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小学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小学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与保证,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特制定埭头小学集体备课制度。
一、集体备课的基本原则1、实效性原则研究教学理念的把握、教材的理解、重点与难点的突破、教学方法的选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实际问题;2、全体性原则人人参与,真诚合作,资源共享;3、研讨性原则围绕主题,深入研究,积极讨论;4、经常性原则每两周至少活动一次,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日常性研讨,将定时、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的专题式研讨与日常性交流研讨结合起来。
5、互补性原则取长补短,集个人智慧于一体,把集体智慧化为个人的教学行为。
二、集体备课的基本过程1、个人自备。
同一备课组内的教师都要在集体备课前,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反思教学实践,发现教学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且写出教学简案,为讨论交流做好准备。
教研组长至少提前一周将任务布置给组内教师。
2、集体研讨。
由教研组长组织,重点将组内教师发现的问题进行汇集、归类、筛选,确定本次备课研讨的中心问题,依托教师群体智慧研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且交流各自的教学简案,讲解设计意图,达成共识。
3、完成教学预案。
在集体研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各任课教师既要吸收别人设计的长处,又要根据班级水平、学生差异、自身风格完成教学预案,做到共性和个性相结合。
4、教后反思。
施教后对教学预案进行反思,总结得失,并且养成写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的习惯。
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要有针对性,做到言之有物。
备课组(或教研组)安排时间交流教学反思,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开展进一步的讨论,寻找解决办法,为进一步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和课堂教学水平打下基础。
三、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1、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开展每次活动。
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按照固定的进间、地点进行活动,教研组长做好考勤记录。
以学科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
2、强化集体备课的研究性。
各教研组要充分发挥研究功能,加强对教学设计实施的研究,不断拓宽教研组的研究领域,拓展研究方式,使备课与教研融为一体,在备课中渗透教研,通过教研来促进备课,使每一次备课活动都成为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重要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3、突出教案设计的实用性。
教案作为备课结果的呈现方式之一,原则上没有形式的规定,但必要的内容不可少,如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方法等,要重在实用,对新教师和骨干教师应提出教案设计不同的要求。
教案中可以改、涂、勾、画,鼓励教师个性化备课,提倡在教案中(展)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教学思想、教学特色。
4、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是保证集体备课取得效果的先决条件,是组织好集体备课的重要保障。
要营造好学习氛围,鼓励教师把学习渗透在工作中,融合在备课的过程中,在备课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
四、集体备课的检评1、把集体备课的实效性放在备课检评的首位,把“书写教案”与“备课”区别开来。
检查教师的备课,重在检查教师在课前是否进行了充分的知识准备、方法准备、教具准备、学情准备等,不能仅以教案书写的工整程度、字数的多少、项目的齐全与否等作为评价的标准。
2、加强对备课的过程管理。
学校教导处分月组织各教研组长对老师们的备课笔记(包括集体备课材料)进行检查,检查过程中及时记录各条建议,帮助教师修改完善,不断提高备课水平。
3、对教师备课的检查还要与平常的听课相结合,以不断了解和检查教师备课的质量与效果,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备好课和上好课。
五、具体课时教案的设计要求1、每位教师必须提前至少一周备好教案,其他老师应结合自身教学和学生特点进行熟悉思考,并作适当修改调整,使之适合于自已的教学风格和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2、教案撰写应结合学生、教师、教材等因素,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灵活选择教学用具和教学方法,清晰展现教学过程;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尽量作一些预设;3、教学后记字数不作规定,应尽量务实;{小学数学教师,备课制度}.4、设计教案时应对板书设计进行一定规划;{小学数学教师,备课制度}.5、在课时教案中体现课堂作业的安排布置。
6、坚决杜绝照抄教案和不作思考的“拿来主义”;7、教案书写字迹工整。
小学集体备课制度为了大力实施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统一各学科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解决教学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根据县教研室2010年下学期集体备课计划安排,特制定我镇的集体备课计划如下。
集体备课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有记录,周开展一次备课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为周六上午830—1200。
备课负责人负责组织、安排备课组活动,提前一周督促主备人做好准备工作,协调、指导组员参与合作。
每位备课组成员都要在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前认真做好个人初备工作,主备人须备出完整的教案。
集体备课时,共同研究(1)教材编排意图{小学数学教师,备课制度}.(2)单元、章、节、课时的目的和要求;(3)重点、难点、疑点、关键点;(4)作业或练习;(5)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6)统一进度,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主备人要针对教学设计内容说明设计的依据、意图和思路,重点阐释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
备课组成员要围绕知识建构、能力发展、教法学法等深入进行研讨,充分发表见解,优化教学设计,形成集体备课教案,并可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案。
集体备课中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进行教学反思,总结、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剖析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活动,提高备课组从事校本研究的能力。
严格考勤制度,迟到、早退、缺勤按考勤制度执行。
备课教师要做好笔记,主备教师要认真做好情况记录,每次集体备课后及时上交教导处。
学校要定期对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情况和教师教案的撰写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依据实际评定等第,将评价结果纳入教师个人业务考核档案。
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集体备课制度。
一、集体备课的时间、范围、成员和组织形式和量的安排1、集体备课的时间每周一次,从面的单元到点的具体课时进行集体研究。
2、集体备课的范围校内本教研组负责的课程,包括校本课程篇二:《小学数学备课组工作制度》小学数学备课组工作制度根据学校教学工作的需要,按学科或几门性质相通的学科成立备课组,为明确备课组的工作职责,改进和完善备课组的功能和作用,特制订如下备课组工作制度。
一、备课组工作内容与要求1 、组织本组教师学习教育方针,学习有关教学理论和经验,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
2、组织本组教师分析学科教学现状,确定教研专题,开展教改实验,总结和交流教学经验。
3、组织本组教师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切实开展教材研究、教学方法和学生学法研究。
4、指导教师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努力做到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
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加强集体备课,要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主备人)进行备课活动,每周学校要求集体备课一次,学部要求一次以上。
要针对本学科教学问题,有计划地组织备课成员,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及时总结经验,推广经验。
5、提倡编写导学案。
对于重点的课题要有导学案供学生使用,帮助学生了解本课题的关键点、内在联系和建构知识体系等,达到“轻负优质”目标。
要求每周每个学科要有1—2节导学案。
6、研究和审定月考试题,做好期中、期末、月考等考试质量分析工作,提出改进意见和弥补学生知识缺陷的措施。
7、不断强化本组教师的教研意识,把本组建成名副其实的学习型、研究型的组织。
指导教师制定业务进修计划和读书计划,撰写读书笔记,反思周记,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教研活动。
{小学数学教师,备课制度}.8、备课组每周至少组织一次教研活动(除集体备课外),每周日晚7:20----8:20为备课组活动时间,要求定内容,定主备、主讲人,详实记录活动情况。
9、备课组教师对学科特长生要进行有组织的辅导训练,鼓励学科特长生参加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及各级组织的竞赛或奥赛,激励学生树立夺冠意识。
10、备课组长负责确定各学科的教研、教改课题,明确任务,保证课题切合实际、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
11、备课组长对集体备课、导学案、上课、听评课、作业批改、学科兴趣小组活动等各项工作做好安排与检查、落实。
对教案、导学案及时检查并签字。
12、落实坐班制,严格按照学校的规定、要求,按时上、下班。
二、补充说明1、备课组教研活动时间为每周日晚7:20----8:20,每次活动要有主备、主讲人,有主题、有记录、有效果、有总结。
活动地点为备课组办公室。
2、集体备课、导学案编写活动时间,由备课组长统一协调,严格按照要求进行。
3、教研活动期间,学校领导到各备课组参加并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同时实行教研考勤。
4、个别学科人员不足四人,由学部一处和学部二处统一协调,落实教研活动的开展。
篇三:《小学数学学科集体备课制度》小学数学学科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各位教师备课中的不足,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更深刻的领会教材及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更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更灵活地实施教学方法,更有效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特建立集体备课制度。
集体备课要定时、定主讲人,每周至少一次。
由备课组长组织,任何教师不得缺席。
集体备课内容要求要做到“五备”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法、备练习。
“五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点难点、统一课型与方法、统一练习与作业。
与此同时,发挥各个的特长与优势,形成各自的教学风格与特色,体现个人加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所有教师都要在集体备课前认真钻研教材,阅读其他参考资料,明确本单元与其他单元、其他学科的关系及所处的地位。
充分了解所教学生的实际,为集体备课,深入切磋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
集体备课首先由主讲教师介绍讲课的内容,叙述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整体构思、理论框架、重点和难点、逻辑结构、内涵外延、教学方法、讲课艺术等,提出疑难问题,讲明注意事项。
然后同参加备课的教师集体讨论研究,提出改进意见,补充完善,达成共识。
考试命题也是集体备课地一项重要内容,对考试的题型、题量、知识点、检测形式等需要教研组集体教师各抒己见,优中选优确定最佳考试命题。
考试结束后的试卷分析,仍需要教研组的全体教师共同反思,根据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查找教学中地不足,共同想措施补救。
集体备课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有效果,每月底将备课记录教教导处汇总存档。
篇四:《小学教师备课制度及要求》小学教师备课制度及要求一、原则要求(一)教师个人备课要求1.教师上课必须要先备课,不得无备课上课。
2.教师个人备课呈现方式分为详案和简案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