理解数——数的意义、表示方法、把握数的大小;运用数——用数表达、交流信息、选择适当算法、估计运算结果;有符号感——用符号表示规律、理解符号表示的规律、进行符号间的转换;空间感、有应用统计观念和意识。
其次培养学生以上素质的途径经教师们的讨论认为:
1、注重学生学习的活动性,使其获得丰富的数学经验。
2、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鼓励学生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
3、创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创作数学中学习数学。
根据学校、教师、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应分两大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是课堂内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的学习;第二部分是课外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课堂内实验: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探索的过程。
2、教会学生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3、教会学生科学研究的简单方法:归纳法、演绎法、分析综合
法、黑箱原理、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4、教会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论文的写作方法。
课外活动实验:
1、数学建模活动
2、数据处理方法。
3、调查报告
4、创新创意大赛
本学年的研究性学习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改善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采取的措施是向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数学知识背景材料。
材料分三类,一类是数学家介绍。
向同学们宣传费马、欧拉、阿基米德、希尔伯特、罗素、朱世杰、沈括等数学家的生平、数学贡献、生活趣闻;第二类是数学知识背景,主要配合教材内容。
有:等差数列图象、兔子数列、数论、数学史、无理数无理吗?罗素悖论、希尔伯特旅馆等内容;第三类是数学的人文知识。
有:数学威力、数学财富、数学与美、等内容。
第二阶段是研究性学习工具准备阶段。
主要是以讲座形式进行。
主要内容有:
1、如何写好论文?
2、如何写调查报告?
3、如何设计实验,确定变量与不变量?
4、如何收集、处理数据?
5、如何建立较为准确的拟合函数?
通过以上工作使学生初步具备了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第三阶段是研究性学习课外活动阶段。
由于前两阶段工作的圆满完成,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了热情,也具有一定科研手段、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所以后期我们举办了以下活动:
1、曲线七巧板创意大赛。
2、数学建模大赛。
3、论文写作大赛。
4、数学学术论文答辩会。
曲线七巧板创意大赛中的学生作品色彩艳丽、制作精美、表达意向丰富而奇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人特质。
学生们都惊奇、欣喜的发现:数学原来还可以这样有趣的学。
数学建模大赛中学生课题关注学习生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有:学生早上到校拥挤问题、小麦生长适宜的土壤酸碱度、青少年体重与身高关系、葛洲坝水库大坝造价问题、煤气灶旋钮角度与煤气用量、空气阻力与面积关系……等内容丰富,反映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收集处理数据、建模过程中的团结合作与知识整合全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论文写作大赛、学术辩论会既展示了学生的文化功底,又提升了学生的思辩能力。
还给学生一个表现自我个性、风采、锻炼与公众交流的舞台。
经过同学们的评议,本次评出论文一等奖一篇、二等奖两篇、三等奖两篇。
一等奖《论楼高度和楼间距与采光之间的关系》。
组长:王成组员:刘林、王永强、刘雯、王强、任斌。
获奖原因:日益增长的人口与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使得土地问题在今天变得格外重要。
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与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成为尖锐的矛盾,课题与生活联系密切,数据收集过程合理,拟合函数较为准确。
研究结果有现实意义。
二等奖《雨水PH值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组长:李敏组员:王飞、李鑫睿、王宁、杨清雯、王小宇
获奖原因:在我们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研究雨水PH值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这样一个选题十分贴近国情。
研究采用对比的方法,实验设计合理,且由研究结果对宝鸡地区的小麦种植提出了合理建议、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提出了治理酸雨的重要性、迫切性。
课题研究选题从实践中来,又用研究结果指导实践活动。
《关于光的反射的研究》
组长:崔浩浩组员:张文君、温妮娜、周贝贝、黎阳、罗飞
获奖原因: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实验设计巧妙,研究过程再现了物理学上对光反射现象的研究过程。
数据收集合理,处理
方法得当,拟合函数描述问题较准确,研究结果验证了物理结论。
三等奖《超越自己》
组长:邓磊组员:武莹、张仡、米娜、翟海娟、王芳、冯娇获奖原因:研究小组能团结协作,亲身实验研究助跑距离与跳远距离之间的关系。
难能可贵的是在数据收集与处理过程中充分地考虑了实验中一些影响数据的不确定因素,并予以弥合,使研究过程较为严密,结果较为可信。
《物体影长与物体距发光点的水平距离的研究》
组长:陈宝娣组员;段丛蕊、刘菊琴、罗蓉、尚婧
获奖原因:从数学角度研究物理现象。
论文结构严谨、完整,叙述清晰。
研究的数学过程,计算准确,推理严密。
选取的数学模型较为恰当。
通过这一学期的教改实验活动,发展了学生的收集技能、组织技能、创新技能、操作技能、传达技能,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良好情感,为研究性学习教改实验的深入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教改实验中受益的不仅是学生,更有教育的实施者——教师。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使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使学生“爱其师,信其道”;教师在教改实验中转变了教学观念,教改实验对教师角色的挑战是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强大动力。
短短一学年的研究性学习教改实验使我们对数学教育的人文功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教改实践中,我们也摸索出了一些经验。
当然这些工作中也有些许遗憾。
有理由相信,经过实践的磨砺,我们会详尽分析、充分准备,将下一阶段的教学实验搞的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