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TAT 《统计学》第七章假设检验 * INVEST 《投资理财》* * STAT 《统计学》第七章假设检验 * INVEST 《投资理财》第八章投资心理分析第一节过分自信对投资决策的影响一、自信在投资决策中的影响投资者的过分自信表现为在证券市场频繁交易,当投资者过分自信就会使自己非常确信自己的观点,从而增加了自身交易频率,投资者自信的观点来自于自己对所获得的信息准确性的确信程度,以及自己分析信息的能力。
通常投资者会高估自己所获得信息的准确性,而且对信息的分析判断也会存在偏见。
过分自信的投资者会更加强烈地相信他们自己对一种股票的价值的判断,而不太在乎别人的想法。
心理学家的研究发展,在较男性化的任务范畴(比如财务管理)方面,男性比女性会有更高程度的过分自信。
在做投资决策时,男性会比女性表现得更加过分自信一些。
因此,男性投资者要比女性投资者交易得更频繁一些。
二、过分自信所带来的风险过分自信还会影响投资者的冒险行为。
理性的投资者会在最大化收益的同时最小化所承担的风险。
而过分自信的投资者会错误判断他们所承担的风险的水平。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投资者深信自己所挑选的股票会有很高的回报率,哪里还会意识到所面临的风险。
过分自信的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会有较高的风险,这是由于:一是他们倾向于买入高风险的股票,高风险的股票主要是那些小公司和新上市公司的股票;二是因为这些投资者没有充分地进行分散化投资。
知识幻觉是过分自信产生的原因。
知识幻觉是指人们通常会相信,随着信息量的增加他们预测的准确度也会增加,也就是说,更多的信息增加了他们对某种事物的知识从而会改进他们的决策。
三、控制幻觉,避免投资误区从心理上避免投资误区,控制幻觉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
人们经常会<a name=baidusnap0></a>想念</B>自身对某件无法控制的事情有影响力,造成这种幻觉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性与信息做出主动的选择会使人们认为自己有控制力。
现在投资者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得大量信息之后,控制幻觉也会增强。
特别是当今社会互联网带来的信息大爆炸是我们大家都能看见的。
2.过去的成功与结果过去的成功往往是造成过分自信的重要原因。
如果一项决策是正确的,就会被子归因为个人的技巧和能力;如果一项决策是错误的,就会被子归因为运气不佳。
人们越成功,他们就越可能将之归因为自己的能力,即使有幸运的成分存在。
如果从过去的结果来看,出现的不同顺序会影响人们的控制幻觉。
早先正面的结果会比负面的结果更能增强人们控制幻觉。
在一个国家的股票市场处在大牛市中的行情中,个体投资者会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为自己的能力,这会使他们过分自信。
过分自信的行为(如频繁交易和敢冒风险)在牛市中表现得要比熊市更为显著。
3.任务熟悉与参与程度人们对一项任务越熟悉,他们就越能感受到自己对任务的控制力。
现代投资开始熟悉了网上投资的环境,成为网络信息服务的积极参与者。
当一个人参与一项任务的程度越深,具有控制力的感觉也就更明显。
网上投资者参与网上投资的频率越来越大,投资者开始使用像网上经纪商这样的折扣经纪商,就必须自己做投资决策。
4.网上交易与其绩效有学者对美国股市从电话交易转为网上交易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进行了跟踪研究,在投资者转为网上交易之前的两年内,他们的投资组合周转率平均为70%,在转为网上交易后,周转率立即上升为120%。
有些变化可能是短暂的,然而,在上网交易两年以后,这些投资者的平均周转率仍为90%。
第二节自豪与遗憾对投资的影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会避开导致遗憾的行为,同时会追求引以自豪的行为。
遗憾是一种当人们认识到以前的某项决定被证明是糟糕的决定时造成的情感上的痛苦;自豪是一种当人们认识到以前的一项决定被证明是完美决定时而引发的情感上的快乐。
一、倾向性效应金融学家应用心理行为来分析投资者的行为,他们发现害怕遗憾和寻求自豪可能会导致投资者倾向于过早卖出盈利的股票,而长时间持有亏损的股票,他们称这种状况为倾向性效应考虑一下你想投资于某只股票的情况。
假设你没有现金,要买股票的话你必须卖出现在持有的股票,你可以卖掉已有两只股票中的一只,假设股票A已经赚了20%,而股票B亏了20%。
你会卖哪一只呢?卖出A股票会证明你当初买它的决定是正确的,卖了它获得利润你会觉得很自豪。
如果亏本卖掉B 股票则意味着你当初买它的决定是错误的,你会有遗憾的痛苦。
在倾向性效应的驱使下你将卖出盈利的股票A,卖出股票A会激发你的自豪感,而没有遗憾的感觉。
二、回避遗憾和寻求自豪的实证分析美国的经济学家实证分析了紧跟股价变化的成交量变化。
如果投资者要使财富达到最大化,根据美国的资本利得税规定,投资者应该在股价下跌时卖出股票获得最大的税收抵扣,在股价上涨时他们应该尽量不卖出股票以减少缴税。
与之相关的是,股票价格下跌时应该有更大的成交量,股票价格上涨时应该有更小的成交量。
或者相反,投资者可能会回避遗憾和寻求自豪,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会持有亏损的股票而卖出赚钱的股票。
这样,股票价格上涨时成交量应该扩大,而股票价格下跌时成交量应该减少,这是倾向性效应所预测的。
研究结果表明:盈利的股票有着正的非正常成交量,而亏损的股票有着负的非正常成交量。
即盈利的股票有高的成交量,而亏损的股票有低的成交量,这与倾向性是一致的。
从投资回报的角度分析,研究发现当投资者卖出赚钱的股票时,这只股票的盈利会占到投资者投资组合盈利的23%;而当投资者卖出赔钱的股票时,这个亏损只占到投资组合中未实现亏损的15.5%。
平均来说,投资者卖出赚钱股票的可能性比卖出赔钱股票的可能性要高出50%。
另外,对不同成熟的投资者,即从个体投资者到不同的机构投资者都显示出这种倾向;另一方面,价格的下跌会显著增加投资者继续持有股票的可能性。
当股票出现盈利或者出现亏损的时间越短(上周相比于上月),卖出盈利股票和持有亏损股票的倾向性更强。
三、倾向性效应在投资实践中的表现倾向性效应不仅预测投资者会卖出好股票,还预测好股票过早地被卖掉,而差股票则被过久地持有。
过早卖出好股票和过久持有差股票对投资者意味着怎样的结果呢?过早卖出好股票(盈利股票)意味着这些股票在卖出后依然会继续有好的表现,过久持有差股票(亏损股票)意味着这些股票会继续表现不佳。
结果就是投资者大多会倾向于将一种本来可以产生较高回报的股票卖掉了,而将一种本来不能产生较高回报的股票留下来了。
四、不同层面消息的倾向性郊应互联网所处的信息时代,投资者面临着不同层面的消息。
一个公司的消息主要影响这家公司的股票价格,而整个经济层面的消息会影响所有的股票。
一个公司的好消息会导致股价上升,从而促使更多的投资者卖出好股票,一个公司的坏消息并不会促使投资者卖出所持有的差股票,这与回避遗憾和追求自豪的心理特征是一致的。
对于整个经济层面的消息并不会引发投资者的交易。
虽然经济层面的好消息会引发股价上涨,经济层面的坏消息会引发股价下跌,但这并不会促使投资者卖出股票。
事实上,投资者更不愿意在听到好的经济层面的消息后卖出好股票,这些结果与倾向性效应是不一致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这显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关于遗憾的特点。
当投资者的一项投资亏损时,如果这一亏损是投资者自己的决定造成的,他会感受到更强烈的遗憾。
如果投资者能够把这一亏损归因于他们控制范围之外的其他原因时,他们遗憾的程度会轻很多。
当投资者买了一只股票后,市场上涨时它却在下跌,你会认为自己做了一项错误的选择,这时的遗憾会非常强烈。
然而,如果你持有的股票随着市场的整体下跌而下跌,而整体市场属于自己控制能力之外的,这时的遗憾会减轻许多。
总之,投资者对一个公司消息的反应与倾向性效应一致,是因为遗憾的感觉非常强烈,而对于整个经济层面的消息来说,投资者的遗憾感觉要弱得多,因为这一结果是他们无法控制的。
这就会导致与倾向性效应不一致的发生。
第三节代表性思维与熟识性思维的分析一、代表性思维代表性思维是根据固定的模式进行分析判断,大脑认为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是相同的。
投资者在金融市场投资过程中也会犯代表性思维的错误。
一般来说,有的投资者误认为好公司就是好股票。
好公司的特点是盈利能力强、销售收入增长快、管理水平高,而好股票是指价格上涨幅度比其他股票大的股票。
好公司一定是好股票吗?认为好股票就是过去业绩一直高速增长的公司忽略了以下事实,即很少有公司能够保持过去的高速增长。
公众对这类业绩高速增长的公司的追捧抬高了其股票价格,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事实证明投资者对这些股票未来业绩增长的预期过于乐观之后,其股票价格就开始下跌,这种现象叫做过度反应。
二、熟识性思维熟识性思维的心理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喜欢熟悉的事物。
球迷们支持本地球队,雇员们喜欢持有本公司的股票,这是因为本地球队和本公司是他们所熟悉的。
这就是当人们面临众多选择但都有风险时,假如他们对其中一项的了解多一些,他们将选择他们熟悉的那一项。
面对两项输赢概率相同的赌博,人们将选择自己了解的那一项。
有时,即使其获胜的概率低一些,人们还是愿意选择自己了解的赌博。
熟识性思维在投资上表现,人们会发现美国投资者可以选择的股票和债券有几万种之多,加上国外的证券,可选择的余地更大。
那么投资者如何选择呢?他们分析每种证券的预期收益率与风险水平吗?事实并非如此,他们投资于他们熟悉的证券,将资金投资于自己了解的公司会让人感觉放心一些。
这就是在美国,人们的投资向美国本土的公司倾斜,至于外国的公司,他们会选择自己熟悉的,而且,在本国的公司中他们倾向于投资当地的公司,同样,投资者认为投资于本公司的股票比投资于分散的股票组合风险低。
大脑利用熟识性思维简化投资分析过程,这导致投资者将资金过多地投资于他们熟悉的股票,比如他们自己工作的公司,其结果是投资组合的分散程度太低,从而导致投资组合处于较大的风险境地。
第四节社会性互动对投资的影响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