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纸质书画艺术品的保护

纸质书画艺术品的保护


纸张的发明
西安灞桥出土的西汉麻纸
蔡伦(61~121)
造纸原料
一是针叶树木材,如落叶松、红松、马尾松、云南 松、樟子松等。
二是阔叶树木材,如杨木、桦木、桉木等。 三是草类植物:如芦苇、竹子、芒秆、麦草、稻草、 龙须草、高粱秆、蔗渣等。 四是韧皮纤维类,如亚麻、黄麻、洋麻、檀树皮、桑 皮、棉秆皮等。 五是种毛纤维类,如棉花、棉短绒、棉破布。 六是废纸纤维类。
外因
1温度:室温条件下,纸中的纤维素是稳定的,如果 没有其他因素的作用,纸张的化学性能不会发生特殊 的变化,物理性能的变化也非常缓慢,随温度升高, 纸的老化会加快,发生两方面的变化,一方面是由于 纸中含有的游离水(与空气中湿度达平衡是水分)受 热蒸发而脱去,使纸张脆化;另一方面会引起纸内纤 维素分子中的原子振动加剧,促使纤维素分子断裂, 从而降低了纤维素的强度。当温度稍高(30-38℃) 时,一般不会影响纸张游离水蒸发,当温度高达60℃ 以上时,纸张中的游离水才会部分脱去。如果纸张的 含水量小于3%,则会促使纸张发脆,耐久性降低。
书画材料被纸取代
自从东汉的蔡伦发明造纸术后,其纸史称“蔡侯 纸”,标志纸张开始取代竹帛绢成为主要的书画 载体。中国的造纸技术历经魏晋不断完善,在晋 代,纸已取代简帛绢成为主要书画材料,植物纤 维纸的历史地位逐渐确立。现在传世的唐代书画 作品中韩滉的《五牛图》手卷(黄麻纸)、褚遂 良的《倪宽传赞》手卷(白麻纸)、《摹王羲之 长风帖》(硬黄麻纸 )等都是当时重要的纸
保存环境要求
关于纸质书画艺术品的保存,文物保护行业公认 的保存环境要求如下: 温湿度标准:温度 15~25℃,相对湿度 45~60%, 24小时温差变化≤5℃,24小时相对湿度差变化 ≤5%。 光照标准:光照度≤50勒克斯(lux),紫外线相对 含量≤20微瓦/流明(μw/ lm)。


中国书画艺术源远流长,但古代名士的真迹得以 流传的却寥寥无几,这是文化的一种损失,也是 保护技术不够成熟的表现。总之,中国古代纸质 书画经历年代长,使用材料多,装潢样式复杂, 因此保存和修复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只有在对作 品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细致认真的修复, 同时创造良好的环境对其进行合理保护,才能在 最大限度上延长纸质书画艺术品寿命。必要的合 理修复是纸质书画保存的重要措施,而采取积极 有效的保护手段、为文物创造良好的保存环境、 科学收藏则是中国古代纸质书画保护的基础。
3光:纯净的纤维素分子对大多数波长的光并不吸收, 即对光有稳定性。但在光敏剂、氧和水的作用下, 纤维素能借助光敏剂扩大对光波选择吸收的能力, 而引起纤维素分子的降解。纸中的某些金属(如Fe、 Cu等)离子、填料、胶料及纸上字迹材料等许多成 分都是促进纤维素分子降解的光敏剂,使得处于纸 质文献这一复杂环境中的纤维素能吸收相当广泛的 光,特别是吸收大量紫外光,吸收紫外光后的纤维 素分子链断裂,产生很强的游离基,同环境中的氧 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易于形成粉末的氧化纤维素。 在潮湿环境中,光还促进纸张中纤维素发生一系列 分解反应,生成水解纤维素,最后变成葡萄糖使之 成为粉末。
纸的定义及产生
以植物为原料,经过人工、机械、化学作用制成 纯度较大的分散纤维,与水配成浆液,经漏水模 具滤水,使纤维在模具上交织成湿膜,再经干燥 脱水后形成的有一定强度的纤维薄片,即称为纸。 在我国西汉的时候,就发明用麻类植物纤维造纸。 其制作工艺如下:将切碎的原料大麻、苎麻等用 水浸沤,再加碱性草木灰浸沤,然后在石臼中反 复舂捣,接着用清水反复洗涤,再配以适量清水, 形成悬浮的纸浆,最后用纸膜抄纸,经干燥脱水, 揭下即成纸张。
抄造工艺
中国传统造纸方法,是一种手工技术,主要工艺过程 为:植物原料粉碎——沤制——蒸煮——制浆——抄 纸——干燥。传统造纸法不需要用现代化学助剂,因 此,手工纸由造纸过程带入的危害很少,对纤维的破 坏小,因此α-纤维素的含量高,耐久性号。但传统造 纸生产工序多,周期长,整个过程需要三百天左右, 产量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现代造纸是大规模的机器生产,生产周期短,产量高, 但生产出来的纸张经过了多种造纸助剂的化学处理, 这些造纸助剂品种繁多,有蒸煮助剂、增白剂、防腐 剂、防水剂、表面活性剂、表面施胶剂和树脂整理剂 等近百种,对纤维的破坏强,耐久性较差。
添加剂
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还有其他辅助材料 如胶料,填料,色料等。胶料包括松香胶和明矾。 施胶主要采用松香离子(松香胶)填充纸张纤维的 空隙,使水溶性字迹材料在书写时不洇,松香离子 带负电,纤维也带负电,因此,必须加沉淀剂硫酸 铝,硫酸铝离子是带正电的,使松香离子吸附到纤 维上,但明矾水解会产生硫酸,使纸的酸性大大提 高,加速纤维的水解,纸张的耐久性就差,强度下 降很快。这是施胶纸老化的一个主要因素。 加添料虽能提高纸张的不透明度,增加平滑度,提 高印刷、书写的适应性,但妨碍了纤维之间的结合, 使强度降低,出现不耐擦,发脆等缺点。
谢谢

内因
1、原料:纸在抄造过程中选用的浆料种类不同,其耐 久性不同。纸的耐久性依浆料种类可分为四级。A级是 棉浆、麻浆; B级是亚硫酸盐木浆; C级是草浆; D级 是磨木浆。 浆料耐久性差别的原因,一是各浆料中纤维质量不同, 棉浆中含有的纤维素多有95%-97%,几乎没有木素,果 胶,脂肪,蜡等杂质极少。麻类次之。针叶木中90%是 管胞(纤维),其它非纤维素细胞很少,阔叶木和草类 纤维纯洁度较差。二是在制浆加工处理过程中,纤维受 伤的程度不同,棉浆只需要用稀碱稍加蒸煮即可,麻浆 的处理也很温和,骨纤维没有受到损伤,而木浆和草浆 大都需要用化学试剂在高温下加工制得,纤维受到一定 的损伤,磨木浆的处理方法强烈,纤维受到的损伤较大。
姓名:黄玺庭 学号:20173030
什么是纸
《美国百科全书》中对纸的理解为:“从水悬浮液中 捞在帘上形成由植物纤维交结成毡的薄片。
《韦氏大辞典》中认为:”纸是由破布、木浆及其他材 料制成的薄片,用于书写、印刷、糊墙和包装之物。 美国纸史家亨特对纸的定义为“在平的多孔模具上由成 浆的植物纤维粘结起来的薄片状物质。”
1.纸张的脱酸 纸张脱酸的原理就是运用各种方法(稀释或酸碱中 和)降低纸张中氢离子的浓度,延长纸质书画艺术 品寿命。纸张脱酸的方法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三类 十三种: 第一类,湿法。具体包括水法、石灰水法、碳酸钙 法、碳酸镁法,重碳酸镁法等。 第二类,干法。具体包括醋酸镁法、氢氧化镁法、 甲醇镁法、甲基碳酸镁法等。 第三类,气相法。具体包括氨法、碳酸环己胺法、 吗啉法、二乙基锌法。
纸的耐久性(Permanence),是表明纸张保持 其化学稳定性仍然像最初状态的时间长短。纸张 抵抗本身的杂质破坏和外来因素的侵蚀,保持原 有性能的时间越长,其耐久性越好。影响耐久性 的原因包括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指纸张的抄造 工艺,原料成分等,外因主要指的是贮藏条件如 温度、湿度、光照、大气中的污染等。
2湿度:纸张在正常储存条件下,含水量一般在512%之间,如果不是储藏在正常条件下,含水量就 会随空气的湿度和温度变化而变化。由于纸是由 植物纤维交织而成的,纤维素分子中的羟基有亲 水性,纸的表面存在细管,也具有较强的吸水性, 因此纸对空气中的水分非常敏感,其含水量总是 随相对湿度变化而改变。当空气湿度升高时,纸 张就吸水,反之,出现脱水。
无氧的情况下,光也能破坏纸质文献中的纤维 素,使纤维素分子的长链断开。耐折度受到损 失。但不是所有波长的光都能对纤维素起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波长为2537埃的紫外光照射纸 张时,纤维素最为敏感,因而损伤最厉害。
4酸性气体: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影响纸张“寿命”是 不可低估的。如尘土,氮硫氧化物以及臭氧等。尤 其是酸性气体。空气中的SO2存在对纸张的危害很大。 SO2能被氧化成SO3,SO3与H2O分子结合生成硫酸,被 纸吸收后使纸酸化,从而引起纸张局部的氢离子浓 度增加,接着氢离子降低了葡萄糖基间1,4甙键的 活化能,促使链键断开,造成纤维素水解而加速老 化。
纸质书画艺术品的保护
(一)传统保护方法 传统保护方法操作简单,也较为常见,主要 包括:用护封护套保护书法、绘画,用装裱 和收藏来防潮,用植物或矿物对纸张处理来 防虫避蠹,书库的通风,防煤烟等等。 (二)现代保护方法 纸质书画艺术品现代的保护方法有多种,但 步骤一般都可分为脱酸、清洗与漂白、修补 与加固三部分。
纸质书画的构成
纸质书画艺术品由纸、书写的墨水、绘画颜 料以及粘合剂等材料构成。这些材料的质量, 直接关系到纸质艺术品能否长期保存。植物 纤维是纸的主要构成材料,从其化学成分来 看,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三大 成分,还有少量果胶、树脂、色素及灰分等 次要成分。
纸质书画艺术品的损坏因素
纸张的成分和生产过程与纸张的耐久性有直接关 系。古代纸质书画艺术品(如宣纸)寿命很长, 就在于古代的造纸工艺使纸整体处于弱碱性,有 效的延缓了纸张酸化对其的破坏。因此,纸质书 画艺术品的损坏因素主要为酸化作用,当然也有 虫蛀和霉变、折断、残破等情况。
3.修补与加固 修补一般用传统方法,而加固在此步骤中非常重 要,加固是用某种树脂溶液涂刷、浸渍纸张,或 者用纸、树脂膜和丝网进行裱托、热压的方法, 使纸张增加强度。具体有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托裱法,又名装裱法,是当今最为常用的 方法。 第二,树脂溶液法,就是用天然或合成的树脂溶 液喷涂在文件上使之加固的方法。 第三,加膜法,就是在脆弱的两面各加一层树脂 薄膜(如醋酸纤维素、聚酯等)或透明网,使纸 加固。主要有丝网加固法,热压加膜法等。其中 丝网加固法目前已在全国推广,它适用于脆弱薄 型纸张的加固,尤其适用于两面文字书写或印刷 纸的加固。
2.清洗与漂白 清洗和漂白为了去掉纸张文物上的灰尘、泥土和 污渍等,清洗可采用水洗或有机溶液清洗,如果 文物表面灰尘较多也可在先用软毛刷和微型吸尘 器进行除尘。清洗一般用水和有机溶剂;漂白主 要针对用有机溶剂清洗不掉的污渍,常用双氧水、 次氯酸盐和高锰酸钾做漂白剂。漂白是比较剧烈 的氧化还原过程,它会使状况良好的纸张组织受 到侵蚀而削弱,使墨水或字迹褪色。因此漂白前 要进行局部试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