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扶贫攻坚先进人特事迹演讲稿

扶贫攻坚先进人特事迹演讲稿

扶贫攻坚先进人特事迹演讲稿扶贫攻坚先进人特事迹演讲稿
青春在帮扶路上闪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党员同志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沿河电视台的敖祥,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徐新:青春在帮扶路上闪光》。

青春如火,少一点热情便不温热;青春如水,少一点激情便不奔腾;青春如歌,少一个音符便不动听。

这段洋溢着无限激情的话便是写在徐新帮扶日记上的励志语言,也是他躬身践行的例证。

90后的徐新是后坪乡水井村的帮扶干部,刚到村时,农户听说他是计生办的,许多人对他都很冷淡,有的甚至不给他好脸色。

经多次走访后,农户的态度从冷漠到信任直至后来的只要有事就给他打电话。

这使徐新感悟到:你待群众如火,群众便会还你一个太阳,干群关系尤是如此。

一个雨后的下午,我接到徐新的电话,间隔了好几秒他都没有说话,我问怎么了,他长叹一口气后说:“哎,我的一位帮扶对象昨晚去世了。

70岁的张永祥老人,水井村陈家组人,五保户,无儿无女。

老人昨天来赶集还好好的,背了几十个鸡蛋来卖,我帮他联系了买家。

后来他说要去换户口
本,我便带他去,还帮他付了六块钱的工本费,老人很感动,临走时还叫我去他家玩,他要教我学中医呢。

唉,你说,这好好的一个人,怎么说没就没了呢,我还有好多事情都没有为他做呢,现在心里除了遗憾,还是遗憾”。

听他说完,我也忍不住有些伤感,安慰他一番后,问他,“那你现在打算怎么办呢?”“哎,老人家没有直系亲人,还是去帮忙料理后事,为老人争取点儿安葬费吧。

”接完电话,我被这位帮扶小伙子感动了,感动着他的实,也感动着他的真。

徐新将每一位帮扶对象都视作亲人,只要有所求,他便会竭尽全力。

该村冯应和,家中一贫如洗,不仅要送三个孩子上学,还要照顾患有精神病的妻子。

一次,妻子发病将冯应和打伤,徐新得知后,立即赶到家中看望,并将情况汇报给上级领导,该乡党委政府充分考虑冯应和一家的实际情况,将其妻子送去医院免费接受治疗。

冯应和的三个孩子正值长身体的时期,家中根本没有像样的营养食物。

时值端午节,徐新给冯应和一家送去土豆30斤,黄瓜5斤,白菜5斤,糯米5斤,还为他们送去了棕包叶。

“小徐同志真是个好干部啊,对我们这么好,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他了”,冯应和感激地说。

为了让冯应和尽快脱贫致富,徐新鼓励他养牛,并积极为他争取母牛补助,同时为他们争取到3万元“精扶贷”无息贷款。

“冯应和是个老实人,不会说客套话,但每次我从他家离开,他都要送我到村口,这些细节,都令我十分感动。

”徐新说。

对于五保户田井福和曾国福,徐新多次上门劝他们去敬老院,老人觉得在家生活习惯了,都不愿意去。

徐新也不再劝说,心里想,既然老人不愿去敬老院,那就为他们修缮一下房屋吧,最终他为两位老人每人争取到了1.5万元危房改造补助。

曾国福很是感动,嘴边常挂着一句话,“小徐同志多次来看我,我都觉得太麻烦他了,我会尽量做好自己的事情,再怎么也不想给他添麻烦。


“世上有许多生路,走的次数多了就变成了熟路,世上也有许多陌生人,接触的次数多了,也就变成了熟人,而我的这些包保户已经成了我的亲戚,他们的现状与我息息相关”,徐新感慨地说。

提及帮扶的事,徐新只是淡淡地说,“帮群众做点实事,我心安;看到群众的笑容,我的心里踏实。


帮扶还在继续,故事还在延伸。

29岁的徐新用奔放的青春与火热的激情书写了一个个血浓于水的故事。

故事中,有徐新的跋涉和群众的笑容。

相关主题