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项脊轩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赛课一等奖

《项脊轩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赛课一等奖

项脊轩志》第二课时
苏教版必修五执教者:洪春燕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思路
《项脊轩志》是苏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此情可待成追忆” 中的一篇古代散文。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理解、认识丰富多样的感情。

本文以项脊轩为情感的触发点,以“多可喜,亦多可悲”为情感线索,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的记叙,表达出浓浓的亲情和作者对亲人深切的思念,这正是一篇体现本单元教学重点的典范之作。

所以我把本文第二节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为:学习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典型的生活细节来表达感情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设计为:体会作者于琐事中蕴含的浓浓亲情,唤醒学生对亲情的感触,懂得感恩。

(二)设计理念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激发写作欲望。

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设计理念,在第一课时学生已了解作者生平和扫清阅读障碍的基础上,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线索,理清文章脉络,进而解读文章内涵的能力。

(2)学习作者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典型的生活细节来表达感情的写作技巧。

2、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体会作者于琐事中蕴含的浓浓亲情,唤醒学生对亲情的感触,学会感恩。

二、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在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指导下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针对学生实际,传授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正确方法,即在已经扫清语言障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要求筛选和归纳信息,把握文章结构,然后再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深入探究,以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指导写作实践。

2、具体采用朗读法、讨论法、引导法、创设情境法等教学方法。

3、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想象、质疑创新、尽情展现。

三、教学过程
了推开门时,亲人间那个深深、深深地拥抱。

这,就是亲情的力量。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明代作家归有光的散文《项脊轩志》,去体会那语言文字背后的沧桑、辛酸与浓浓的深情。

点,又从实际
出发,激发学
生的阅读兴
趣,从而顺利
地导入新课。

思,又要激发学
生对文本的阅读
兴趣,为本文的
教授创设相应的
情境和氛围。

感知课文理清结构理清结构,梳理脉络。

明确:
1)第一段,主要写项脊轩修
缮前后的不同情况以及作者在
这里生活读书的情趣。

2)第
二段承上启下,“多可喜”
承上,“多可悲”启下。

重点
写悲情。

3)第三段叙写小轩多次遭火未
焚之事,是“悲”的进一步补
充。

4)四、五两段是补记,写婚后
与项脊轩有关的一段生活。


者把妻生前来轩的情趣与妻死
后“室坏不修” 的悲凉相对
比,更以“亭亭如盖”的枇
杷树,抒发自己对亡妻的强烈
怀念之情。

指导学生
筛选、提炼信
息的方法,抓
重点字词句。

理清文章脉
络。

培养学生归纳总
结的能力。

在讲析过程中要
运用讨论式给予
适当的点拨;及
时给予鼓励,让
学生享受成功。

深入探究1、体味作者文中所表达的思
想感情。

明确:多可喜,亦多可悲(承
上启下)
2、品读文本,赏析本文的艺术
特色,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浓浓
的亲情。

请从文中找出你所喜
欢的语句进行赏析。

(小组自
行选段,诵读体会,探究交
流。

)明确:(1)细节描
写有了细节的铺垫才有感情
的积聚母亲—扣扉问食—慈爱
祖母—至轩过余—怜爱期望亡
妻—凭几学书—恩爱
归宁妹语
多形式朗读,
在读中体悟情
感,学生采用
合作探究的方

按《课标》要
求,突出学生
的主体性,让
学生自主感
悟,自主表达
因此以上环节特
别使用了“说说
你的理解”“谈
谈你的看法”等
提问方式,让课
堂焕发无限生
机;教师则引导
学生积极品味语
句,分享感悟,
使学生充分体会
到了亲情的可
贵,突破了教学
难点。

四、结束语
著名诗人汪国真在一首诗中曾说:“不是苦恼太多,而是我们的胸怀不够开阔;不是幸福太少,而是我们还不懂得生活” 同学们总觉得生活太平淡,没有什么事情能感动我们的心灵,所以在写作中总是无话可说。

其实并不是生活乏味,而是我们缺少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善感的心灵,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细细品味生活,去倾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

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单
项脊轩志(第二课时)
执教者: 洪春燕
一、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线索,理清文章脉络,进而解读文章内涵的能力。

2、学习作者从日常小事中选取典型的生活细节来表达感情的写作技巧。

3、体会作者于琐事中蕴含的浓浓亲情,唤醒学生对亲情的感触,学会感恩
、学习重点
学习从日常小事中选取典型的生活细节来表达感情的写作技巧。

、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于琐事中蕴含的浓浓亲情,唤醒学生对亲情的感触,学会感恩四、学习方法
朗读法;引导法;创设情境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五、活动过程活动一:自主研习、回顾旧知
1、知人论世
(1)归有光(1506 —1571),字熙甫,号,明代(籍
贯)人。

归有光自幼苦读,九岁能属文,但仕途不顺,35 岁才中举人,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

到60 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

归有光虽然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

黄宗羲盛赞他的散文为“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今之欧阳修” 。

强调真实的感情。

他的作品价值最高影响最大的是那些叙事抒情散文,善于以朴素流畅的文笔记叙生活琐事,抒发真挚动人的感情,风韵悠远,富有艺术感染力。

著有。

(2)志,记的意思,它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作品前部分是归有光十九岁时写成,最后两段是作者三十岁之后,给该文补写的附记。

2、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牖()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顾
.视无可置


(2)迨
.诸父异爨

(3)大母过

余曰
(4)吾妻来归

(5)吾妻归
.宁

4、感情真挚、饱满地熟读课文
活动二:文本研习、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结构。

(1)理清结构,梳理脉络。

2)体味作者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修葺()栏楯()呱呱而泣()异爨()扃
2、品读文本,赏析本文的艺术特色,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浓浓的亲情。

请从文中找出你所喜欢的语句进行赏析。

(小组自行选段,诵读体会,探究交流。


活动三、小试牛刀,练笔提升母爱如水,父爱如山,父母的爱总是以不同方式在我们身上得以表达,在生活中与我们时刻相伴。

请结合自己的经验,挖掘生活细节,写一个200 字左右的片段,着重描写细微的动作、语言、神情,使父母对自己的呵护表现得更形象、更生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